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拟对唯物史观与心态史学的关系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心态史学,在西方又称心理历史学派。这一学派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成果研究历史上人们的心理状态。作为“新史学”的一个分支,心态史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维科的《新科学》及黑格尔青年时代的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帅 《传承》2010,(30):108-109
心理史学是利用现代西方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对各种历史现象做出心理学解释的一种新史学方法。心理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视野,有利于将历史研究回归到以人为本的出发点。充分地认识心理史学这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及其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心理史学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3.
作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清华大学历史系的著名教授,陈寅恪的治学风格与蒋廷黻所倡导的“三个并重”的清华“新史学”取向有着高度的契合性。陈寅恪的治史取向和方法特征体现在:具有中西兼综的学术视野和多种语言文字能力,能够广泛使用中外史籍材料和各种语文工具来研治历史,强调史料是治史的基础,反对脱离史实的“微言大义”;既精于考据,又善于会通和综合,主张在史实中求史识,能够在考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通识性见解;既能以哲学的眼光来看待历史的发展演变,对以社会科学方法治史持肯定态度,同时又强调要实事求是、论从史出,反对以西方的理论假说对中国历史作任意解说。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陈寅恪既是清华“新史学”取向的同道者,也是“新史学”方法的践行者,陈寅恪及清华史学共同体的治学取向与方法,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贵仁 《求索》2008,(8):213-216
20世纪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但唯物史观作为历史学理论,其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学根源一直被人忽视。20世纪初,梁启超等人倡导“史学革命”,在猛烈批判中国传统旧史学的同时,强烈主张创立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以“民史”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史学——新史学。唯物史观的基本理念与近代新史学理念具有内在的联系,是对近代新史学理念更深入的体现。本文从“史学革命”所倡导的新史学理念开始分析,逐步深入地探讨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学背景,揭示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学逻辑根源。  相似文献   

5.
卢立建 《前沿》2008,1(4):40-42
历史之真可分为“现象之真”与“逻辑之真”,寻求“逻辑之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目标和方向。“逻辑之真”的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但以黑格尔为集大成者,之后马克思继承修正了黑格尔“逻辑之真”的思想。在历史本体论意义上逻辑之真高于现象之真,但在历史认识论意义上应辨证看待二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历史叙事功能的退化与史学危机--兼论历史评价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事本位"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然而近代以来的新史学,尤其是1949年以后的史学却日趋与中国固有的历史叙事传统渐行渐远,由此导致了史学的空框化.当代的史学危机实质上是叙事功能退化所引发的传播性危机,而所谓历史评价也往往表现为非叙事的当下意识形态评判或价值评判,故真正的历史评价也有赖于历史叙事本位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7.
当今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史学界中,学术活跃,流派繁多,其中尤以计量史学独树一帜,风行一时。有人称它为“计量革命”,史学发展上的“一个转折点”。它的出现,揭开了历史研究的新的一页。这里作点简单介绍。一、计量史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纵横博弈论     
一、纵向博弈论--跨跃东西的“博弈”
  博弈论的历史发展,横跨东西方,历经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国家,对博弈论的理解有较大差异。古代、中世纪,博弈被视为“儿戏”且与“赌博”相关,近代成为数学的分支学科,现代运用博弈论分析经济现象,当代又理解为思维方式和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9.
“形而上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讨论主要围绕着“西方形而上学产生的历史传统、实质和当代价值” ,“海德格尔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形而上学的超越、当代价值和发展走向”等问题展开。认真梳理和总结这一讨论的成果 ,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的认识。  一、西方形而上学产生的历史传统、实质及其当代价值  杨玉昌认为 ,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传统是由柏拉图确立的。从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关于“水是万物的始基”的哲学命题开始 ,古代形而上学就已经从这种始基的…  相似文献   

10.
希罗多德和司马迁是世界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两位大史家。前者是西方史学的奠基人,西方的历史之父,其《历史》是西方史学界公认的第一部名符其实的历史著作。后者是中国史学的开创者,中国的历史之父,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巨著,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奇观。他们都是“创立历史研究的模范”。无论就他们对东西方史学的贡献,或者就他们各自对后世的影响而言,希罗多德和司马迁是完全可以相互媲美的。鲁迅先生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什么是”和“如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两个方面,简要述评了国内学界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现状.“什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主要阐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比较;“如何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主要阐述包括历史经验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机制、路径、介体、原则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西方美学的美本质研究有其独特的哲学背景,具体而言,西方哲学史有一条“本体论──认识论──本体论”的脉络。以此为基础,西方美学对美本质的研究也就有着浓厚的理性主义认识论哲学的历史气氛和文化传统,当代西方美学的主观性、相对性和非理性倾向并未从根本上走出西方哲学的二元论传统。  相似文献   

13.
陈创生 《岭南学刊》2012,(1):121-125
公民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成长机制和进化过程,西方式的“原生态”公民文化作为人类生活的智慧结晶,构成了我国当代公民文化的“内容共性”。但当代中国的公民文化不是西方公民文化的直接移植,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中西文化的融合。为多元文化提供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统村民文化、臣民文化中的某些合理因素以及现实的理性主义态度,这些都构成了中国语境下公民文化的“内容个性”,并将成就中国式的“再生态”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陈振明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政治理论的两个密切联系的部分。“酉方马克思主义”既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又批判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寻求一条既不同于当代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现...  相似文献   

15.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近代中国的新闻文化在与西方文明的撞击、融会、整合的历史阵痛中诞生,形成了由内部封建制诸因素、西方列强的发展与扩张以及基督教东进等社会历史因子的共同作用下的畸态现象。解读此现象,对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当代社会转型期的新闻传播权的掌控、新闻霸权、对中国进行“妖魔化”报道以及更新新闻传播理念,实现与国际化的顺利接轨等都有现实的启迪。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首届史学理论讨论会于1991年11月下旬在崇明举行。这次以“时代与史学”为中心议题的会议由上海社联《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主办,上海市历史学会、华东师大史学所、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市级机关分校、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师大历史系、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上海交通学校、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编辑室、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会科学》杂志社、《华东师大学报》编辑部、《历史教学问题》编辑部、华东师大《当代研究生》编辑部等单位联合发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代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对西方史学编纂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推动历史学家将注意力转向普通大众,去感受他们的经验、行为和欲望。历史的表现形式也变得愈发多样化和多元化,广义上的一切媒质,尤其是电影、电视,成为展现过去、叙述历史的新手段,由此带来的是对于历史性质的不同理解。大众文化的即时性和碎片化倾向,虽然助长了一种微观主义研究风尚和对宏观历史的排斥,但这种历史观最近又被大众文化所营造的对确定性的追求所修正,宏大叙事的回归就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学”评析叶卫平西方“马克思学”是当代西方用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和生平活动的思潮。它不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而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概念;也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而是一个以共同的研究对象为纽带、覆盖了多种学科的...  相似文献   

19.
政治媒体化:当代西方媒体与政治关系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媒体化是当代西方媒体与政治关系的极端形态 ,是西方媒体与政治关系发展的历史结果 ,体现了媒体商业化和政治精英化的“合谋” ,走到了社会责任论的反面  相似文献   

20.
研究传统史学的现代化,首先有必要回顾传统史学现代化的历史。五四时期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空前发展,促使传统史学发生急遽嬗变,开始向现代化转型。因此,重新考察“五四”前后兴起的资产阶级史学思潮与流派,或许有助于我们总结当代史学变革的现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