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浩 《求索》2011,(12):167-169
票据抗辩制度是票据法律体系中的制度,该制度的存在,维护了票据债务人的利益,实现了票据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的均衡,使得票据的功能及效用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在对票据抗辩权设置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回溯传统票据理论的历史演进并吸收新的票据抗辩理论的营养,认为新的票据抗辩理论并非对传统票据抗辩理论倾覆式的否定,而是扬弃与革新。显然,这些理论对于我国票据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使之更契合市场经济的运行并与国际惯例相符。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事人权利实现的重要手段,抗辩直接关乎诉讼格局的合理构建和诉讼程序的顺利展开,无疑在民事诉讼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抗辩的研究应从其基本理论入手,同时把握其确立的基础,进而厘清与抗辩权及否认等相关概念的区别,最终明确抗辩的实质,进而对立法的完善和实践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王勤  王坤 《理论月刊》2005,(11):101-103,106
不安抗辩制度和预期违约制度分别是大陆法和英美法理论中的概念,其宗旨是保护合同履行的公平性和当事人的利益,是合同理论中的重要部分。我国《合同法》将这两个理论进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体系。但是,在融合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不安抗辩和预期违约的比较为基础,来揭示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刘安琳 《前沿》2008,(3):110-113
尽管有着不同的称呼,大陆法系国家刑法中的“正当行为”和英美法系国家刑法中的“抗辩事由”在认定犯罪构成和是否承担刑事责任这一重大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正当行为和抗辩事由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各自内在的涵义也不尽相同,我国刑法中的正当行为理论可以从中得到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龚向田 《湖湘论坛》2020,33(5):105-113
行政立法听证中相对人抗辩的有效性在于兼顾了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实现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故而有助于实现人性立法、和谐立法及科学立法。当前,我国行政立法听证中相对人抗辩有效性的法制保障还存在诸多不足,阻滞了相对人抗辩有效性价值与功能的最大发挥。行政立法听证中相对人抗辩有效性法制保障的完善与发展涉及立法听证前相对人抗辩资格的认定、立法听证中抗辩意见的表达以及立法听证后抗辩意见的回应等重要问题。为了充分保障相对人在行政立法听证中抗辩的有效性,我国立法应立足于国情并借鉴他国的有益经验制定统一的、包括行政立法听证制度在内的行政程序法典。  相似文献   

6.
文永辉 《前沿》2012,(13):70-72
抗辩事由对于划定侵权行为人的责任界限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侵权责任法》关于抗辩事由的规定,存在适用范围不明确、类型不齐全、具体规范不够精细化等问题,妨碍实践中准确划定行为人侵权责任的大小,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较之于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制度,更能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与交易秩序。我国《合同法》理应放弃不安抗辩制度,全面采纳预期违约制度,同时加以必要的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新《保险法》规定了不可抗辩条款,目的在于平衡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利益。但不可抗辩条款也存在很多不足。对于特别严重的欺诈行为、投保人没有按期交纳保险费以及被保险人于抗辩期内身故的,不适用该条款。对此,要在借鉴国外条款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尽快制定相关实施细则,明确适用的条件和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9.
现行法关于现有技术抗辩的规定仅适用于在先产品抗辩。对于在先文献抗辩,其成就条件应修订为:被告产品具备在先公开文献记载的现有技术的全部技术特征,在先文献所载技术具备原告专利权保护范围的全部技术特征。对在先专利之外的其他在先文献记载的现有技术范围的界定,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则。  相似文献   

10.
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较之于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制度,更能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安全与交易秩序。我国《合同法》理应放弃不安抗辩制度,全面采纳预期违约制度,同时加以必要的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胡元聪 《湖湘论坛》2020,33(1):70-89
人工智能产品虽然具有其特殊性,但是人工智能产品责任之发展风险抗辩制度,仍然应该遵循普通产品责任之发展风险抗辩制度的基本原理。通过分析国内外产品发展风险抗辩制度,就我国而言,应该确立人工智能产品责任之发展风险抗辩的基本制度,主要包括技术标准制度、时间节点制度、主体资格制度和请求时效制度。同时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主要包括跟踪观察制度、勤勉警示制度、产品召回制度等。尤其是还需要做好基本制度与配套制度的衔接,从而为我国人工智能产品责任之发展风险抗辩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并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侵权责任法》第78条以受害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作为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的事由,但第79条和第80条并未确认该抗辩事由。学界通说以法体系解释与法政策考量为进路,否认第79条、第80条可作为独立的请求权基础,认定其仅具有消灭抗辩事由的辅助裁判功能;而少数说以公平原则为支柱,提倡缓和动物饲养人责任的严格度。司法实践中,第78条之适用向过错责任倾斜,第79条之适用向纯粹过错责任"退化",第80条之适用则并未向"绝对责任"异化。动物致害责任不同于一般高度危险责任,不应对其抗辩事由作过多限制。受害人故意在因果关系成立中的作用不同于其他抗辩事由,即便遇危险动物致害之情形亦当为抗辩。第80条对危险动物与普通饲养动物的区分违反一体保护原则,给司法裁判带来法律适用难题,无太大实益。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票据法中,为保护真实的票据权利人,维护正当的合法的票据法律关系,设立了票据的抗辩权。本文将对票据抗辩具体的法定条件做以谙民探讨。  相似文献   

14.
反垄断法中公共利益的宽泛性及时代性特点,致使其难以界定进而导致法律实施上的困境。具体到反竞争经营者集中的公共利益抗辩问题上,由于公共利益的模糊性使得该抗辩是由被滥用,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并购活动中。公共利益的合理界定可以避免权力寻租,维护法律权威;同时可以协调竞争主管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之间的矛盾。通过开放式的列举方式界定公共利益,以及保证利害关系人参与到公共利益审查的整个过程中来,可以有效地避免经营者集中审查公共利益抗辩的滥用。  相似文献   

15.
诽谤性言论是指以口头、书面、印刷或者电子媒介等形式通过捏造事实损毁他人的名誉,以降低社会对其的评价或者阻止第三人与其交往或交易的言论。它具有诽谤性、虚假性、发表性、确定性等特征。一般而言,发表诽谤性言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但发言者可根据抗辩原则来主张免除或者减轻自己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潘洁  王雷 《人民论坛》2010,(1):52-53
物业服务合同纠纷中,绝大多数是物业公司作为原告、诉求业主交纳物业费的案件。物业公司违约能否成立,首先应确认物业公司的服务标准。同时,对物业公司的违约状况进行分类,可以判断物业公司的责任,对业主提出的物业公司违约抗辩能否成立做出判断,并进一步做出处理。  相似文献   

17.
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在人权保障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民并重的刑诉法宗旨和任务全面完整地体现了人权保障思想;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则是人权保障准则的具体运用;健全的辩护制度,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的人权有了制度性保障;完善的强制措施,确保了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抗辩式的庭审模式,为实现刑事诉讼保障人权的最高目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引言 2008年12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7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简称<专利法>)进行第三次修改,其中增加了第62条,规定了现有技术抗辩制度.该条规定:"在专利侵权纠纷中,被控侵权人有证据证明其实施的技术或者设计属于现有技术或者现有设计的,不构成侵犯专利权."对<专利法>第62条的正确解读,涉及现有技术抗辩制度的法律适用问题,该项制度的正确实施,对于平衡专利权人利益的保护和社会公众使用公有技术的自由之间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拟对该条文涉及到的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及其适用、配套立法等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对其合理性进行分析,以期对新专利法的正确运行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辽宁人大》2010,(2):43-43
新《保险法》更加注重保护被保险人利益,增加了不可抗辩条款、规制格式合同等条款,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对此出现两种“表情”:投保人关注,保险公司担心。  相似文献   

20.
“抗辩式”的庭审方式要求控、辩双方在资对等的情况下进行一种有理有据的争斗,从而体现出法律之公平正义的理念。鉴于当前我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证据展示制度相对不健全的现状,笔者在此就证据展示制度的必要性、现有规定之不足及完善的法律构想略抒己见,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