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党的文献>编辑部: 贵刊2005年第2期发表的程中原同志的<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第一次提出>一文,认为"在党的文献中,张闻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组织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这样的命题".这个论断有误.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我查过<现代汉语词典>.它对"应酬"一词是这样解释的:"1.动词,人际来往中以礼相待.2.名词,指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前几乎所有的著述都把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提出的"先天下"观看作是一种"以民为本"思想,笔者认为这个说法很值得商榷.因为范仲淹所说的"天下"其实是"君天下"而不是"民天下".  相似文献   

4.
报载,闽北原政和县委书记丁仰宁任职不到三年,收受"红包"款多达上百万元,其中相当部分与买官卖官有关.去年9月,丁案败露,在被审查期间,丁写下了近万字的<悔过书>.  相似文献   

5.
由酒泉市人民政府、酒泉汉武酒业集团、甘肃省诗词学会、兰州大学中文系联合举办的"2000年重奖征联启事"已经在<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工商时报>、<中国商报>和<甘肃日报>、<兰州晨报>等报刊上正式公布.重奖30万元征集一副下联,一字8000元的高价征集一个作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许世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誉满中外的名将,在漫长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战斗经历是广大读者都很关心的.近时看到的一部<许世友外传>(陈廷一著,东方出版社1997年3月版.以下简称<外传>),其中第36章<"红大"学潮>记述1937年春许世友的一段重要经历,有许多事实被扭曲了,<外传>变成了"歪传",看着深感失望.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现象并不只是这本<外传>所独有的.当前出版的某些传记、回忆录中,像这样违背实事求是原则、违反历史真实的情况屡见不鲜,比较普遍.因此,对它作一些研究剖析,指出它的谬误所在,借以引起全社会广泛注意,该不是多余的事.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阅读<明史>,圈注颇多.这些圈注,反映了他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深刻体悟.他读<明史·杨爵传>时旁批的"靡不有初"四个字,就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8.
"出手"说     
电视剧<水浒传>中的<好汉歌>曾经红极一时,颇受观众欣赏,尤其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句,更为风靡,至今传唱不息.  相似文献   

9.
<阅微草堂随笔>是清代有"铜嘴铁牙"之称的纪昀(字晓岚)所著的五种笔记小说集的总名,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并称,曾风行一时.  相似文献   

10.
在文史哲三大领域,"俗学"与"俗史"研究得最充分、进展最大的是文学,其次是史学.虽尚无人出版一部<中国俗史学史>,但毕竟已有学者开始讨论这一问题.进展最慢的是哲学,至今还没有人提出"中国俗哲学"与"中国俗哲学史"这两个概念.从谢无量<中国哲学史>到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从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到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它们代表着近百年来中国学者建构"中国雅哲学(史)"之努力.但从他们对于"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界定看,还应有一个"中国俗哲学(史)"的存在.宇宙论、人生论、知识论等领域之观点,既都有上位与下位之别、雅与俗之别,我们能构建出一部"中国雅哲学(史)",当然就有可能构建出另一部"中国俗哲学(史)".就其地位看,"中国俗哲学(史)乃是中国哲学(史)之"重心",没有"中国俗哲学(史)"之复兴,便没有"中国哲学(史)"之复兴;没有"中国哲学(吏)"之复兴,便没有"中学中理"之复兴.  相似文献   

11.
2002年12月23日,中央组织部干部监督局和上海市委组织部<组织人事报>、湖南省委<当代党建>、黑龙江省委<党的生活>、山东省委组织部<党员干部之友>、辽宁省委<党建文汇>、四川省委组织部<党建之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党建与人才>、河南省社联<领导科学>"一报七刊",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了"新形势下干部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征文颁奖会.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人都没有见过报纸上"开天窗",而<汉语大词典>则有一个词条日"开天窗",注释为:"旧时因新闻检查,某些报导或言论禁止发表,报纸版面上留下成块空白,叫开天窗."  相似文献   

13.
中华元典<大学>、<中庸>、<道德经>、<论语>、<周易>有不少关于"正"的论述.这些论述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正"的意义.这些关于"正"的论述对现代人的道德修养以及端正社会风气具有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一局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黑龙江<党的生活>、河南<领导科学>、河北<干部党员人才>、山东<党员干部之友>、广西<广西党建>、江苏<党建导刊>七家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培养造就高素质领导人才队伍"征文颁奖暨研讨会于2002年1月26日至27日在郑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获奖作者代表5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命题的第一次提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文献>2004年第6期登载了肖东波<延安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探讨>一文.该文说:"1938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第一次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命题.""具体化",在这里无疑有"中国化"的意思,但显然并不就是"中国化".那么,究竟是何人何时在什么场合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呢?据笔者所见,在党的文献中,张闻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组织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这样的命题,不过他的用语是"马列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1971年10月26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两阿提案",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知消息后,毛泽东高兴之余,对周恩来、乔冠华等人说:"有一出京剧就叫<定军山>,是谭鑫培、谭富英的拿手戏.你们看看<魏书>的<夏侯渊传>.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读清代项家达编<初唐四杰集>中王勃<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以下简称<饯崔使君序>)一文时,在旁边写了近千字的批语(详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7-13页),还在标题前画了一个大圈以示重视.  相似文献   

18.
俞可平,男,1959年生,浙江诸暨人,中央编译局副局长,地方政府创新奖负责人.2006年12月28日,他在<北京日报>上发表<民主是个好东西>一文,引起海内外广泛反响,也因此有中国共产党"文胆"之誉.2009年8月中旬,在几番联系之后,这位著名的政治学者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来的民主问题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19.
法律有"软""硬"之分吗?应该没有.但前不久北京一家大报却展开一场讨论.焦点是:"<工会法>是'软法'吗?"一方说:"<工会法>是'软法',要不为什么一些企业开除工会主席,解散工会组织,工人一点儿办法没有?"另一方说:"<工会法>不是'软法',它也和其他法律一样,具有其强制力."一方说:"那为什么<工会法>实施至今,某省高法从未受理过工会干部权益受侵的案件?"另一方说:"即便存在某些问题,也是个别执法者的事.工会应从自身找原因,看看是否尽了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卜辞中有"鬼方"二字,却没有更多的记录.后来,人们在金文、<易经>和<诗经>等古籍中又发现了有关"鬼方"的记载,<周易·既济>进一步记载说:"(殷)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由此人们终于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有一个被称为"鬼方"的地方政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