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石破 《南风窗》2014,(10):8-8
<正>每个国家的公民,不分职业、教育程度、年龄与种族,他们的行为本来均应受到法律的统一保护,亦应受到法律的统一限制,但中国的现实,常常是他们都受制于"关系"——大家都要"搞关系"。在中国传统的"熟人社会","搞关系"势在必需。但随全球化和城市化而来的现代社会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人们本应不靠"关系"而靠"规则"来打交道。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搞关系"之风愈演愈烈,跟之前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从经济学意义上讲,"搞关系"可以看作是一种重要活动或"产业",并且它的  相似文献   

2.
邓晓芒 《南风窗》2010,(1):100-100
<正>近年来,"潜规则"这个词频频出现于媒体,比如某某女星被"潜规则"了,或某某向某某行贿是业内的"潜规则",等等。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到底什么是"潜规则"?为什么要"潜"?既然"潜"了,又何来约束力?人们为什么要服从它?直到最近,我才略有所悟:原来所谓的"潜规则",就是中国  相似文献   

3.
马国川 《南风窗》2010,(14):86-88
从经济学上讲,不存在"中国奇迹"。没有奇迹,只有常规。常规就是走全世界共同的发展道路,一定要强调特殊国情,"独辟蹊径",历史已经证明"此路不通"。正所谓"殷鉴不远",希望那些无视走过的弯路,仍然试图找到第二条道路、第三条道路的人们警醒为是。  相似文献   

4.
正"杀猪盘"是目前危害较大的诈骗类型。据北京警方介绍,此类诈骗的基本套路是,骗子通过在社交软件上伪造一个光鲜亮丽的身份,与受害人谈恋爱,然后不经意间透露自己有一个好项目或自己知道某博彩、投资平台的权威内部消息等,引诱对方把钱汇入博彩网站或投资平台,骗取钱财。此类案件中,犯罪分子将受害者称为"猪",整个欺诈过程叫做"杀猪",而这套骗术叫做"杀猪盘"。不同于其他骗局的"短平快"的旧模式,"杀猪盘"最大的特点就是放长线钓大鱼,"猪仔"养得越肥,宰的越狠。骗子会把自己包装成某个身份与受害人网络邂逅,  相似文献   

5.
张慧瑜 《南风窗》2012,(8):92-93
按照当下的流行看法,"武训"无疑是一个具有大爱和慈善精神的人,终其一生"行乞兴学",是"捐资助学"、"救助失学儿童"的好榜样。如果说"武训精神"成为贯穿1950~70年代的"反面教材",是因为与那个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格格不入,那么为何电影《武训传》在当下依然处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暧昧状态呢?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4,(1)
<正>在实际负利率时代,"土豪"之所以成为"土豪",并不是在于实业经营的能力,而在于其借钱的本事。这几年,中国的富人群体开始有点冲动:煤老板"7000万嫁女",晋江女摆出"亿元嫁妆",在堆积如山的大面值人民币前留影,或者让十几个好莱坞明星在城乡结合部的会议中心站上一个小时。总之,富人群体的"炫富"频率越来越高,规格也越来越"高大上"。因此,在过去的2013年,富人群体又重新戴上了"土豪"这顶帽子。但是,在一个素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传统的社会,"土豪"们却越发热衷于展示自身的物质富足,这个现象本身是一个悖论。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土  相似文献   

7.
黄平 《国际展望》2010,(5):24-25
<正>中国智库有必要为国家做战略储备和战略选择,由此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添砖加瓦。中国智库建设应该"小而精",不能"大而全",靠规模取胜。中国现有智库已经不少,关键是要把各个智库"做精",形成自己的特色,同时要加  相似文献   

8.
正5年来,中国不仅连年保持了发明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的好成绩,自主知识产权支撑中国制造也在蓝天、大海、陆地间不断镌刻下中国印记,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复兴号",全球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一大批新技术、新成果都在讲述着"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规划"往往是"描绘蓝图",挂于墙上, 真正执行的时候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正因此,温家宝总理特意要求这份"中长期规划"不仅要"好看", 还要"好吃",要出"干货"(即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6,(7)
正公平交易是商业的重要原则,但这只是在操作层面上,而在权利意义上,商业天然带有歧视性——它更喜欢富人,金融尤甚。所以,"普惠金融"这一词汇,从字面上就带着相当程度的理想主义色彩。而在今天的中国,"普惠金融"却成了热词。李克强总理在3月5日对全国人大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上一次的同样表述是在去年的同一天,同一场合。这表明发展普惠金融已经是国家意志的一部分,"大力发展"充分表明了  相似文献   

11.
赵义 《南风窗》2013,(9):8-8
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高度发达,"舌尖上的中国"令人目眩,与此同时,"舌尖上的腐败"也是传统社会的痼疾。其中有一个典故很有意思。北宋奸臣蔡京,是宋徽宗朝"六贼"之首,生活也是奢靡得很。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曾记载:"有士大夫于京师买一妾,自言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人。一日,令其作包子,辞以不能。诘之曰:‘既是包子厨中人,何为  相似文献   

12.
正前言:提起"四大名著",有人常说:"读红楼,要过情关;读水浒,要过利关;读西游,要过欲关;读三国,要过争关。"这反映出在中国儒家思想影响下,人们对古代"四大名著"价值取向的客观态度。研读好"四大名著",不仅能为我们提供阅读中国传统人文、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也会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那么,今日"四大名著"说与古代"四大奇书"说是怎样一种关系?古代"四大奇书"之说是"捧"和"骂"出来的吗?为何"四大名著"之说流行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3.
朴钟锦 《国际政治研究》2012,(1):149-162,10
"诗赋外交"是指在外交场合"赋诗言志",即通过吟诗作赋,表达立场、传递信息的一种外交话语方式。它源于西周,盛于春秋,相承千载,贯穿古今,其间,"赋诗"方法、诗歌内容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但以诗代言、赋诗明志的独特外交话语方式却始终没有消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诗赋外交至今发挥着独特的外交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国家,它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它"飞奔着进入我们的视野",它似乎将要"大举战胜我们",这就是中国。中国经济的确增长迅速———在过去30年里平均每年的增速约为9.4%。随便浏览报纸和杂志就会告诉我们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现在,很多著作都认为,中国正在崛起,正在战胜美国,"正将美国排挤到一边";它  相似文献   

15.
"要健康,就要吃碱性食品"———一种叫做"酸碱平衡论"的"保健学说",近来迅速蹿红。照此说法,"酸性体质"导致了绝大部分的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甚至骨质疏松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或许再没有哪一座体育场馆能够像北京工体这样,带着汗水、泪水的痕迹,刻画在几代人的记忆当中. 对于市民、游客来说,"工体",是京城不可缺失的地标.对于球迷、乐迷来说,"工体",充满令人心潮澎湃的欢呼.而对于职工、工会人来说,由全国总工会和北京市总工会兴建的"工体",是我们当仁不让的"主场". 建议 谈到工体的兴建,首先就要说到一个人:贺龙,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 《体育文化导刊》1990年2期曾刊登了当事人撰写的回忆文章《贺老总与北京工人体育场》,记述了当时的历史细节.  相似文献   

17.
张墨宁 《南风窗》2013,(15):47+50-51
今天的中国,人在心理状态上"变狠",已经不仅仅是切身利益受到侵害时才会产生的情绪。特定观念和价值符号下形成的群体之间的分裂,相互"斗狠",隐喻着这个社会令人担忧的未来。"今天杀狗的时候发现这条狗皮非常柔软,所以我决定把皮剥下来做皮垫,然后就在狗腿上割一刀,再把皮活扒下来,然后准备做烤全狗,可是当我把皮都给剥下来的时候这条狗竟然没死,还在欢乐地叫着,所以我只能再用刀把它的头给割下来,然后大卸八块。"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70年代,"样板戏"以其激烈的政治化本质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政治发展进程。"样板戏"属于形式"共意",体现着单向度的国家意识形态规制。"样板戏"是高度概念化意义系统:在政治结构上,"样板戏"将领袖、政党神圣化;在社会结构上,"样板戏"将阶级、阶级斗争绝对化;在道德文化结构上,"样板戏"将禁欲主义、奉献精神等极致化;在经济结构上,"样板戏"将经济政治化奉为常态。"样板戏"运动中,"共意"形塑的实践体现出相互联系的动员化操作、标准化程序与仪式化展示等三者统一。"样板戏"在实践中发挥着合法性、整合性与提取性等相互联系的功能。然而,"样板戏"既缺乏社会政治文化支撑,又由于意识形态刚性而不能创新,在存续十多年后最终被横扫进历史的暗角。  相似文献   

19.
石破 《南风窗》2013,(11):41-43
一方面国家要振兴海洋经济,另一方面,传统靠海、吃海的一些人却没饭吃了,这是不是一个悖论?中国实施"蓝海战略",应该引渔业之覆辙为鉴,不可失之于冒进。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6,(12)
正有些网络语言够时尚,够好玩,也够狠。但它可能是有毒的。一切都玄机重重。我们就拎"颜值"这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来分析—它在现在没有过时,好像还找不到一个新鲜的来代替它。所谓的"颜值高"、"颜值低",转换成传统的说法,无非就是一个人帅(美)或丑的程度。说一个人帅、美或丑,只是一种审美,还是把此人当成"美的对象"来看的,所以似乎比较纯洁。用康德的话说,把人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