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0 毫秒
1.
人生是以人的自然肉体生命为基础 ,不断追求和实现理想、创造对象和对象世界、生产人的生活和规定性的奋斗与拼搏过程 ,这是真正属人的自由的自觉的生命活动过程。追求和实现理想是“作为人的人”的人生的本质内涵和根本意义。人既生活在现实中 ,又生活在理想中。人的理想是由现实所产生的。人又通过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自由的自觉的生命活动超越现成现实 ,创造符合理想的意图的新现实。人类是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连续不断的超越与创造中实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2.
社会美包括作为人类劳动成果的工艺美和生活美两个部分,共同特征在于:以“善”的形态表现“真”的内涵,其实用功利性相对突出。自然美从总体或本质上看也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由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使本来威胁和限制着人的陌生、可怕和异已的自然界变成了对人有利、可亲,确证人的自由本质的人化的自然界,从而诞生了自然美,它以“真”的形式表现“善”的内容,合规律性中积淀着合目的性。艺术美作为一种物态化的心灵自由的形式,其内容是对社会美的自觉反映,其形式是对自然美的自觉运用,因而是美作为“自由的形式”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3.
徐江华  李容年 《群众》2007,(6):47-48
人生似船,心则为舵。舵正则行其直,舵斜则偏其航。反腐倡廉,关键在人,人之关键在于“心”。言行随心而动,心阔则气顺,心浮则行虚。心想进取,则奋发图强。不思进取,则碌碌无为。心想进步,则百折不挠。贪图享乐,则怕苦畏难。心系百姓,方能权为民所用。利欲熏心,则贪念横生。革命者一心为国,则浴血奋战,而有视死如归之壮举。劳动者心盼收获,则勤奋耕耘,才有丰衣足食的生活。因此,反腐倡廉应该从“心”抓起,不断升华人的思想,净化人的心灵,确保反腐倡廉工作抓住关键、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李宇  李巍 《理论月刊》2023,(11):148-155
《庄子》内篇在描述心灵转化时,有三种主要模式——由心到神、由心到气、由心到德,它们皆指向认知方式的调整。这种调整旨在破除在个人有限的、固化的、偏好明显的认知方式控制下的感官活动,而非否认感官本身,并且期待在面对物、事、人时,以流动的、变化的环境作为认知与行动导向。相关的文本主要存在于《养生主》篇“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人间世》篇“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德充符》篇“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中。其中,“不以目视”“无听之以耳”“不知耳目之所宜”在以往的解释中常被认为是对感官及其活动的消解,进而弱化了心灵转化过程中涉及的认知转变。然而,这样的解释在回归文本语义系统时,难以实现逻辑上的融贯,从而使得与此关联的心灵转化的诠释也出现了偏差。因此,遵循文本语脉,明晰这些否定词的指向,进而发掘心灵转化的不同侧面,是合理且需要开拓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5.
庄子哲学的根本宗旨是超越困境而实现自由,他视个人的自由为人的终极性价值或终极追求,追求心灵的自由境界是庄子思想的灵魂所在.庄子哲学以安命论为基础,以齐物论为起点与归宿之间的桥梁,以"体道论"为达到最高境界的途径,从而构成了庄子人生自由论的基本框架,最终达到了人生的逍遥,即超越困境而达到心灵的绝对自由.  相似文献   

6.
眼睛是心灵之窗,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永远拥有一双明亮美丽的眼睛。科技进步在丰富人类物质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副作用,比如由于电视和计算机的快速普及,人们停留在荧光屏前的时间越来越长。这种“荧屏现象”导致眼病发生率大幅上升,发病范  相似文献   

7.
西方传统哲学长期以主客式思维为主导,在此思维方式之下,人们纵然竭力寻求人的自由,但终因无法摆脱物质世界的限制而难以真正落实;而中国哲学长期以主客不对立的“天人合一”思维方式为主导,在此思维方式之下,人通过求诸心灵而实现了有限人生的无限即自由。波普的三个世界理论和庄子的逍遥游体现的正是这种差别。  相似文献   

8.
休闲不仅是人自在生活的一种方式,同样也是自由体验及享受生命的一种舒适状态。休闲文化景观是休闲活动更高层的目的和归属。情感主题与人的生存理想密切相关,通过对张洁、迟子建、孙犁的作品分析,从爱情休闲文化景观、亲情休闲文化景观和民族情休闲文化景观角度解读如何寻求精神寄托,升华自我价值,达到心灵归属的人生理想,展现出人类更高层次的生存理想。  相似文献   

9.
共产主义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指出 ,共产主义社会“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资本论》第 1卷第 649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说过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卷第 2 94页 )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强调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发展是“每个人”的发展 ,并且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呢 ?这是因为 ,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归根结底是指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他们看来 ,以往所有社会的缺陷都在于在那些社会中人类整体的发展是以牺…  相似文献   

10.
正在我们共同生活的蓝天下,有这样一群人,在他们的眼前,抹去了日月的光明;在他们的耳边,夺去了风雨的响声;在他们的手足间,横下了举步维艰的漫漫历程。虽然由于各种原因,致使他们的身体有了缺陷,然而他们同样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同样渴望着心灵盛宴、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11.
人生不短     
人们常说“人生苦短”。人生真的苦短吗?!是的,在中国的传统的人文思想里,人生是短暂的,渺小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诗人墨客发出了对生命对人生的长吁短叹。在浩如烟海的这些文字里,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可以随口说出一些耳熟能详的诗文来。比如说,庄子说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比如曹操吟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再比如,李白写过“君不见  相似文献   

12.
心灵和谐的社会实现途径和建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亚琴 《求索》2008,(10):110-112
心灵和谐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人对终极关怀的寻求,是人之本性使然。人类有一种追求完美的本性,追求幸福、内心安宁、精神有所皈依的深层次期盼。本文从理论上探究,心灵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诉求。从现实中考察,心灵和谐是和谐社会建构中国人“心灵”拯救的需求。为了消解心灵的不和谐,笔者尝试从求真化异、向善博弈、立美宜心三个方面,营造人的心灵和谐的港湾。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民主教育”呢?简言之,就是充满民主精神的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教育,就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教育。政治学科作为一门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学科,应该成为“民主教育”的载体,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精神提升、人的个性发展,应该是政治课的生命。1.民主教育是充满自由精神的教育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创造的基础是心灵的自由;自由本身不是创造,但没有自由就绝对没有创造。因此,政治课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教师自己就必须…  相似文献   

14.
资料卡片     
给心设个“弯道”高速路上的弯道是人为设计的,而生活中的“弯道”则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在世,除了自己的心态,小到嬉笑怒骂、柴米油盐,大到婚丧嫁娶、荣辱升降,又有多少事情能够按照自己的初衷去发展、去实现呢?大凡有点人生阅历的人,静下心来反思一下,都会有此感悟,我们何不主动在心中设上一个“弯道”?给心设一个“弯道”,提醒自己做个理智的人,凡事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既要想到顺利的一面,又要想到困难的一面,能进能退。对这种现象,有位心理学家还做过一个实验:在给小小的绣花针孔穿线的时候,你越是全神贯注地努力,你的手抖得越厉害,线越…  相似文献   

15.
客观美,或者说审美对象,不论其形式怎样不同,它们都具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特殊属性。 心理学指出,愉悦感实质上是客观事物对人的功利关系的一种反应。审美对象中使人赏心悦目的特殊属性,实质上是客观事物与人的功利关系。 客观世界诸对象与人类形成两种基本关系。当某些事物及其规律还不曾为人类认识、利用时,它们便以一种外在的必然力量统治人类,与人类形成“必然”关系;而当人类经由实践,能够认识这种必然力量,并用它来改造世界时,它们便成为人类生活的对象,与人类形成一种“自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不同的社会历史文明时期,对应着不同的文明观。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基本上是以顺应自然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生活的。人们视天为畏物、为神,畏天、敬天。在中国古代老子哲学中,称为“天道自然”。在古希腊哲学中,赫拉克利特则称之为“逻各斯”,认为人的本性就是顺应自然,服从自然。这个时期是人类顺应自然生活的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对自然界认识和改造的能力加强,人类的自我意识观念也不断强化。这时,开始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状态。人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开始改造和利用自…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的人性理论著述中 ,唯有“类”的人性观点更接近人的根本或者说它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本性。基于此 ,人才能进行自由、自觉的活动 ,成为自由、自觉的“类存在”。人类发展史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认识发展史 ,应该被理解为人的“类本性”与“类意识”发展的历史。人类发展的进程与趋势 ,要求我们反思和确证人的“类本性” ,理解与把握“类意识”生成、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类哲学”正是追寻人的“类本性”与“类意识”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8.
陈晓红 《新东方》2005,(6):61-6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声名显赫的常胜将军巴顿曾经这样说过:“战争让女人走开。”相信他主要是从人的性别特征角度去认识和评价女人的。确实,如果让纤弱娇柔的女性在战场上与孔武有力的男性竞逐叱咤风云的时代英雄角色,其实就无异于让男人用指节粗大的手拿着针线与心灵手巧的女性比赛绣花一样,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确实又有过一些女性的人生命运和人类的战争紧密相关,比如古希腊神话里美艳艳伦的爱之神海伦,中国唐明皇时代的杨贵妃,还有那个被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林  相似文献   

19.
人之最杰出者历来被以“神”冠之,例如“神医”华佗、“神笔”马良。这是社会对他们在某一领域的非凡成就的公认和褒奖,反映时人和后人对他们的推崇和敬重。 眼下,我们却不断看到现实生活中演出的荒唐怪异的“封神演义”闹剧,似乎“神州”就是“神”的产床,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例如“神医”胡万林,千篇一律地为每个上门求医的患者抓上一把芒硝,便是“神药”;气功大师“沈昌则  相似文献   

20.
诗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生活的升华。它不仅具有鲜明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激发人的斗志,震撼人的心灵。特别是哲理诗,还闪烁着真理之光,给人以睿智、启迪和教益。品读哲理诗就像和智者的对话,让人领悟人生的真谛,洞明世事的奥秘。揭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研究人类的运动和发展,正确处理人类社会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是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浓缩了生活精华的哲理诗,具有把人类与世界联系起来的特点。所以在政治高考中,也常有剖析哲理诗的内容。如1998年政治高考21题:王安石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诗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