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界围绕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关系的争论形成了两种对立观点,全球化要么削弱了民族国家的主权要么强化了国家主权。本文从国家主权的多侧面内涵这个视角出发探讨了经济全球化与相互依存主权、国内主权、威斯特伐利亚主权和国际法主权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艳丽 《理论月刊》2007,(10):66-68
洛克与卢梭是西方近代政治思想史上两位重要的政治哲学家。关于主权理论两者颇有分歧。洛克基于现实的需要认为主权可分割、代表,而把立法权委托给议会,形成议会主权理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间接民主的制度设计。卢梭在浪漫的理性主义的感召下,认为主权不可分割、代表,形成人民主权理论,并进行直接民主的制度设计。两者的理论都给后世以巨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经济主权作为国家主权在经济方面的体现,在其界定国际经济主权的内涵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同的观点。此外,经济主权原则在其原则化进程中,有"概念"到"原则"的上升以及相应权利与义务的平衡等变化。和其他原则一样,经济主权原则也有诸多的局限性,束缚着国际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传统领域中主权的发展对争端解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主权适用于网络空间已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现存于网络空间的主权义务否定论延续了传统领域的主权否定论,成为导致网络争端解决无序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下,维护主权是网络争端解决的基础、摆脱"丛林法则"的关键、提高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权的基石。正视主权在网络空间国际争端中的作用将对主权在网络空间的发展以及网络空间国际争端的解决带来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主权是研究国家理论和国际法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国家存在与否的最高象征。国家主权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其产生、发展是与历史和国家的演变相对应,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国家和国际环境变化分不开的,有着历史发展和演进的必然性。传统主权概念经历了从“绝对主权”、“限制主权”到“人民主权”的发展阶段,各发展阶段反映了当时社会趋势和政治事实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主权构成研究及其在台湾问题上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主权本身的所有与执行的二重权能以及主权内涵的历史演变 ,将主权从构成上区分为主权所有权与主权行使权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既相互区分 ,又相互联系。其区别表现为两者在权能、地位、主体、性质等方面的不同。其联系表现为主权所有权是主权行使权的基础 ,而主权行使权又是主权所有权的权能体现和实现形式。依据分离是否是主权所有者自愿进行的这一标准 ,主权行使权与主权所有权之间的分离模式有主动分离和被动分离两种类型。主动分离有利于主权所有权的实现 ,而被动分离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对主权所有权的损伤。研究主权构成及其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应用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强调主权高于人权;奉行国家利益至上;创造了高度灵活的主权实现形式;提出了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是维护主权的根本途径,从而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邓小平主权理论。  相似文献   

8.
在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跨境数据的管辖及控制问题催生了数据主权诉求。美国、欧盟和中国等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数据主权战略部署,法律与地域的差异导致了司法管辖权和数据控制权等方面的争端。我国应当积极为制定国际协议建言献策,推动数据主权治理的国际合作,完善本国数据主权战略,在捍卫国家数据主权与保障国家数据安全的同时寻求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侯嘉斌 《人民论坛》2013,(12):132-134
“棱镜门”事件爆发使得网络安全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章在考察“网络主权”一词使用情况的基础上,论述了网络主权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了这一概念面临的质疑,从自由与安全、民主与霸权、和平与战争三个角度研究了网络主权维护中面临的法律挑战,最后从战略、立法和国际层面提出了网络主权法律维护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燕涛 《求索》2012,(12):244-246
作为与社会契约论相对立的一种主权学说,边沁主权思想的发展经历了早期、中期、后期三个发展阶段。边沁早期的主权思想表现为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中期则指出了主权具有信托属性,并在法律渊源的意义上界定了主权的含义;后期则明确提出了他的人民主权说。尽管如此,边沁的主权思想仍具有内在的连续性,即用功利主义论证主权,这开创了一种用功利主义目的论的逻辑来论证主权的思想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