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007年夏,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波及美、欧、日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至今,由其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发达国家传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为历史罕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场危机传到我国难以避免,也使我国不可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2.
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金融危机。在国际金融  相似文献   

3.
依靠科技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生练 《政策》2009,(5):8-10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从发达国家传导到发展中国家。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科技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支撑作用。最近。国务院印发《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要求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加速发展方式转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李适时 《中国人大》2009,(11):28-32
一、新形势新任务对立法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立法如何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从国际环境看,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住蔓延,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正逐步演变为全球性经济危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正愈演愈烈,快速蔓延,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经济体再到全球,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中国经济也受到较大冲击——外部需求明显收缩,出口大幅下滑,工业增速放缓,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停产、半停产数量骤增,就业压力加大……  相似文献   

6.
这次以美国为首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使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影响,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外向型经济到内向型经济,从原材料到产成品,从第三产业到第二产业乃至第一产业都受到严重影响。这一危机当前尚未见底,产生的后续问题可能还无法预料,也许会很严重。不仅发达国家经济已经步入衰退,而且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面临严峻挑战。金融危机不仅考验各国金融产业的抗风险能力.也考验各国政府应对危机的反应能力;不仅挑战一国政府调动各种资源防危的能力,也挑战各国政府合作防危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江西政报》2008,(24):1-1
进入第四季度以来,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海啸开始加速向实体经济侵蚀,全球经济陷入衰退。鉴于国内经济环境的严峻,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准确判断形势的基础上,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这十项重大措施及时而必要、果断而科学,总揽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9年,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我们将迎来共和国60华诞;这一年,经济危机从虚拟经济的危机进入到实体经济的危机中。在这个年份召开的中国两会,强烈吸引了世界的关注目光。通过5000多位代表委员,通过3000多名海内外记者,在2009年三月之春召开的中国两会,向各界传递了我国应对危机、加快发展的强烈信号。  相似文献   

9.
牛犁 《时事报告》2012,(8):8-19
进入2012年,欧债危机从希腊向西班牙等大国蔓延,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快速回落,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我国对外贸易增速明显下滑,消费增长动力不足,房地产领域隐患浮现,产业结构矛盾显露,部分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不足等问题表现突出。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使得今年我国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增速不仅高出发达国家好几倍,也明显高于主要发展中国家。下半年应妥善处理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进一步加大预调微调力度,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有效性,着力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增强经济稳定增长的后劲。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金融业的重要任务。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商业银行为样本,选取规模、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三个维度对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进行了定义和测度,并分析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得出,中国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从2010年到2021年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从2018年开始尤为突出。银行业集中度和成本管控能力是影响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改善能够抑制银行的破产风险,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创新扭转了银行竞争对服务实体经济的削弱作用,能够促进银行的良性竞争。据此,应在把控银行准入节奏的基础上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和金融创新,持续增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张平 《政策瞭望》2012,(3):55-56
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资金投向实体的要求,并强调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这是反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得出的论断,也是针对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下降、产业升级较慢、部分资金从实业转  相似文献   

12.
编辑荐书     
2009年以来,我国的各项经济指标出现回暖迹象,股市上涨、楼市热销、车市火暴,这是否说明我国经济已经回暖?郎成平教授对萧条时期的各种独特现场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市场回暖背后的真相与亮点,指出我国经济的真正危机并非金融危机,而是制造业危机。在此基础上,郎成平教授指出,萧条时期并不意味着毫无机会。通过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各领域的逐一解读,为读者找出投资机会。并最终得出结论,只有“第四驾马车”——产业链高效整合才能真正拉动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3.
虞晓梅 《群众》2013,(3):I0060-I0061
在欧债危机阴霾下,诸多南欧重债国家经济难现增长动力。相比之下,德国经济却依旧活跃,形势趋好。德国何以能在此次危机中独善其身,一枝独秀?原因当然有许多方面,发达的实体经济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非公企业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之一,为我市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劳动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形势遇到了双重影响.即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和国内经济运行拐点效应.这两方面问题重叠在一起,明显加大了我国经济运行的困难。从国际上看,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的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影响日益加重,从虚拟经济到实体经济,从投资需求到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5.
实体经济是相对于虚拟经济的一种经济活动,主要涉及农业、制造业以及部分服务业等领域.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忽视实体经济,则会导致产业空心化.因此,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我们必须采取有力举措,着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从平湖市实际情况看,发展实体经济,必须坚持走集成创新的产业发展道路,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坚持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从产业链、企业、政府三个层面入手,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创新-产业提升"循环创新模式,进一步营造发展以工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的政策环境、运行机制和社会氛围,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刺骨的寒意中,我们送走2008年,但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却还在加速扩散和蔓延。不仅金融危机本身因很多不确定性而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随着其严重后果的进一步显现,加之我国经济生活中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周莹莹  刘传哲 《求索》2013,(1):9-12,8
在全球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虚拟经济亦发展迅速,依据我国国情设计防范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体经济的预警构架,以及对虚拟经济风险管理体制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以货币市场、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的虚拟部分为代表的虚拟经济领域各子市场发展预警系统的基础上,考虑国际经济环境因素,同时监测实体经济的代表指标,进一步构建完善的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体经济的预警构架。进而从风险的识别与评估、风险防范与控制以及风险转移与补偿三部分设计了虚拟经济风险管理流程,并对虚拟经济风险管理体制进行了具体说明,以期对我国虚拟经济过度背离实体经济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我们从这场危机中汲取的教训是:有管理的市场经济必须要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储蓄与消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们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极为复杂,保持我省全年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面临许多挑战。从国际看,总体上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世界经济还没有走上正常轨道,全球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以及政治、军事冲突不断,我们面临的国际发展环境依然不宽松;从国内看,宏观调控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货币政策的滞后效应和多重因素的叠加,有可能进一步影响到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20.
刘晓明 《群众》2009,(4):62-63
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各国实体经济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2008年底中央出台四万亿投资计划“扩内需、保增长”,投资重点集中在民生领域,凸显了中央通过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思维。改善民生与确保经济平稳增长是紧密相联的,自2002年以来,我们扬州市已连续8年颁布1号文件部署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工作,逐年加大民生项目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