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众所周知,文化交流历来都是双向交流.既有东学西渐,又有西学东渐.在清末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大批留学生承载着“救亡图存、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求新声于异域,引入和借鉴异域文化,为西学东渐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能在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之间游刃有余者则甚少,而陈季同便是这少有者之一,故有“中国东学西渐第一人”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美誉.本文将从陈季同亲历法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以及引入法国文化等方面阐述其在晚清中法文化交流中所作的特殊贡献以及其在中法交流史中的历史地位,旨在给当今日益繁荣的中西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法国是两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度,两国文化是东西方文化的优秀代表。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成果丰硕、源远流长,文学作为文化园地的一朵奇葩,在这种文化交融和渗透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所述及的仅系中法文学领域交流活动的一个侧面,是对中国文学在法国传播情况的简要回顾及其历史经验的粗略总结。  相似文献   

3.
刘红 《法国研究》2013,(2):12-18
教育交流是人类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各民族、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世界教育史,就是一部各民族教育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和不断创新的历史。近代中法教育交流在中外教育交流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为当今中法教育交流的进一步推进以及交流热潮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教育思想家蔡元培对中法教育交流活动曾倾注了无限的热情并书写了恢宏的一笔。本文分析了蔡元培的中法文化交流观,回顾了其对中法教育交流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旨在总结中法教育交流的经验以期对当今中外教育交流活动的顺利展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尊敬的公使先生,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刚才,公使先生代表密特朗总统授予我“法国国家荣誉勋章”,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一九八○年五月二十四日,根据中法两国政府文化交流计划,签订了《中国武汉大学与法兰西共和国合作交流纪要》。在纪念中法文化科技合作在武汉大学五周年的日子里,我荣  相似文献   

5.
此文是对 2 0世纪上半叶法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过程的总体回顾。作者结合现代中国的特殊历史背景 ,着重论述了五四运动和《新青年》杂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法大学等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对传播法国文化所起的作用 ,并介绍了这个时期法国思想和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情况。  相似文献   

6.
此文是对20世纪上半叶法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过程的总体回顾.作者结合现代中国的特殊历史背景,着重论述了五四运动和<新青年>杂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法大学等历史事件和相关人物对传播法国文化所起的作用,并介绍了这个时期法国思想和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情况.  相似文献   

7.
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保尔·克洛代尔(Paul Claudel,1868-1955)是现代法国文坛上介绍中国文化的第一人。在他之前,法国人所知的中国几乎全都来自传教士的书,而从克洛代尔之后,才有典型意义上的文人作家以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反映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所触所感。可以说,“正是从克洛代尔开始,中国文化进入了法国文学中”。①克洛代尔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及戏剧的后期代表人物,同时还是法国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外交家,1889年被法国外交部录用,并于1895年踏上中华大地。他曾经前后三次在华居留,时间长达十五年,曾经在上海、福州、汉口、北京、…  相似文献   

8.
中法经济双学位班培养方案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皓  张彬 《法国研究》2004,(2):51-60
一、中法经济双学位班发展概况根据中国与法国政府于1992年正式签署的《中法文化交流合作协定》,在两国政府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干预下,在历届武汉大学党政领导的积极关怀和协调下,在商学院世界经济系和金融系以及外语学院法语系的共同参与和相互配合下,中法经济双学士学位班从1992年9月开始举办,至今已历时12年,累计招收学生超过300名,其中六分之一以上的学生先后去法国高校留学,己有部分毕业学生在法国银行业或企业界就职,还有的承担起中法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工作。在中法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长期发展和不断完善,中法经济双学士学位班目…  相似文献   

9.
与 1 7世纪的中法交流中介者—传教士一样 ,中国留学生在中法两国文化交流以及中国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这一群体的研究 ,除 1 9世纪 2 0年代的“勤工俭学生”之外 ,似乎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尝试梳理 1 978年以前“留法学人”的历史希望鉴往知今 ,对当代的留法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报讯武汉大学依照中法文化交流合作协议,自一九八○年以来,积极与法国合作开发文化教育事业,引进智力财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获得了可喜成果。五月二十四日,武汉大学隆重举行友好合作五周年纪念活动。法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雷奥应邀率领代表团参加纪念活动,雷奥还代表法国总统密特朗授予刘道玉校长国家荣誉勋章,以表彰他在与法国进行文化科技合作交流中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清末《求是报》中的法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报》( International Review)是上个世纪末在上海出版的一份旬刊。从 1 897年 9月到 1 898年 3月 ,此报共出版了 1 2期 ,创办人为陈季同、陈寿彭 (逸如 )兄弟 ,陈衍和郑孝胥各曾一度担任主笔。但《求是报》的实际主持者是陈季同 ,尤其是报纸中源于法语国家的信息 ,多出自陈季同的译笔。陈季同 ( 1 85 1 - 1 90 7)是近代中西关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 ,可惜长久以来湮没无闻 ,未为世人所重。陈氏字敬如 ,号三乘槎客 ,福建侯官人。少年入船政学堂学法文及制造专业 ,1 877年随中国第一批公派留欧学生赴法国 ,入巴黎政治学堂习公法律例…  相似文献   

12.
法国许多媒体对中国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活动的报道曾经是引发中法两国一场巨大民间冲突的部分原因。法国媒体认为自己如此报道只不过是在行使新闻言论自由的权利。他们的这种新闻言论自由观,有其自由主义历史传统影响,有“反官方”的现实需要,但也表现出缺乏新闻自律的一面,而且其中夹杂着“求新”与“傲慢”的法兰西特征。  相似文献   

13.
澳门,在欧洲耶稣会士的推动下,扮演着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和中学西渐的要角,一度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本文试从耶稣会士这个新角度来阐述明清之际澳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以期引起今天我们对澳门文化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4.
20 0 3年12月4-5日,“回顾与展望———纪念中法建交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和中国欧洲学会法国研究会联合举办。来自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天津等地从事法国研究的专家学者、在京的部分法国学者以及法国驻华使馆部分官员等共计90余人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围绕中法关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政治生活、法国经济、法国社会与文化以及法国国防与外交等五个单元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现择其要点综述如下。(一)中法关系与会学者首先对中法两国建交始末及其近4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与梳理,之后分别…  相似文献   

15.
李兴业 《法国研究》2000,(1):102-111
中国和法国是世界上两大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有影响的教育大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两国人民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都作出过流芳百世的贡献,中华民族和法兰西民族不愧为两个伟大的民族。中法两国的文化交往源远流长。早在16世纪,当麦哲伦首次环绕地球开辟欧亚航线后,中国的儒学和佛学伴随着丝绸、刺绣和瓷器等一起传到欧洲,传到法国,引起了法国人研究这个遥远东方国度的兴趣。1673年,法文版的《孔子传》问世。1687年,记载孔子言论的《论语》法文译本在法国首次出版。当时,欧洲人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孔子的垂教。对于公…  相似文献   

16.
崔守军  范存祺  郑执浩 《当代亚太》2023,(1):70-99+158-159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东盟合作红利日益释放,双边关系正驶入新的历史高点。在跨文化交流层面,中国—东盟关系也暴露出认知对称失调、信号解码模糊及情感话语误解等问题,亟须对中国—东盟情感话语进行深入剖析,以研判缺陷短板。不同于周边其他大国,日本—东盟的跨文化交流具有独特的实践经验与鲜明的特征表现,可作为参照国进行比较分析。文章基于跨文化交流理论,试图构建东盟对中日情感话语分析框架,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男性文化与女性文化、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五个维度,运用GDELT数据库、赫斯特指数算法进行分析,挖掘当前中国—东盟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可借鉴经验,并尝试在理论层面围绕“认同协商”“面子协商”和多元外交来探讨未来中国—东盟跨文化交流的实施机制。文章认为,应当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以经贸合作搭桥,以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背景知识”为着力点,重视国家间情感变化的影响因素,宣讲“好中国”的“活”故事,形成多元文化要素互动渗透机制,推介中国真实形象,增加国家和民族间文化认同度,切实打造中国—东盟文化共同体,以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中法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是中法文化交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法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在诸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果,呈现出规模逐渐扩大、类别逐渐多元、内容逐渐广泛以及层次逐渐提升等显著特征。但交流与合作地域的不平衡性和双方往来的不对等性等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加大拓宽中法合作办学的领域与地域、传播中国语言与文化、制定合理的留学教育政策以及营造国际化的留学与就业环境等方面应成为今后中法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安延 《法国研究》2002,(1):172-183
与17世纪的中法交流中介者一传教士一样,中国留学生在中法两国文化交流以及中国现代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这一群体的研究,除19世纪20年代的"勤工俭学生"之外,似乎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尝试梳理1978年以前"留法学人"的历史希望鉴往知今,对当代的留法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法国研究》2000,(1):1-2
今天,值此特殊时刻,诸位汇聚一堂,出席给武汉大学法语教师─—熊剑秋女士授勋的仪式。1808年,创建了帝国大学的拿破仑一世设立了“法国教育一级勋章”,专门用来表彰对教育事业做出特殊贡献的人士。法国教育一级勋章通常授予法国教育部门的成员,同时也授予在法国文化、科学、艺术传播方面功不可没的外国友人。我上任不久,在座各位都十分熟识的塞洛斯女士便促请我向法国国民教育、研究与技术部提议授予熊剑秋女士法国教育一级勋章。我采纳了塞洛斯女士的建议,并共同为授勋作了必要的工作。熊剑秋女士,三十多年来,您为中国,尤其…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中国翻译界对西方翻译理论大量介绍和借鉴,受这一“西学东渐”的影响,我国高校教学领域也出现了学习、研究翻译理论的热潮。本文以法国巴黎高等翻译学校(E.S.I.T)为例,对比分析中法翻译教学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指出国内高校翻译理论的研讨交流空间和学术氛围与国外尚有差距,因而高校基础翻译教学中宜重视翻译的基本技能训练,对理论性问题的研讨则应强调教学中的启发性以及学生的个人学习。过分强调理论在教学中的普及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削弱学生实际翻译能力的培养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