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本上每一个黑社会组织背后都有或大或小的"保护伞",要根除黑社会就必须深挖"保护伞"。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的形成与分权制度不完善、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警察招录机制不完善、法律惩处机制不完善等有关,应从制度和操作程序两方面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换过程中,社会机制的相对混乱和弱化使黑社会性质犯罪有了生存的空间。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出现空缺时产生的,其滋生和发展与国家政治生活形式息息相关。在我国不存在绝对权力空缺,但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使社会出现政治弱化和社会控制乏力,为黑社会性质犯罪提供了生存空间。任何一个政府都利用法律这一专政工具对其进行打击和控制。我国打击和控制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对权力监督制约的法制体制亦不完善。政治腐败是黑社会性质犯罪依附的政治“毒瘤”,黑社会与腐败相结合,不仅纵容了黑社会的嚣张气焰,而且还可能造成政局不稳。后现代多元化特征的政治取向使政治体系呈现出混乱和无序,造成我们思想上的混乱。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作为一股容易被利用的潜在政治力量,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政治制度的斗争中,被某些反动政治势力利用必将成为我国政权的一大威胁。  相似文献   

3.
"保护伞"的形成规律及打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组织主要通过金钱贿赂、感情联络、跑官要官、美色引诱和威逼就范等方法寻找“保护伞”;“保护伞”则通过消极放任、袒护包庇、避重就轻、相互勾结和滥施影响等方法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进行庇护。在打击“保护伞”的过程中,应当明确指导思想,坚持“三个彻底”;加强领导,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多策并举,彻底查处“保护伞”;严格把握法律界限,推进斗争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黑社会组织"概念的词义分析与实证考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组织是指由众多成员组成,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组织亚文化,使用暴力、威胁手段,或以其为后盾,控制一定的社会区域或行业,向权力部门渗透并建立保护伞,以牟取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的半隐蔽的社会群体.黑社会组织具有成员众多性、暴力性、组织严密性、垄断性、获取经济利益目的性、半隐蔽性、形成自己的亚文化、建立保护伞等特性.凭借权力庇护和组织暴力,在一定社会区域或行业牟取经济利益是黑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是当前我国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中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有其特殊性和针对性,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体系,包括成立专案组、外围摸排、深入侦查、追逃、审讯、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经济基础、打击其“保护伞”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度销声匿迹的黑社会犯罪在今日却死灰复燃,并蔓延成普遍的社会问题,绝对不是一种历史的偶然,而是某些社会深层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必然结果,这就决定了铲除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斗争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公安部第四研究所预防犯罪研究室的专家龙显雷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前黑社会性质犯罪已经形成一定的“冰山效应”,公安政法部门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龙显雷强调,当前深挖“保护伞”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但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两个:——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查处“保护伞”的法律规定。龙显雷说,“保…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公安部在南京召开的全国侦破命案工作会议上宣布:今后三年将坚决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有力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及时破获公众安全案件。近日在山西中阳县审理的“燕子帮”一案就是一起有组织的进行政治渗透打入公安机关,与政法机关内部腐败分子勾结,编织关系网和保护伞的黑社会性质案件,其犯罪事实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8.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宜采用“复合式”方式:在侦查力量投入方面,应考虑从多层面着力。在侦查路径方面,宜数条路径并进。在侦查措施方面,宜数种措施并用,并且必须采用侦查手段。同时,措施与手段的采用必须突出谋略性。此外,还应注意公秘的有机结合等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的步骤比较复杂,具体是:1.发现线索;2.秘密初查;3.梳理、甄别材料;4.立案;5.多路径并进,综合施策;6.选择突破口与破案时机;7.抓捕;8.审讯与查证;9.深挖“保护伞”,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基础;10.正确理解法律,依“两个基本”结案。  相似文献   

9.
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及其犯罪的基本前提是对之有全面的了解.我国当前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组成人员及其结构、存在时间、犯罪手段、活动区域、从事或者垄断的行业、主要犯罪类型、"保护伞"状况等方面均有突出的特征.当前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应当从加强反有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建立反有组织犯罪的稳定机制、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加强司法队伍的建设和推动全民性的反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措施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办理黑社会组织犯罪案件座谈会纪要>要求严惩黑社会"保护伞".对黑社会"保护伞"既要严惩,也需"重防",在干部管理制度机制上适当设置"隔染障",在媒体监督上能时爆"问题光",尽可能阻断黑社会势力向公、检、法、律(律师)的渗透.  相似文献   

1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毒瘤。以聚法案例网中的裁判文书为样本,从犯罪人情况、组织状况、行为状况、经济特征及保护伞状况四个方面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和特征,从犯罪人个体、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产生的原因,可以更清晰地厘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根本特征,并结合其特点进一步提出打击、预防该类犯罪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有“黑社会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法规定也就是承认了中国存在“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那么,带有黑社会性质犯罪是否就是黑社会犯罪,对此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 归纳起来,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一般性的集团犯罪向黑社会犯罪转变的过渡形态。因为,一是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黑社会不可能产生和存在;二是目前我国存在的这类犯罪组织,同国外黑社会和旧中国的黑社会有很大差别,还不完全具备它们那样的特征。 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就是指已具备了黑社会基本特征的犯罪组织,尽管它们同真正的黑社会还有一定差别,但从其…  相似文献   

13.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根据我国犯罪的发展态势在1997年修订的刑法中确定的一个法律概念.但是,在刑法理论上和刑事司法实践中,如何理解"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不明显、不典型的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含义;如何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范围是关系到能否准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本文从黑社会的含义、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含义以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三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彭邦富 《公安研究》2002,(5):27-29,50
文章分析了台湾地区黑社会活动猖獗及警方反黑“愈反愈多,愈反愈黑”的原因。阐述了台湾反黑对我“打黑除恶”的启示:必须打掉黑社会的“保护伞”,并严防黑社会参政;必须铲除黑社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经济基础;必须严刑峻法,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坚持打早打小,防范黑社会犯罪升级。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当前台州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主要特点 ,全面分析了台州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突出的成因 ,并对台州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这是加强和改进政风建设之根本。一、行政权力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权力设定不尽合理,运行缺乏透明在行政权力的设定上,有许多本可以由市场调节的事政府仍在管制,有许多本可以由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管理的领域政府仍在管制,不愿退出,来自权力内部的约束和监督显得软弱无力,未能形成有效的制约机制。有些部门和岗位权力过于集中,缺乏必要的权力分解或合理分工,使权力设置显得不均衡,事权划分不明确,缺乏制度规范,出现了不受制约或难以监督的权力“边缘地带”。组织结构形态上过于雷  相似文献   

17.
犯罪组织黑社会化是指犯罪组织与社会规范背道而驰、恶性发展成黑社会组织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一般的犯罪组织为了牟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建立保护伞,严密组织结构与管理,形成组织亚文化,垄断犯罪市场,逐渐演变成黑社会组织的过程,即一般的犯罪组织演变成黑社会组织的过程.包括组织结构黑社会化、犯罪活动黑社会化和组织安全黑社会化.犯罪组织黑社会化的动因既有个体动因,又有组织动因.  相似文献   

18.
黑社会,英文翻译为underworld,西方学者则称之为underworld society,它是指“从各个方面与主导的、正常的社会形态相对立、相对抗的非法组织”。就我国目前而言,“明显的、典型的黑社会犯罪还没有出现,但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已经出现。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后备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但是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由于其心理、生理等方面都不成熟,这方面的特殊性,为黑社会性质组织向青少年蔓延和青少年带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增多提供了条件。 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  相似文献   

19.
1997年修订的《刑法》,根据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的一些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活动,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增加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即第294条第一款规定的:“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称霸一方,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投、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是我国《刑法》第一次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在司法实践中为打击黑…  相似文献   

20.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近几年来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严厉打击的一种具有极大危害性的犯罪。这种犯罪往往具有组织结构严密、拥有政治"保护伞"等特点,为此类案件的侦查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侦查黑社会性质犯罪不仅要斗勇,而且要斗智,要讲究战略战术的运用。针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主要特点,文章提出了一些在侦查中行之有效的侦查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