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及其新时代升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发端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迄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其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党的十二大召开之前,提出"四个现代化",确立其全党工作重点的地位;其二,党的十二大到十六大召开之前,指明我国现代化的特有属性,提出"三位一体"的目标定位;其三,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的召开,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确立"四位一体"的奋斗目标;其四,党的十八大以后到十九大召开之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迈入了"新时代",推进现代化理念开始发生新的升华;其五,党的十九大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就是从理论自觉层面肯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把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推向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王刚 《探索》2020,(1):16-2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化了"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之间的内在关联。"中国之制"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中国之治"就是新时代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中国之制"和"中国之治"具有鲜明的同构性,从本质上而言它们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具体体现在"中国之制"主要蕴含的领导优势、力量优势、速度优势和目标优势等方面,为"中国之治"提供了重要的制度支撑,"中国之治"则是"中国之制"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内蕴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形成"中国之制","中国之制"彰显出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推进国家的有效治理,即"中国之治",而"中国之治"又应对当今世界之变,进而推动"全球之治",从而形成了从"中国之制"到"中国之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3.
要对各地区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行科学选择,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现代化测评体系和方法。通过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看出,中国东北地区从1978年进入农业现代化"起点阶段",到2007年进入"初步实现阶段",整整花了近30年时间,并且在农业生产投入条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方面,与东部差距较大。今后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的总体思路是: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粮食生产现代化;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创建高效的粮食物流体系;充分发挥农垦经济产业化、规模化的优势,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即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战略布局,即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三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战略定位,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四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战略依据,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五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战略目的,即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现代化追求。从目标模式看,现代化核心理念历经四次转变,即由三民主义现代化到新民主主义现代化;由新民主主义现代化到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由有一定中国特色的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由发展到科学发展,由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现代化核心理念转变对中国现代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先,要确定这一理论体系的"理论边界",主要包括"历史的边界"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分,以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联系。其次,要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现状出发,综合各种构建理论体系的方法及其特点,确定一个核心概念之后再逻辑地展开;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核心概念逐次推导出整个理论体系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研究的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研究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农业现代化是一种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发展战略,是传统的"四化"之一。中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经历了从农业机械化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再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发展过程,在改革开放以后,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得到不断的拓展,逐渐成为新的"四化"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念的形成过程,最初可追溯到"中国特色",以后又依次经过"中国式的现代化"、"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后演变成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既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历程的理论总结,又是一系列慨念演变的逻辑必然,还是党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在概念总结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确立奋斗目标、选择发展道路、谋划战略布局、制定战略步骤的过程中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从"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渐行渐近;从"中国式现代化"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协同并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日趋完善;从"大三步"到"小三步"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到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愈加清晰具体。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大提出"国家治理",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马克思国家理论发展到新的阶段。马克思国家理论属于唯物史观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的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对国家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解析,虽然马克思没有一本阐述国家理论的专著,但是他在著作中的许多关于国家的重要观点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理论体系,其相关研究文献非常肺腑,本文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从马克思国家理论的研究、马克思国家理论中国化研究和国外马克思国家理论研究三个方面对马克思国家理论中国化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并立足于当前实际,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比较完整的现代化观念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五四"以前,中国的现代化观念萌芽于应对英国入侵的海防思潮,洋务自强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历经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辛亥革命,中国人关于现代化的认识和探索仍然处于被动地位。"五四"以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到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学外国"发展到高潮,广大的知识分子激烈批判中国的封建传统,逐步形成了涵盖物质、制度、文化、思想等重要层面的现代化观念。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找到了以社会主义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也由被动转为主动。  相似文献   

12.
罗贤娇 《理论建设》2020,36(3):37-43
现代化"中国方案"是指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以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为目标,在应对现代化过程中人类共有问题时所形成的一整套战略、策略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是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先辈们前赴后继地一次又一次的试错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这个过程先后经历了从中国现代化的"西式方案"到中国现代化的"俄式方案"再到中国现代化的"中国方案"的历史演进。它是在成功解决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科学社会主义理想目标与中国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现实国情、直接过渡与迂回过渡三对矛盾的实践过程中得以生成的。  相似文献   

13.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步呈现人本化的趋势,有着深刻而复杂的渊源。由于文化"生态环境"的不同,在轴心时期,印度由"神本"转向"佛本",印度佛教作为异质的、新的文化元素诞生;而中国则由"神本"转向"人本",传统的宗法宗教,蜕变为现实主义的世俗哲学。于是,印度佛教超越精神中的人本元素,中国文化的人本特征、入世精神和现实主义,促使印度佛教在中国经历主体化、心性化、伦理化、人文化的发展,逐步演变为"以人为本"的人间佛教。  相似文献   

14.
听广播,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方式,记得当时,播音员常常说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四个现代化"是幸福生活的蓝图,是刻苦学习的动力,是辛勤工作的目标;人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愿洒热血和汗水。"这句《祝酒歌》中的歌词曾让多少人豪情满怀! "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又有多少人耳熟能详! 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曾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口号,今天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从1979年邓小平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因此"把标准放低一点",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 --"小康水平"概念,到"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再到今日"和谐社会"的升温,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不同时期战略目标的调整,体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角色的成功转变,表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胸怀,折射出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化与执政经验的日渐成熟。四个现代化--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一道道亮丽风景,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宏伟画卷,东方巨轮正在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舵手的引领下,驶向人类理想社会的深水地带。  相似文献   

15.
《求实》201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为指导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科学理论,有其形成与发展历史过程。从这一理论形成的自身发展过程来看,1975年的全面整顿是这一理论的酝酿,期间提出了把实现"四化"作为全党工作的大局的论断;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其初步形成时期,其标志就是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从十二大到十三大是其基本形成时期,其标志是现代化战略目标以及战略步骤的提出;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其创造性发展时期,这期间提出了台阶式发展战略以及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等。  相似文献   

16.
詹显华 《理论导报》2015,(1):37-38,46
<正>婺源县旅游业从2000年开始起步,发展迅猛,到2012年,婺源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并成为第一个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和"全国旅游标准化建设示范县",中国最美乡村的品牌名闻遐迩。为了促进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2013年初,县委、县政府做出了"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县"的重大战略部署,出台了《婺源县"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打造中国旅游第一县"行动纲要》,到2020年,实现产业融合、旅游景  相似文献   

17.
听广播,曾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方式,记得当时,播音员常常说起"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对于那时的人们来说,"四个现代化"是幸福生活的蓝图,是刻苦学习的动力,是辛勤工作的目标;人们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愿洒热血和汗水。"这句《祝酒歌》中的歌词曾让多少人豪情满怀! "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又有多少人耳熟能详! 实现"四个现代化",这一曾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口号,今天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从1979年邓小平说"我们开了大口,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因此"把标准放低一点",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 --"小康水平"概念,到"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再到今日"和谐社会"的升温,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不同时期战略目标的调整,体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角色的成功转变,表现出的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政治智慧和战略胸怀,折射出的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化与执政经验的日渐成熟。四个现代化--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一道道亮丽风景,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宏伟画卷,东方巨轮正在中国共产党这个伟大舵手的引领下,驶向人类理想社会的深水地带。  相似文献   

18.
郑吉峰 《探索》2023,(2):14-27
近年来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学术界的重要研究主题。利用CiteSpace分析1998—2022年中国式现代化相关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在研究重点方面,主要包括中国式现代化的产生逻辑、发展阶段、深刻内涵、实践价值、独特优势与历史经验等。在研究热点方面,主要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色、目标使命、治理功能、价值意蕴等内容而展开。在研究特点方面,主要表现为考察现代化的时间跨度比较大且越来越关注现实、研究主题上呈现重视经济发展到重视制度建设的转型、研究范围上存在从整体性现代化到区域性现代化与领域性现代化的转变、研究视野上存在重视中国自身现代化到重视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的变化。从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重点、热点与特点,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当前实践及其未来发展来看,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能需要进一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研究的学科宽度和理论深度、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时空价值意蕴、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从而从学理的层面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与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国现代化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逐步制定并完善了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从"四个现代化"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从富强民主文明到以人为本的社会全面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目标更加具体而清晰,反映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20.
<正>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再一次使人们的目光聚焦在"中国梦"。刚刚结束的两会,"中国梦"是最热议题之一。习主席的一番话,既是对两会"中国梦"思考的总结,更是发出了行动起来、实现"中国梦"的动员令。从发展道路到民族精神,从民族整体到每一个人,相比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