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当前语文学科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自学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辩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而,从语文学科来说,即如叶老所概括:“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  相似文献   

2.
读·记·练──中学语文课文教学“三字经”章松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课文教学占的比重最大,耗时最多。而在课文教学中,又是讲占的比重大,耗时多。最常见的是或照搬“教参”,大加分析;或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致使学生读书的时间甚少,课上该记的、该练的也大打...  相似文献   

3.
常言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然而,古往今来,尽管读书人甚众,但对读书最有研究的,恐怕谁也比不过林语堂先生。林语堂先生说:“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写讣闻,做贺联?或为当文牍,抄账簿;或为做相士,占卜卦;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在精妙而科学的分析和概括之后,林先生又对读书提出了高见。“今日所谈的是自由的看书读书:无论是在校、离校,做教员,做学生,做商人,做政客,闲时的读书。这…  相似文献   

4.
读书会使人心存畏惧。基于当今中国法学出版空前繁荣之表象与阅读缺失悲哀之实在,基于阅读对写作者思想训练之重要,基于笔记形式可以消解阅读与写作之隔膜,我刊经过筹划,从2006年第2期始开设“读书札记”栏目。本栏目的定位,与基于“学术的有限性”而必须严肃地评价或批判已有知识为基本手段的学术书评栏目不同,“读书札记”栏目是书写者对问题探讨的基础性工作,是对已有知识的深化,是对特定学术传统下学思的梳理,是严肃性学术批评和学术写作的准备,它体现的是阅读者对知识与书写的双重欲求。作为固定栏目,我们需要的读书札记应当符合:(1)阅读的文本是和“法”相关的书籍或文章。(2)读书札记自然不能脱离原书,否则便是自发议论。清晰理解文本并厘清作者的表达意思,这是本刊所要求的。(3)读书札记应能够反映阅读者本人的知识背景以及其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知识积累,并非完全对阅读文本的摘录。(4)机智优美的文风,清新明确的文字是我们希求的表达风格。既为读书札记,当是心灵的漫游,其文字可以生动一些,感性一些。本栏首篇读书札记刊登羽戈“平等与自由的冲撞———有关德沃金与麦金农的论争”,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五、六条的规定,要求学士、硕士和博士在科研能力上分别达到“初步能力”、“具有能力”和“独立从事能力的要求”。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的目的,科研训练成为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从各高校组织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场所和途径来看,主要有二种:一是在校内实验室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中得到训练;二是走出校门到企业参与科研与生产活动而得到训练。由于高校的科研经费相对不足,加之近年高校扩招,但师资未得到及时补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思路探微陈海量在语文教学的诸多环节中,阅读教学可谓耗时最多而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读得太少!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听讲的从属地位,从小学到中学,学了那么多课文,时代背景、段落大意记了几大本,最终却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  相似文献   

7.
段慧群 《政府法制》2014,(17):34-34
鲁迅的“急才”在少年时期就显露出来了.有一次,在“三味书屋”读书的鲁迅被授课老师的题目难住了,老师出了三个字的上联“独角兽”,学生们思索了一会儿,便有两三个信口应对了,老师摇摇头,不满意.接着,有个学生答“两头蛇”,老师说:“勉强合格.”鲁迅在座位上也仔细地想,当他的目光与老师期待的目光相遇时,他心里一下子就急了,恨不得立刻找到一个好答案,可就是想不出来.  相似文献   

8.
镇政府:我们想通过这次状告学生家长,达到今后再不出现类似现象的目的。 家长:有的认为“镇政府确实是为孩子着想,告我们是对的”;有的认为“镇政府管得太宽”。 学生:“我非常感谢镇政府,因为是镇政府让我有机会和同龄孩子一样上学读书。”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与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 ,从教师方面讲 ,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中应多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学生方面讲 ,应做好听课笔记 ,学而时“说”之 ,参加科学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10.
程端礼的《读书分年日程》将朱子的六条读书法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读书计划,强调读书中的沉潜涵泳,其意在救“科举时文之弊”,又有强化正统思想的目的.科举考试使得士子读书期求速效,揣摩风气,将经典置之高阁,有识之士有科举兴古学废的忧虑.在不动摇科举制度的前提下,清代教育体系中有引导规范读书习业的倾向,《读书分年日程》被采用是其举措之一.该书在清代至少有28种刻本,它一方面标示清代教育的兴盛,另一方面也反映科举时文弊病的严重.《读书分年日程》的刊刻和采用,与清代官方对“俗学”的抑制相应;又有对“百家”、“二氏”之学的排斥意图.读经典计算字数,清代士人屡屡论及,此法多与《读书分年日程》相伴而行,其目的将经典化整为零,以缓解习业者的畏难情绪,使之追求有根柢的学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在初中部进行了一轮单元教学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回顾这三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得失,深感讲究“导”的艺术、重视“练”的设计,在单元教学的实施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导”的艺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吕淑湘先生曾说:“教育就是诱发学者的积极主动的努力。”这个“诱发”指的是诱导、启发。教师的主导就是体现在这个  相似文献   

12.
蔡盛 《检察风云》2013,(22):74-75
王佳出生于1993年,从小读书平平,最终考上了某职校。王佳虽然年纪不大,却长得比较憨厚,为人也比较讲义气,无论在学校还是社会上,都认识很多所谓的“好朋友”。他们经常—起聚会,彼此有事就相互帮忙。  相似文献   

13.
张连举 《政法学刊》2001,18(4):82-85
高校应用写作教学务必注重学生实际写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达此目的就须变革强调理论知识讲授而忽视学生写作技能训练的现状,改只讲不练或多讲少练为精讲多炼,让写作训练成为教学的重头戏.应用写作训练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既可随堂进行,也可课后强化,还可实地训练,诸如阅读分析、分解整合、随堂评点、比较启发、系列制作、情境模拟、媒体演示、实地练兵都可作为应用写作训练的途径方法.只要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强化应用写作训练,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形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良性循环,就会卓有成效地提高应用写作的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智能型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量少、质差的状况。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以往一题一作,学生做好作文交上,教师批改评分后发下就算了事,其效果不尽理想。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和一些老师在教学、教研实践中几经摸索试验,深感抓好复作是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说“高帽”     
明代刘元卿的《贤弈编》中有一则典故《说谀》,大意是讲导地一县个喜人奉承,每颁布一政令,下属均众口一辞赞誉,县令非常高兴。一行役知其所爱,故意与旁人耳语:“凡是当官的,大批都直受人奉承,只有我们主人不这样,对别人的赞誉看得很轻!”县令听到忙将行径叫到跟前,手舞足蹈,不住地表扬:“呀!只有你才了解我,真是良交啊!”从此对行径更加亲近了。无独有偶,清代独逸窝退士的(笑笑录)亦收录一则典故——(高帽》,大意是:世俗都说连媚于人是戴“高帽”。一老师有两位学生初放外任,临行前一同去拜见老师。老师说:“如今的…  相似文献   

16.
吴慧英 《法制与社会》2010,(15):235-235
记叙文是每个初中生必须写好的,但在众多的考试中多数同学写出的丈章大同小异,不能脱颖而出。写得这样平凡,怎能激起阅卷老师的兴趣?所以只能打个切入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因此,本文认为.“不平凡”是考场记叙文取胜的关键,平时进行作文训练时就要着意训练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中的知识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作为目的或手段的价值取向是造成近现代教学理论若干基本观点分歧与教育教学实践偏差的重要原因,要弥合教学理论在认知领域与非认知领域的分歧,就应该将知识作为目的与手段统一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分类。“教养的知识”与“训练的知识”,“事实的知识”与“方法的知识”,“命题性知识”与“行为性知识”的划分有助于说明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问题。“规范的知识”与“价值的知识”的分类注意到知识教学中,学生非认知因素的发展,从而有助于从知识论的角度论证教学中学生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幽默大王     
上《刑法》课时,老师提问:“什么叫诈骗罪?”一个学生回答:“如果您不让我考试及格,就犯了诈骗罪!”老师大吃一惊:“你说什么?”学生振振有辞地说:“刑法规定,凡是利用别人的无知而使其遭受损失的,就犯了诈骗罪!”  相似文献   

19.
民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中国民法建设论坛”第一场讲演人:江平(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评论人:苏永钦(台湾政治大学教授)主持人:米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时间:2005年12月19日下午2:00-4:30地点: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教学楼219室米健教授(主持人):谢谢诸位光临“中国民法建设论坛”首场讲演现场。“中国民法建设论坛”是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和中德法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一个大型的民法学术论坛。今天的首场论坛请到了大家都很敬重的江平老师担任主讲。江老师今天讲的题目是“民法的回顾与展望”,实际上他是要把近几年来,他对民法学的研究以及参与民事立法的…  相似文献   

20.
我对“引用”的理解,或许可以追溯到小学四年级。那时,刚刚开始学习写议论文。据高年级的同学说,我的作文经常被他们的老师带到课堂上去作示范。上学或回家的路上,也常常能够感受到同学及其家长们好奇的青睐和欣羡的议论,内心里自然“美不胜收”。然而,在一次作文点评课上,老师却指出了一个使我迄今未忘并深受劳而无功的委屈和尴尬的不足:作文中引用的领袖话语都加重笔墨描黑描粗。老师说,这是不必要的。当时正值“文革”期间,在“两报一刊”和“试用课本”上所能见到的“引用”都是革命导师的语录或“最高指示”,其他人的言论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