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取证涉及法学、刑事侦查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因而要从这些不同学科的角度及其互相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数字取证研究的内容包括数字取证技术、数字取证程序及规范、数字取证法律。本文介绍了数字取证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数字取证的现状,并对数字取证技术进行了重点描述,最后总结了数字取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犯罪在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的同时,也改变着司法实践案件调查取证的方法.由于目前我国对计算机取证的法律法规尚未健全,侦查人员不规范的取证行为直接影响计算机证据的法庭认可.通过指出现存问题,从证据视角分析计算机取证的特点及法律要求,为今后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计算机取证工作的规范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得益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取证目前已在我国悄然兴起,其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静态取证证据获取能力之不足,但由于适用环境条件不成熟,仿真取证的司法应用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有鉴于此,从技术、法律和程序三个方面分析了仿真取证司法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仿真取证的法律、技术和程序标准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构思。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计算机犯罪侦察中关于取证以及证据的确认过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计算机犯罪中取证规范化的步骤。  相似文献   

5.
徐媛媛 《政法学刊》2009,26(6):68-72
制造毒品犯罪,是一类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犯罪,但在暴利驱使下,国内各省区市不断出现此类犯罪,相对于其他传统犯罪,办案部门在取证过程中对于证据的种类和取证的方式、方法方面的经验相对较少。在证据收集过程中,存在着取证对象不明确、取证程序不规范、证据提取不全面等问题,容易导致诉讼的失败。应该从研究制造毒品犯罪案件证据的种类入手,以制毒犯罪案件的现场为中心,从现场实地勘验、毒品鉴定、现场访问等方面讨论制造毒品犯罪案件的证据收集问题,给公安机关勘查制毒犯罪案件现场和侦办此类犯罪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董健 《科技与法律》2008,(6):85-88,93
计算机犯罪中的证据可以看作是传统证据内容与电子化表现形式的统一。在计算机犯罪证据取证过程中存在着关键证据获取、合理取证、证据综合提取、证据保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电子证据取证的一般原则和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7.
《犯罪研究》2010,(4):111-112
在北京举行的首届全国计算机取证技术研讨会拉开了国内计算机取证技术研究的大幕,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的第二届全国计算机取证技术研讨会重点研究了取证技术与网络反恐。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社会网等新型网络计算模式的出现,网络面临着新的安全威胁,计算机和网络犯罪的侦查取证面临巨大挑战。因此,研究新型网络计算模式下的计算机取证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计算机取证中涉及Cookie取证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分别从Cookie基本常识、Cookie存在的安全方面问题、Cookie获取方法、Cookie相关软件工具和Cookie缓存文件信息获取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杜威  彭建新  杨奕琦 《政法学刊》2011,28(6):113-11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犯罪现象日趋严重。为了有效地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完善网络电子证据立法基础,取证技术专家不仅要研究网络取证相关技术,同时还必须对网络反取证技术充分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反取证技术来促进取证技术的提高,这样才能在网络取证过程中拓宽思路,提高获取有效证据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宋伟 《中国公证》2010,(2):25-27
一、保全证据公证的先天优势 预防性保全证据公证主要是通过计算机获取并保全电子证据。是保全证据公证的一种。目前,关于计算机取证尚无统一定义.计算机取证方面著名专家和权威人士Judd Robbins对计算机取证做如下界定:“计算机取证不过是将计算机调查和分析技术应用于对潜在的、有法律效力的证据的确定和获取。”取证专家Reith Clint Mark认为计算机取证是“从计算机中发现证据的技术和工具”。  相似文献   

11.
王军  李海 《法制与社会》2013,(16):133-134
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计算机、智能移动电话、移动存储器等电子设备成为工作、生活中的常备品,这些产品装载了使用人的大量电子数据,成为传递信息、记录事实的重要载体,是职务犯罪侦查中重要的线索及证据来源。本文从电子数据的概念、电子数据取证的对象、电子数据取证的方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总结,解答职务犯罪侦查中电子数据取证是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为自侦部门在侦查中如何应用电子数据取证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赵冬 《刑事技术》2005,(6):38-40
随着计算机深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之后,计算机犯罪也以网络入侵、网络诈骗、网络盗窃和盗用知识产权等各种形式出现。打击计算机犯罪的关键是如何将犯罪者留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中的“电子痕迹”作为有效的诉讼证据提供给法庭,以便将犯罪者绳之以法,成为目前人们研究、关注及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这即是计算机电子证据取证技术。它是取证技术人员使用软件和工具,全面地检查计算机系统,以提取有关计算机犯罪的电子证据,并对该证据进行的确定、收集、保护、分析、归档以及法庭出示的过程。1电子证据的特点计算机电子…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犯罪现象日益突出,数字证据作为一种新型证据形式成为打击计算机犯罪的重要手段,由此发展而来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计算机取证学。本文介绍了计算机取证的研究现状,讨论了计算机取证技术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电子证据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被列为法定证据种类的时间相对较短,我国司法机关对此的取证工作由于缺少实践经验还不成熟不完备,当下无论从立法方面、组织机构、司法人员、取证流程等方面都缺乏合理的规范,这无疑会削弱电子证据的证明力.有鉴于此,完善电子证据取证的相关工作已是迫在眉睫.应着力从立法、司法方面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对预防和打击这方面的犯罪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取证的应用领域是计算机犯罪的调查和举证。计算机犯罪是指利用计算机或以破坏计算机系统为目的的犯罪。它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犯罪一样,也会在犯罪现场留下痕迹和线索,不同的是计算机犯罪的“痕迹”是数字化的痕迹,“现场”在计算机系统中。在处理计算机犯罪方面,多数执法人员缺少专门的知识和训练,这给应对信息化的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高技术犯罪带来了困难。我们的问题是:在发生了计算机犯罪时如何获取、保存和分析这些作为证据的“数字犯罪痕迹”,并在法庭上合法地出示证据,以利于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以法。下面按四个方面阐述计算机取证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物证质量对多数刑事案件的定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实践中无论物证的发现、固定环节,还是检验、鉴定、保全环节,均存在出错的空间。物证质量不高的原因存在于观念、规范和操作等多个层面。要提高物证质量,就必须建立取证质量的全程监控机制:在取证前做好制度、人力等方面的准备;在取证过程中完善第三方监控措施,引入对方监控机制,并全程记录取证过程;取证后通过非法证据排除、补充侦查等方面的规则或制度避免有瑕疵的物证被采纳,并为寻找新的替代性证据提供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田学群  郭华 《法制与社会》2013,(35):293-294
通过视频网络进行的远程取证,因其具有高效性、节约性、真实性、实用性等特点,被很多检察机关采用。但在实践中出现大量问题,急需进行规范提高,本文试从检察机关远程取证的基本规范和具体规则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着PDA应用的广泛普及,针对PDA取证扣分析的需求迅速增大。为了能快速全面提取PDA中的数字证据,必须在掌握PDA控制原理的基础上,研究常用的PDA取证模型。方法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根据工作中电子证据取证实践,分析了PDA的取证过程,对PDA取证的常用工具进行了分析和比对。结果针对不同的取证需求,使用相应的工具进行取证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证据问题是诈骗案件存疑不起诉的核心原因,该类案件办理过程存在五个方面的证据问题,分别是取证不及时、取证程序不合法、非法占有目的方面证据不足、与民事欺诈行为的界限不明确、忽视对外围证据的调取,针对以上五方面原因,可以从取证工作的时效性、合法性、全面性、以及注重审查犯罪主观方面、审查刑事违法性,厘清刑民交织界限等方面入手解决此类案件的证据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为军 《证据科学》2008,16(4):432-439
物证质量对多数刑事案件的定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实践中无论物证的发现、固定环节,还是检验、鉴定、保全环节,均存在出错的空间。物证质量不高的原因存在于观念、规范和操作等多个层面。要提高物证质量,就必须建立取证质量的全程监控机制:在取证前做好制度、人力等方面的准备;在取证过程中完善第三方监控措施,引入对方监控机制,并全程记录取证过程;取证后通过非法证据排除、补充侦查等方面的规则或制度避免有瑕疵的物证被采纳。并为寻找新的替代性证据提供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