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新中国六十年的历史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抓住这条红线去评判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既要反对粉饰历史、掩盖失误,更要反对丑化、妖魔化历史和历史人物.我们还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冷静面对成就与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已先后制定、实施了多个经济发展战略.它们的主流贯穿了一条富民强省的红线.沿着这条红线去考察,就像重走一段漫长、艰辛而又令人难忘的旅程,有些路段能引起我们美好的回忆,有些路段使我们热血沸腾,有些路段则使我们凝目沉思.回顾历史,必然有所启迪.现在,就让我们循着这条红线去作一次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3.
摒弃教条、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路线、方略、政策的科学思维与科学决策,是贯穿中国共产党90年历史中走向胜利的一条红线,从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走的就是这样一条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自己的路”,这是历史的经验,也是现实的归结。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回顾我们党所走过的道路,不难看出:先进性一直是贯穿我们党80多年来一切活动的一条红线;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就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历史.而我们党之所以能始终保持先进性,是由于我们党始终具有保持先进性的三大基础.……  相似文献   

5.
发展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体和实质,它像一条红线贯穿始终。邓小平依据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告诫全党:发展是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所做的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要发展自己。因此,学习研究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发展道路与格局。发展道路与发展格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就发展道路而言,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二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格局,则是多种多样,甚至是同一发展道路,发展格局也是不同的,这是由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背景、价值趋向、经济基础等国情决定  相似文献   

6.
道路问题是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问题,历史虚无主义说到底是对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错误回答。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根本目的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直气壮、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贯穿党的历史的一条红线。我们党在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不断学习进程中诞生和成长,在总结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的不断学习进程中英勇奋起,在借鉴国内外一切有益经验,开拓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道路的不断学习进程中勇立潮头,  相似文献   

8.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需要”概念象一条红线贯穿此文始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篇著作中,对需要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做了明确深入的阐述,使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动因这一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所做的报告,始终贯穿一条红线,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怎样把握它的科学内涵?本刊记者近日专门走访了中央党校资深教授、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专家赵曜。  相似文献   

10.
张甲秀 《前线》2022,(1):40-42
历史虚无主义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我国后历经多次演变,从个体人物、历史结论、某个历史时期、某一方针政策、发展道路等方面入手,对历史进行选择性虚无化。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对策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广泛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强化舆论监管,不给历史虚无主义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安全     
正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中国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不觊觎他国权益,不嫉妒他国发展,但决不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中国人民不信邪也不怕邪,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考察期间的重要讲话,对我们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我们要牢记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做让党放心和百姓欢迎的好干部。  相似文献   

13.
正关键词:领会精神实质中国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的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之所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是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14.
赵曜 《红旗文稿》2012,(19):4-7
胡锦涛同志今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贯穿的一条红线,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经过长期努力,取得了三大成果,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求是》2014,(23)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会《决定》有一条红线贯穿全篇,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道路问题不能含糊,必须向全社会释放正确而又明确的信号。我们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中,必须始终牢牢把握  相似文献   

16.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演变及其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贯穿于党的历史的一条红线。这一思想路线从提出至今先后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并给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在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基础上,在改革开放探索实践中开辟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它之所以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搞清楚这条道路的开辟与新时期新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的关系,才能加深认识这条道路的伟大意义,增强始终不渝地走这条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18.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贯穿于党的历史的一条红线.这一思想路线从提出至今先后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并给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共产党同历史上一切政党的显著区别之一,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们党的长期历史之中.进入21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扬了"永远代表人民利益"的旗帜.  相似文献   

20.
沈聪 《前线》2014,(7):13-13
<正>本刊讯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中国道路与中国梦"——第三届当代中国史国际高级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中国学者表示,由毛泽东奠基、邓小平开创及其后继者拓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发展的一条红线。从"工业化"到"现代化",从"四个现代化"到"小康社会",从"两步走"到"三步走",这些战略目标和部署的设定、实现及其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