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晶  孙永祥 《亚非纵横》2005,(4):1-6,20
中亚-里海地区是当今世界的热点之一。该地区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都有相对较丰富的油气资源及其出口潜力。世界大国围绕控制中亚-里海地区能源资源正展开激烈角逐。美国实施“里海卫队”的新战略,旨在确立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以军事手段控制该地区的油气资源。俄罗斯针锋相对,亦在该地区实施军事化战略,防止美国染指俄国利益。  相似文献   

2.
试析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东地区由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油气资源一直是美国历届政府重点经营的地区。冷战后,中东地区在全球地缘政治中的地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更加突出,已成为美全球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布什政府将会继续维护美在该地区的战略利益和“主导”地位,但由于该地区局势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迫使布什政府上台后对中东政策进行调整。该文试图分析布什政府对中东地区新形势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布什政府中东政策与克林顿时期相比有那些调整、有什么特点和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大国与中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法国为了取得对中东地区的控制权,在该地区开展争夺,然而却都没能实现其目的。从20世纪50年代早期至80年代末,美国和苏联又在该地区进行争夺,最后美国成为获胜者,在没有任何竞争对手的前提下保持了在这里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同日本等国家的木材贸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远东地区是俄罗斯森林资源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森林采伐业和木材加工业是本地区传统部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该地区的支柱产业部门。木材产品成为该地区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商品。主要贸易伙伴为亚太地区国家。  相似文献   

5.
冷战后的日美安保体制与东北亚地区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日美两国对日美安保体制进行了重新定义,不仅扩大了军事合作的区域和空间,拓展了军事合作领域和范围,由静态合作变为动态合作;而且还冲破了《日本国宪法》的束缚和绕过国会的监督。该体制主要是针对中、朝等国的,是东北亚地区安全的最大祸患:首先它破坏了大国间的战略平衡,使局势动荡不稳;其次美军继续驻扎该地区造成紧张形势;再次,通过模糊界定“周边事态”为其任意动武提供依据。因此东北亚地区内各国应提高警惕,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19世纪中叶,沙俄政府鉴于远东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的状况,为其制定了特殊的自由港政策,之后,根据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又对该地区的关税政策进行了多次调整:1901年取消自由港,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恢复自由港,1909年再次取消自由港。关税政策的变化对俄国商品向远东地区的输入和该地区工厂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拜登政府推出“一体化威慑”战略,通过强化亚太前沿军事存在、翻新各种作战概念、打造军事集团等手段,强化“印太”军事威慑,企图借此巩固霸权地位。但该战略引发了地区军事化与地区经济化、军事一体化与地区战略自主、威慑止战与威慑致战三大矛盾,不仅冲击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侵蚀地区国家战略自主性,还大大增加地区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危害亚太地区安全。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联合国一直致力于在中东地区实现和平,并为此不断做出努力。除了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和其他专门机构时刻关注中东地区局势发展,审议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的对该地区发生的战争、冲突、人道主义灾难以及其他事关地区安全与和平等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各种建议外,联合国还在该地区实际展开维持和平行动和人道主义救援活动,  相似文献   

9.
拉美尽管尚未形成一个囊括整个地区的一体化组织,但已出现的次区域经济集团所采取的合作方式体现出了某种类型的基本内容,其中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共同市场已成为该地区在实现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主要形式。拉美国家顺时达变,不断推进经济一体化过程,因而将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冷战结构的崩溃和东北亚各国(地区)经济互补性的增强,该地区的人口转换也取得了迅速进展。在东北亚地区的人口转换过程中,人口转换的速度由于国家的多样性而明显不同,其中,邻国的直接或间接投资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特别是随着东北亚地区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近年来地区经济、技术交流的扩大,已经迎来了人口、产业转换相互作用的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我国的人口转换和产业转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东北亚地区人口和产业的转换,将极大地促进和加快地区间资本循环——技术转移——产业转移——劳动力移动的过程,这将对21世纪该地区的变革及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