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翻开史册,历史上凡是有所作为的政治家,都非常重视立法,尤其强调执法立信。商鞅在为秦国变法时,社会上是非不分、赏罚不明,国家法令在人们心目中已经一文不值。为了使新法取信于民,他在都城的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杆,宣布谁能把木杆移到北门去,赏十金。群众  相似文献   

2.
秦时商鞅变法,老百姓对朝令夕改的“法”颇不信任。为取信于民,商鞅于东门立一木头,号令“移木至北门者,赏五十金”,但无一人相信。商鞅再令“赏百金”,才有勇士移木。商鞅当众“以百金赠之”。商鞅凭“悬木赏金”取信于民,令行禁止,上下肃然,最终帮助秦始皇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3.
吕麦 《传承》2008,(5):55-55
商鞅打算立法革新,为了得到百姓的信任。他派人在门口立起一根三米高的木头,告示说:"谁将木头扛到北门,奖赏十金。"告示一出,人们纷纷围观,满腹狐疑:做这么简  相似文献   

4.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三五六年,商鞅任秦国宰相,实行变法,使秦富强。後被秦贵族诬为谋反,商鞅出逃,投宿旅店。店主人不知他就是商鞅,告诉他说:“宰相商鞅立下法令,旅客如无证件,店主擅自留宿者治罪。”商只得长叹而去,後被秦兵所杀。可见,在中国,两千多年前就有旅店,而且在秦国已规定住旅店  相似文献   

5.
官无信失国     
《春秋》2001,(3)
民无信不立,大约是说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国家就站不住脚。商鞅变法时,最先采用的就是取信于民的办法。他立了一个大木头在城门边上, 许诺谁能将它搬到北边,就赏10两金子,围观的人不敢相信有这样天上掉馅饼的好事,都观而不动。商鞅一看没人动,就把赏金加到50两。大伙起哄让一个愣头青搬,这小子当玩似的,把木头搬到北边,50两金子到手。大伙这才知道国家说话是算话的,从那以后,变法顺利进行,秦国日益强大。  相似文献   

6.
哥伦布在发现新大陆后,人们为他举行了宴会。有一些参加宴会的贵族认为他发现新大陆完全出于偶然。哥伦布拿出一个鸡蛋说:"诸位,你们谁能把这个鸡蛋立在桌子上?"  相似文献   

7.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是战国中期一位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原是卫国人,姓公孙氏,名鞅,所以人们称他为卫鞅或公孙鞅。后来在秦国变法有功,受封商邑,号"商君",因而历史上又称他为商鞅。"鞅少好刑名  相似文献   

8.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由弱转强的关键,秦国君主通过推行并沿袭商鞅之"术",最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商鞅以强秦为目的,顺应时势采取了合理的"道"与"术",从而为成就秦国强盛之世奠定了基础。商鞅强秦的成功之处在于确立了合理的目标与方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既敢于破除传统,又能与秦国国内背景相结合,时至今日仍不乏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去年媒体广为报道了湖北襄樊反腐风暴,70余名官员集体涉案的详情.其中一个核心人物就是原襄樊市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孙楚寅.这个孙楚寅在上台时,一亮相就宣布了他的"施政纲领",有一段讲到市里的"形象工程".对这几项要花掉几亿元来表现他的"政绩"工程,领导层显然有不同意见,可是他说:"……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这是林彪的"语录",不知这位孙书记是否知道),与市委保持一致就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谁砸了我的锅,我端他的碗!"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6,(11)
正说起盐城,您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东方湿地之都",还是"仙鹤神鹿世界"?如今,蓬勃发展的大数据产业正成为盐城的一张新名片,刷新着人们对她的印象。当今世界已经进入数据主导的时代。可以说,大数据是新的石油,是二十一世纪最为珍贵的财产。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按照"产业强市、生态立市、富  相似文献   

11.
正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要求人们"内诚于心,外信于人"。在中国历史上,有"言而有信"以诚教子的曾子。有"南门立木"变法成功的商鞅;也有"烽火戏诸侯"国破家亡的周幽王。实践证明,诚信不仅仅是经济生活中应该遵守的一种道德规范,也是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无信不立,不知其可;企业无信,则难求发展;社会无信,则人人自危;政府无信,则权威不立。"  相似文献   

12.
正商鞅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改革家之一。他研究早期法家李悝、吴起等的变法经验,入秦之后,推行变法,为秦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史称商鞅变法。韩非子称"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曾对中国历史的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大家知道,任何一次重大改革,不仅是一种治国方略的重新  相似文献   

13.
胡昌方 《今日浙江》2014,(20):62-62
正"来时萧索去时丰,官帑民财一扫空。只有江山移不去,临行写入画图中。"这首打油诗,对贪官污吏的形象进行了惟妙惟肖的讽刺。官员离任时,最能看出其是否清廉。历史上许多清官在离任时给人民留下一个清廉的背影,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骑着毛驴一身轻。"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乾隆年间任山东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知县,他清正廉洁,两袖清风,深受百姓爱戴。郑板桥离任时,当地不少富绅和贫民都要求  相似文献   

14.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是战国中期一位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他原是卫国人,姓公孙氏,名鞅,所以人们称他为卫鞅或公孙鞅。后来在秦国变法有功,受封商邑,号“商君”,因而历史上又称他为商鞅。“鞅少好刑名之学”(《史记·商鞅列传》),其政治法律主张见于后人辑录的《商君书》。  相似文献   

15.
虽然他不是中共党员,但是许多涉及到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大案要案均由他主持办理;虽然几乎件件大案要案都有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压力,但是他却斩钉截铁地说:“案子到了我的手里,谁说也没用!”因之社会上盛传:“案子”到了他手里就能把腐败犯罪分子“咬死”!他,就是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监察部副部长冯梯云。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6,(20)
正热点孔子诞辰10月1日,台北孔庙举行隆重的释奠典礼,纪念孔子诞辰2566年。天还未亮,就有不少民众赶往孔庙观礼。37岁的软件设计师蔡志良,凌晨4时20分就在台北转运站的中转大厅等待朋友一起出发,一身黑红相间的汉服格外引人注目。"最好5时前能赶到孔庙,这样可以排在前面一些。"蔡志良说,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身着汉服去孔庙观礼,以此表达对师道的尊重。也希望  相似文献   

17.
(一)20世纪中国的历史不仅在编年的意义上,而且在社会学、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哲学的意义上,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整体层面上真正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对即将逝去和正在到来的世纪,人们开始回顾和反思.当我们把历史的脚步移回到19世纪——20世纪的转折点时,仿佛听到曾惊醒19世纪西方世界温馨沉梦的哲人尼采宣布"上帝死了"的呐喊;似乎看到"激荡百年"后世纪的地平线开始倾斜,瘟疫一样的世纪末情绪,以迷惘、空虚、不知所措、绝  相似文献   

18.
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制·股份合作制·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朱晓鹏谭祖雪我国当前股份合作制的快速发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我国自五十年代开始的合作化运动作为一个历史时代早已经过去了,但合作制这种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形式是否也已经过时而不再有什...  相似文献   

19.
1797年5月,法国革命家、平等派密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巴贝夫在英勇献身的前夕,十分自信地表示:“我确信后世的公论一定会宣布我们无罪并为我们加上花冠。”(转弓自《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册,第174页)历史已经证明,巴贝夫和他的战友的悲壮牺牲,他领导的平等派运动为社会主义史谱写了新的篇章,巴贝夫空想社会主义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学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因此,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人们的景仰和称赞。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高度评价平等派是“真正能动的共产主义政党”(《马恩全集》第4卷第339页),赞誉他的学说“经过彻底的研讨,就成为新世界秩序的思想”(《马恩全集》第2卷第152页)。这既是人们对巴贝夫和他的学说在社会主义史上的“公论”,也是给这位社会主义先驱者奉献上的最好“花冠”。  相似文献   

20.
史海一勺     
《乡音》2012,(8):46-46
周恩来总理怎样用车周恩来经常乘坐的专用车是红旗轿车。国家进口了一批高级奔驰车后,有关部门想给他换一辆,他不同意,严肃地说:"那个奔驰车谁喜欢谁坐去,我不喜欢,我就坐‘红旗’。"在用车问题上,他公私分明,毫不含糊。他去理发、看病、探亲访友、看戏等,都算作私人用车,总要叮嘱身边工作人员照章付费,从工资中扣交。宋庆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