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祖红 《新长征》2008,(3):11-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引领社会思潮、培育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提供了理论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整体,其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问题至关重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个主题,实现广大人民对共同理想的价值认同,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本质内涵进行了明确的阐述,为加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认同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增强社会成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认同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顺利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是知、情、信、意有机统一的思想意识机制和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认同主要通过利益激励、理论说服、情感诱导、环境熏陶、权威倡导等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过劳死"是一种过度劳累而死亡的社会现象。我国农民工"过劳死"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农民工"过劳死"具有负面社会价值,不符合社会正义,是偏离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个最高社会价值目标轨迹的,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过劳死"是一种过度劳累而死亡的社会现象.我国农民工"过劳死"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农民工"过劳死"具有负面社会价值,不符合社会正义,是偏离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个最高社会价值目标轨迹的,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5.
罗财喜 《世纪桥》2008,(12):142-143
农民工“过劳死”是一种过度劳累而死亡的社会现象。我国农民工“过劳死”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农民工“过劳死”具有负面社会价值,不符合社会正义,是偏离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个最高社会价值目标轨迹的,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力和价值主要在于它的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连接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社会现实的桥梁,极具现实性品格。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进程加快,引发了人们政治信仰和共同理想的嬗变。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有利于回应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进程加快对人们政治信仰和共同理想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潘玉腾 《学习月刊》2012,(15):13-14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从价值认知到价值认同再到价值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是价值观内化与外化的统一。因此,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使其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价值准则,内化为广大社会成员的价值追求,外化为广大社会成员的行为自觉,实现"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的目标.必须推动人民群众的价值认知、价值认同和价值实践三个要素均衡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价值观念、价值标准和价值指向。所谓核心价值,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对社会变革与发展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它的科学性,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连接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社会现实的桥梁,板具现实性品格。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社会转型,容易引起人们政治信仰和理想的嬗变。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有利于回应全球化语境下政治信仰和共同理想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1,(12):46-47
社会公正是社会成员对社会是否“合意”的一种价值评判,其实质是要求各种权利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每个人都能得到其所应得的;各种义务由社会成员合理承担,每个人都应承担其所应承担的。而耍实现这种合理的分配与承担,就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寄语十八大     
《军队党的生活》2013,(1):47-47
当今世界剧烈变化,当代中国深刻变革,社会思想日益多元,用什么样的旗帜弓l领社会进步,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凝聚社会共识,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十八大报告进一步确立了全党的共同理想和核心价值,凸显了其重要地位作用和重大历史意义,体现了我们党始终高扬伟大旗帜、奋力开创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强大自信。——党的十八大代表、武警西藏总队政委汪象华  相似文献   

12.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形成共同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形成共同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执政伦理是党执政活动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要把党、国家、人民及整个社会紧密联系和团结起来,以执政伦理建设示范、引领并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付春阳 《奋斗》2014,(3):63-64
正核心价值观是社会群体判断事物时所依据的是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雷锋精神的核心元素中,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和原则立场,又体现了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远大理想,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当年周恩来总理对雷锋精神的  相似文献   

14.
董汉忠 《实践》2007,(10):37-38
任何社会都有它的主流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该社会的思想特征。主流意识形态构成了一个社会精神文化的中枢与灵魂。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整个社会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5.
王厚明 《学习月刊》2013,(11):27-27
信仰可以是共同的,可以是有差异的,但也有真与假之分。信仰不同,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就不同,做一名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践者,就要当一个有真信仰的党员干部。真信仰从不与一己私利为伍。党员干部最应感悟并牢记的就是党的光辉历  相似文献   

16.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它不仅涉及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稳定的社会 秩序,而且也能在伦理上促使社会成员具有较高的价值目标和较好的伦理规范,但它仅 仅是集体主义原则之下的一个根本原则,它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及要求是 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正与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不同向度的价值取向。社会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制度属性,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主义。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是评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兴衰成败的根本准则。以人为本内在要求实现社会公正,只有公正的社会才能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社会公正的根本价值取向在于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历史主体地位,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人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二者相互规定、相互制约,共同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当代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带领党和人民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践行了民族独立与解放的伟大理想,在此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顺利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践行了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树立与实现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勾勒出了国家的价值内核、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是多元化社会中凝聚共识的"聚焦点"。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应扎实抓好以下三个方面:深化养成。价值观是从学习到认知再到行动的往复过程,是一个高度重养成的过程,需进教育引导之门、走实践养成之路。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价值理想、价值目标,其价值功能是凝聚人心、团结人民、增进动力,形成共同奋斗的共同理想。从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发展理念的层面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凸显了和平发展、竞争和谐、科技创新、法治共富等基本价值理念,这些核心价值最终要体现为社会的科学发展,因而具有最为广泛的群众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