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耿彦波 《世纪行》2013,(3):45-48
世路漫漫,人生苦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在短暂的人生中,选择又是关乎生命价值的重大问题。读什么书,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干什么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人生选择也是经验科学,人生感悟,一孔之见,抛砖引玉,或可丰富人生选择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兔年虎梦     
风生水起,潮涨潮落,猛虎下岗,玉兔东升——转瞬间,兔年来临了!在虎年元宵节某报举办的文化名人座谈会上,一位老前辈说:“我是属虎的,但常做兔子梦。”举座莞尔。人生苦短,常在梦中,不才自然也不例外。我的梦很多:温柔敦厚的、缠绵绯恻的、凄婉欲绝的、惊恐万状...  相似文献   

3.
“日将暮,鬓已秋,伤逝途。”的确,当曾经的少年经过岁月风沙的磨砺,面上的皱纹纵横如山岳,头上的鬓发斑白仿佛秋霜时,难免会有一种“人生苦短。韶华不再”的怅惘与失意。  相似文献   

4.
《同舟共进》2011,(8):80-80
湖北安陆彭建军我是从2011年4月开始破季度订阅贵刊的,读后真觉过瘾,真叫人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感觉。小品《不差钱》里的小沈阳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人死了,钱没花了”;赵本山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活着,钱没了”。  相似文献   

5.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的这首《短歌行》之所以能够千古传诵,就是因为他道出了“人生苦短”的共同感受。的确,在人生的千愁百结中,生命短暂的哀愁无疑是最深刻、最难排解同时又是最富有意蕴的情结...  相似文献   

6.
满足不满足     
有句古话:“知足常乐”。语出《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它历来被视为一种人生精义。当代一位作家写道:“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 就是古训所谓的, 知足常乐。” 近读俄国契诃夫, 发觉他也极奉“知足常乐论”。他说, 人生中总有许多不愉快的事情, 怎么才能在苦恼和愁闷的时候也感到幸福呢?这就是要“善于满足现状”。他甚至要你想到:“事情原来可能更糟呢。”比如, 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 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又比如要是你住得较远, 你想到命…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人生无常,旦夕祸福只能听天由命;也有人说人生虽无常,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这都对。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从“听天由命”到“掌握命运”,是神圣的《残疾人保障法》为我插上了翅膀,给了我搏击命运长空的信心和勇气。 记得很小的时候,由于一次意  相似文献   

8.
陈晓红 《新东方》2005,(6):61-6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声名显赫的常胜将军巴顿曾经这样说过:“战争让女人走开。”相信他主要是从人的性别特征角度去认识和评价女人的。确实,如果让纤弱娇柔的女性在战场上与孔武有力的男性竞逐叱咤风云的时代英雄角色,其实就无异于让男人用指节粗大的手拿着针线与心灵手巧的女性比赛绣花一样,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确实又有过一些女性的人生命运和人类的战争紧密相关,比如古希腊神话里美艳艳伦的爱之神海伦,中国唐明皇时代的杨贵妃,还有那个被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林  相似文献   

9.
撰文指出 李洪志以极其险恶的政治目的到处兜售、推销他的“法轮大法”,其中散布了许多歪理邪说。 “歪”在哪里,“邪”在何方?可用三句话概括:一是谎话连篇;二是荒诞不经;三是荒谬绝伦。 在言论与行为上是谎话连篇,比如他所宣扬的真善忍,他和他的忠实骨干分子,就从没有信守过。在常识上是荒诞不经:比如散布地球有多少次爆炸,他能推迟爆炸时间;他李洪志具有移物、隐身等神功;甚至竟把“光年”与时间概念、“核裂变”与“核聚变”混为一谈。在理论上是荒谬绝伦。李洪志的“救世说”、“宇宙观”、“人生观”、“生命起源说”等等,都是  相似文献   

10.
冷眼与热心     
台湾作家“七等生”在一篇访谈里说到自己平生信条,概括为:冷眼看缤纷世界,热心渡灰色人生。且不论世界是否够缤纷,人生是否不长青青草只有灰蒙蒙,仅“冷眼”与“热心”对举就颇耐人寻味。年轻的一代甚至用不着什么冷的眼就身经目睹着社会人际的种种不入眼。这些东西影响着热心的辐射,影响着他们合理价值判断的形成。比如:“爱之病”——中国的爱情正在生病。伴随爱情发生率的剧增,爱情的保真度和寿命却在降低:谁敢保证你的白马王子不是登徒子或陈世美?你的女朋友出国不是“肉包子打洋狗”?睡在专刊/做人为人处世篇你身边的不是…  相似文献   

11.
病魔无情,人生苦短,夏澍(1929-2007)竟这么匆匆地走了。 我俩曾在一个宿舍里相处8年,那是1950年一同从中央团校调入中国青年杂志社以后。忙完一天工作,晚间回到宿舍,老夏总是打开床边的那盏小灯,默默读书到深夜。  相似文献   

12.
"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之上有晴空……"俗话说"人生苦短,一乐解百愁",人的一生十分短暂,但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快乐是人生幸福的源泉,放弃快乐,人生幸福就无法得到保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切并非一帆风顺,总会遇上这样或那样不顺心的事。比如,我们管理部门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在工作服务时,就会碰上一二个不讲理的群众,不仅刁难我们工作人员,甚至还辱骂工作人员,做为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要忍辱负重,要有较大胸怀容纳不愉快的  相似文献   

13.
一位智者在探讨人生之道时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生要“知足、知不足、不知足”,只有达到“三知”的人生才是完整的人生。知足。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状,不要站在这山,看到那山更高。沐在  相似文献   

14.
人生苦短。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理应爱惜自己、善八待自己才对,为什么要对自己“下狠手,,呢?这不是明摆着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么。非也。我这里所说的“下狠手”,其实是另一个层面的自珍自爱—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严于开展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15.
惜时得金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 可挤出来的时间干什么用呢?这是决定人与人之间要拉开什么样的差距的问题。经常酗酒的人能成为酒鬼,常垒“方砖”的人能成为“麻仙”……对这样的“人才”我不敢恭维。我想.把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上,钻研一些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有所帮助的东西。能够充分利用好业余时间。或许你能成就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16.
“人生苦短,我有许多的想象、有许多的梦,我希望我是一个梦想的实践者。”“未来,如果能去月球,我就去月球,能去火星就去火星,或者是整个太空。虽然这还只是个梦想, 但我想如果能从月球上拍摄到我们神奇的地球,那真是太棒了!”  相似文献   

17.
破窗效应     
提及“破窗效应”,读者可能会想起本刊今年第6期介绍过经济学里的“破窗效应”,说的是窗户被打破了却可以刺激消费。心理学里也有一个“破窗效应”,说的是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门曾做过一项试验: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社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把停在杂乱街  相似文献   

18.
吴海清 《当代广西》2009,(13):44-44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曾这样说过:“阅读当然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与厚度;它不可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是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这种改变,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路上     
人生宛如在路上行走 ,但在路上的境界却不一样 ,绝大多数人是“身在路上” ,他们为自己设定的物质性目标到底是有限的 ,最后都难逃恺撒之悲 ;少部分人是“心在路上” ,他们为心灵的自由而生活 ,在追求心灵自由的过程中 ,赋予人类文明以尊严与崇高 ,为人类留下许许多多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还有极少极少的人是“神在路上” ,比如孔子 ,比如释迦牟尼 ,这些人留给人类的是他们那化育万物的慈爱 ,熔铸一个民族的精神。“心在路上”与“神在路上”的人生 ,是不能放置世俗标准中加以评判的一种生活在路上@何清涟  相似文献   

20.
心态     
人生苦短,有些苦难是无法回避和改变的。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们的心态。整个20世纪的心理学就说了一句话——心态决定命运。探讨心态问题,其实也简单,心态好,凡事都想得开;心态不好,凡事都看得重。一家火锅鱼店,火锅鱼味道独特,独特到人们吃后其味常常留在人们食欲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