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十月革命以后,在苏俄及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华旅俄联合会最终脱离了职业联合会的圈子,成为以拥护布尔什维克党、拥护列宁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维护华工合法权益为宗旨的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人组织。其名称也从中华旅俄联合会、旅俄华工联合会,演变成为俄国共产党华员局,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在沟通共产国际帮助中共建党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2.
"群众性政党"的目标,出于共产国际四大。由于当时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幼年 时期,党的力量和影响都不大,因而遭到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轻视,反对将中国共产党建 设成群众性的政党,并把中国革命的希望寄托于国民党身上。中共四大根据建设群众性政 党的目标,加强了党的建设,使党开始走上群众性政党的道路。"五卅"运动的成功,标志着 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政党。  相似文献   

3.
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大革命失败后莫斯科对华政策转折和探索的结果,它的错误是探索中的失误,它的探索对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后来确立中国革命的正确策略具有导引作用;会议对当时革命形势的估计以及在暴动策略的制定上是留有余地的,并非一味地强调即时暴动和拼命暴动;会议虽然犯了不恰当地强调党的指导机关干部工人化的错误,但是在当时提出把中共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布尔什维克党的决定,却是重新整合党的组织资源的必要,是保持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必要,是统一全党思想认识、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列宁执政时期党群沟通思想的形成与布尔什维克党执政背景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初期,经济文化落后,反动势力猖狂,人民群众思想觉悟低。如何提高群众觉悟,依靠群众巩固新生政权成为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新问题。列宁的党群沟通思想由此产生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其结果是密切了党群关系,增进了党群团结。重温列宁的党群沟通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维护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列宁执政时期党群沟通思想的形成与布尔什维克党执政背景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初期,经济文化落后,反动势力猖狂,人民群众思想觉悟低。如何提高群众觉悟,依靠群众巩固新生政权成为布尔什维克党面临的新问题。列宁的党群沟通思想由此产生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其结果是密切了党群关系,增进了党群团结。重温列宁的党群沟通思想,对于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基础、维护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共六大前和六大上,周恩来对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刻的思考,并对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指示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为六大路线的制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六大后,周恩来正确执行了六大路线,以"准备"为中心,着重在"争取群众"和组织群众上下功夫,而不急于去进攻中心城市;并对六大路线作了创造性的发展:逐渐将党的工作中心由城市移向了农村,为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马林与中国同志围绕组织问题出现以下分歧:一是中共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二是跨党问题,三是组织生活问题。中共二大在组织思想上出现较大调整,其核心精神是“以我为主”来引导中国革命,明显区别于马林之“以我为辅”来推动革命。中共二大决议与加入共产国际的“二十一条”有诸多原则性差异,这表明中共即使在作为共产国际支部初期。也力求维护自己精神的独立性,没有放弃对革命形势以及共产国际指示的独立判断立场;在中央高层的意识中仍然是一个中国党。  相似文献   

8.
第三党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民主党派。革命时期中共与第三党的关系曲折发展,经历了从批评对立到通力合作的两个阶段.究其原因是由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发展、中共政治路线的变化、共产国际的直接影响及第三党对中共政策认识的转变造成的。深入研究革命时期中共与第三党关系的演变过程及原因,对于现阶段建设统一战线,正确处理党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共二大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这一主张是基于当时国内政治势力对峙的现实和共产国际的积极推动而提出的。党的二大通过的宣言、党章和系列决议案全面阐释了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实现形式等内容,这不仅为中共三大决定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中共成立后至1931年间,其主要领导人发生了几次大的更替。它们都是在共产国际与联共(布)的掌控下完成的。莫斯科在取舍中共主要领导人时,更多的是顺从自己的理论指向或自身利益的需要。按照莫斯科的意图来取舍中共的主要领导人,给中国革命事业和中共党的自身建设带来了两个主要弊端:一是共产国际、联共(布)的理论指向和自身利益不一定符合中国革命的利益;二是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共主要领导人的更替完全围绕着莫斯科的意图来进行,党不能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领导核心。两个弊端给中共领导的革命事业以及自身建设带来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富农问题的不同认识,是瞿秋白与共产国际之间产生的主要分歧之一。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瞿秋白在中共六大上提出了一条对富农既有联合又有斗争的正确策略,并得到了共产国际的肯定。但随着联共(布)党内反右斗争的不断加剧,共产国际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转而主张坚决地反对富农。瞿秋白与共产国际之间就此引发了一场论争,结果,他被视为以“右倾路线”同共产国际的“正确主张”相抗衡,为后来的政治命运留下了阴影。  相似文献   

1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总结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完整科学的党的建设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以思想建设为先导,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作风建设为保证,以整党整风为途径,并把党的各项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结合起来,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设布尔什维克化的党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中共六大是由共产国际直接指导召开的,是中共党的历史上惟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代表大会。瞿秋白作为上届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和盲动主义错误的主要施行者,既是大会筹备和召开的主要组织者和主持人,又是大会的主要被批评对象。在中共六大上,瞿秋白因犯过盲动主义错误,失去了共产国际的支持,其领导职务被工人出身的向忠发接替。由同一个人来承担党代会批评甚至是批判的接受者以及唱主角的组织者,这在中共历次代表大会中是惟一的一次;而一个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唱主角的党中央主要负责人又没有被大会当选为继任,这同样也是中共历次代表大会中的惟一一次。另外,六大诞生了中共党的历史上惟一一任工人出身的总书记。可以说,这么几个"惟一"都与共产国际的直接安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192 7- 1935年 ,由于共产国际的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和第三党自身的原因 ,两党都没正确地认识对方 ,对中国革命及两党自身的发展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这也为我们今天中共在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三大是大革命时期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大会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党进行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并直接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在中国共产党100年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中,统一战线始终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联合各方积极力量,共同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一个重要法宝。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中共三大召开前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会议具体内容和意义、影响,重点是总结和借鉴中共三大体现的时代精神和成功经验,助推新时代统一战线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共早期党章发展史上,五大党章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式意义,因为从一大到四大制定的党纲和党章为其超前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党章文本基础、党组织自身建设迅速发展为其提出多个开创性规定奠定了组织基础、国共合作共同领导的国民革命由珠江流域向长江流域推进为其创造了历史基础;相对于三大对二大党章和四大对三大党章的局部修改,中共五大对四大党章的修改则是"大改"。正是这一"大改"使五大党章开启了党的组织章程规范化进程。五大党章确立了中共党章的基本框架、奠定了中共组织架构的基础,成为民主集中制和党内监督的源头,有多个开创性规定一直被延续至今。它在中共党章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三大"在讨论改组国民党和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的过程中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以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为代表,另一种意见是以张国焘和蔡和森等为代表.笔者认为,党内对一些重大问题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在党的会议上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激烈的争论,是党内生活的正常现象,这也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一种体现.此外,中共"三大"讨论重大问题时,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吸收了陈独秀和张国焘的意见的合理成分,克服其片面性,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特别是中共"三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党中央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法规性文件,集中体现了党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其意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建设社会主义义化强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没作出了全面部署。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五个湖北”,将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文明湖北”建设框架。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新要求,对于推进“文明湖北”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试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目的是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进一步把党建设好.建设学习型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解决深化改革发展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部署,是开发、增强党的学习力、创新力、领导力的必由道路,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20.
略论列宁关于经济建设的思想和实践苏红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这是摆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的一个新的历史课题。列宁从俄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在理论上阐明论证了经济建设在苏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极端重要的地位,并制定了一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