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时代的蜀丞相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在中国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历史名人。而若问起诸葛亮的后裔们今在何方,生活得怎样?却没有多少人知晓。 在浙江西部兰溪市的一片丘陵怀抱之中,坐落着一个古朴典雅,又富传奇色彩的村庄--诸葛八卦村。660多年前,诸葛亮第二十七世孙诸葛大狮率后辈迁居这里,此后,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建造着美好家园。如今,诸葛亮后裔生活的这个古老村落保存完好,并成为浙江有名的旅游新地。  相似文献   

2.
人们一般认为,诸葛亮后裔不会在东吴,江东诸葛氏可能是东吴左将军诸葛瑾的子孙。不久前,在金坛儒林镇云墅村发现《诸葛氏宗谱》,共37卷。世系支派,清晰有序。儒林镇附近云墅、鲁墅、前笪、厚庄、南阳诸村,集居着诸葛亮嫡系后裔500多户、2000人左右。在鲁墅村旁,又发现诸葛亮第三十二代孙诸葛维贤的墓与碑。此碑由元初大家赵孟頫撰文,现碑为清乾隆二十八年重刻。经到浙江兰溪诸  相似文献   

3.
位于浙江省兰溪市郊的诸葛村是全国最大的诸葛亮后裔聚居地,近年来,兰溪市委、市纪委注意挖掘者葛家族廉洁思想文化和旅游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兰溪是一座山城,雨中的街道崎岖而又狭窄.想当年,诸葛亮的后裔们之所以看上这里的山水定居于此,也是因为山城特殊的环境.那是些在战乱中颠簸太久的人们,在祖先智慧的指引下,在对安宁幸福生活的渴望之中,他们浩浩荡荡地开进山来.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将一代名臣诸葛亮描绘成一个智慧超群、未卜先知的人才。其实,依笔者之见,诸葛亮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名保守型的守成人才。 诸葛亮的保守性首先表现在他选人用人上对人才的求全责备。众所用知,人才是某一方面术有专攻之人。一个人在某一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则必然会在另一些方面有很深的缺陷。然诸葛亮一生唯谨慎,以致于他在用人问题上也过于谨慎(关于诸葛亮的选才标准详见诸葛亮所著《心书》)。这样做的结果是,诸葛亮死  相似文献   

6.
草船借箭的联想东吴都督周瑜出于嫉妒之心,决意要加害诸葛亮,他命诸葛亮在10日之内监造10万支箭,以便应战。诸葛亮胸有成竹地应允,并立下军令状。诸葛亮在一大雾之夜,用20只扎满稻草人的船只靠近曹军水寨。曹军以为敌人来偷袭,万余名弩弓手乱箭射向敌船。诸葛亮命军士将船靠前受箭。等日高雾散,诸葛亮才命令收船回营,此时20只船两边的稻草人上密密麻麻排满箭枝。就这样,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按时送上10万枝箭。  相似文献   

7.
<正>诸葛亮大举北伐时,本应授权给与曹操作战多年、既有经验又有计谋的魏延,可诸葛亮对其存有戒心,非但不予授权,还对其提出的出奇兵攻长安的建议不予采纳,甚至连先锋也不让他当。另一方面却"违众拔谡",让夸夸其谈、缺乏独当一面经验的马谡当了先锋。其实,诸葛亮对马谡也是心  相似文献   

8.
在衡阳市草桥东南,蒸水、湘水会合之处,有一座石山耸立,其形似鼓,名曰石鼓,为衡阳一大胜景。《水经》说:“临蒸有石鼓,鸣则有兵。”这恐怕是阴阳学家的附会,但三国时诸葛亮把石鼓作为军事基地,却是确有其事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刘备)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其时,诸葛亮选择石鼓作为大本营,发号施令。《零陵先贤传》载:“先  相似文献   

9.
豫西南重镇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汉代文化资源尤其丰厚,南阳“四圣”中,医圣张仲景、科圣张衡、智圣诸葛亮均为汉代人物。但在对待诸葛亮文化问题上存有异议。东晋时期的襄阳人习凿齿为了给襄阳争名人,在他写的《汉晋春秋》中附会上“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从而使南、襄这个“官司”一直打了100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襄樊人很早就把诸葛亮文化纳入市场运作,而市场意识相对较差的南阳,对诸葛亮文化则是考据多开发少、研究多应用少、学术争论多市场运作少,加之在城市建设中忽略对诸葛亮躬耕之地卧龙岗的保护,致使诸葛亮…  相似文献   

10.
襄樊旅游隆中对——襄樊市区域旅游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北襄樊具有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智慧之星诸葛亮在此躬耕垅亩十年,著名的“隆中对策”在此提出,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今天发展襄樊旅游业也要大打诸葛亮之牌,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采取系列“隆中对策”,让旅游经济呈现“鼎足三分”的昌盛局面。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术界兴起一股贬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潮流:说他“短于奇略”者有之,道他“并不擅长直接统军作战”者有之,甚至讥他“平庸”者亦有之。持异议者则群起而反击,双方论战方酣,从而把对诸葛亮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应该说,这种论战由来已久。而近几年来贬低诸葛亮军事才能的观点亦不新鲜,它们几乎毫不例外地源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早在一千多年前,陈寿就认为诸葛亮“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指出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低于他本人  相似文献   

12.
关羽和马谡都犯了违反军令状的重罪,依法都应该问斩。可为什么诸葛亮只斩马谡而不斩关羽呢?《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生处理了两个违反军令状的案件。第一件是关羽华容道私放曹操案;第二件是马谡失街亭案。按理说,关羽和马谡两人都犯了违反军令状的重罪,依法都应该问斩。可为什么诸葛亮只斩马谡而不斩关羽呢?如果从情节后果看,关羽是在完全有条件捉拿或斩杀疲惫不堪的  相似文献   

13.
万世功名     
正诸葛亮的人脉主要在荆州一带,董事长刘备就把诸葛亮放在荆州。待刘备取西川、进巴蜀之后,发现巴蜀进可攻退可守,比荆州人多地广,就开始倚重巴蜀人才,法正、李严等被迅速提拔。刘备58岁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总管行政事务兼护军将军,李严被封辅汉将军并兼任郡守,而诸葛亮仍是军师。5年后,刘备兵败托孤诸葛亮、李严两人,颇有深意。李严是法正之后益州势力的代表,是本土派,诸葛亮代表  相似文献   

14.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性,静思反省。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诸葛亮忠告孩子要懂得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相似文献   

15.
看过小说《三国演义》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书中所写的“木牛流马”。小说的一百零二回《司马茨占北原渭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中写道,蜀军伐魏,由剑阁往祁山大寨运粮艰难,于是诸葛亮教人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米,甚是便利。牛马皆不水食,可以转运,昼夜不绝。”然而,对于后人来说,木牛流马却成了一个谜。《三国演义》中对木牛流马的描述在史书《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可以找到依据,说明当时确有其物,文学家罗贯中的描述并非凭空臆想。诸葛亮死后200多年,大科学家祖冲之曾成功地复制出木牛流马(见《南齐书·祖冲之传)})。但是…  相似文献   

16.
"最古老的铁索桥" 兰津渡口的凶险,催生了造桥的梦想. 据传,兰津渡口造桥,始于诸葛亮南征,为了越过澜沧江,诸葛亮命人在江边搭起木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在桥的东面建了武侯祠,这个建筑一直存在到20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诸葛亮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他不仅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而且是一位集人类智慧与才能于一身的理想化人物。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在出庐之前,曾有一段躬耕的历史。躬耕地在哪里?用诸葛亮自己的话说:“臣本布  相似文献   

18.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堪称一代明相,识人用人之道世人称颂。但诸葛亮在用人问题上也有失误之笔。先帝刘备临终托孤时曾告诫诸葛亮:“马谡虽饱读军书,但言过其实,刚愎自用,不可委以重任。”刘备死后,诸葛亮力排众议,以马谡挂帅统兵驻防街亭,终因马谡不能胜任,导致街亭失守,使蜀国形势急转直下。  相似文献   

19.
诸葛亮出生于山东临沂,知道这一点的人可能不多。相比较而言,知道诸葛亮曾躬耕于河南南阳卧龙岗、湖北襄阳古隆中并在此两地中的其中一地发生了刘备三顾茅庐故事的人就很多了。有这样大的差异,固然和诸葛亮幼年时期在临沂没有什么故事留传有关,但更有可能是与多少年以来关于诸葛亮先生躬耕以至刘皇叔三顾茅庐究竟是在襄阳还是南阳的持久争论有关。争论大大提高了襄阳、南阳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20.
杨绍华 《求索》2008,(1):187-188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是足智多谋、忠诚坚韧的典型,是中国古代贤臣的代表,是民族智慧的化身。罗贯中在塑造诸葛亮形象的过程中,大量采用横向比较之法,通过树立正反类型的次要人物性格,让典型形象鹤立鸡群。沉稳干练、圆滑世故的司马懿就是作者刻意创造的诸葛亮典型性格的比对标杆。因而,了解了司马懿形象之于诸葛亮性格的美学意义,就找到了解读《三国演义》众多典型性格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