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概要介绍了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治理的背景;评述了学术界对于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治理的原因、模式、主要职能、路径选择、优势及挑战等方面所进行的研究;在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目前的政治经济背景指出,非政府组织参与数字政府治理研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肖振涛  王贝贝 《传承》2013,(11):130-131
公共危机治理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本身也会出现失灵现象。目前,非政府组织正在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参与和协作力量。从治理理论、非政府组织的特征及其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分析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必然性,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非政府组织参与数字政府治理的效果与参与契机的选择相关,也与参与模式的类型相关。政府主导下非政府组织参与契机分为外锁契机和内嵌契机两种类型。在数字平台实践中,外锁契机对应"行政式"参与模式,内嵌契机对应"协商式"参与模式,因为非政府组织不同程度的被动式参与,导致数字政府治理价值的实现存在偏差。通过对非政府组织参与数字政府治理价值分析和价值模型构建,在比较现行两种参与模式缺陷的基础上,阐述了新型"合作式"参与模式的构建,进而论述了该模式的创新理念和比较优势,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共危机治理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本身也会出现失灵现象。目前,非政府组织正在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参与和协作力量。从治理理论、非政府组织的特征及其在公共危机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分析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必然性,这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祖荣 《岭南学刊》2008,(6):120-123
随着全球社团革命的兴起及治理理念的提出,非政府组织正在成为公共危机治理的重要参与和协作力量。要实现公共危机的多元共治,必须正视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作伙伴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克服制度性缺陷,在非政府组织内部建立完整的危机应对机制,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网络以其革命性的姿态迅捷而深刻地改变着民众生活面貌和社会运作机理,诸如网络治理、多中心治理等公共管理理论强调了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对于提升数字政府治理品质的重要功用。本文试图依凭机制的视角,从参与动因、参与困境和参与思路等层面对非政府组织参与数字政府治理作一论析。  相似文献   

7.
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表征、内涵进行了阐述和界定,详述了政府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过程中出现的失范效应,进而论述了非政府组织介入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价值效用:引导网络舆情走向,缓解矛盾冲突;发挥专业优势,辅助政府治理;监督政府行为,维护公众权益。在分析非政府组织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处置所受到的现实约束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处置能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许敏 《前沿》2011,(23):39-4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公民社会的发育,以社会为导向的、多元权力向度为核心的治理理论开始萌芽与勃兴,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应对奠定了理论基础。非政府组织在危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社会动员、快速响应、专业化救援、持续性善后四个方面,其行动方式因公共危机的生命运动周期和权力分配的时间维度而有所不同。在潜伏期,通过对政府内部和非政府组织的权力授予,形成周密、灵敏的风险预控体系;在发展期,危机治理权力逐步向政府集中,尤其是向政府组织中危机治理的核心机构集中;在爆发期,政府应统一行使危机治理权力,形成统一领导、整体联动的治理格局;在恢复期,应发挥非政府组织的持续性作用,实现政府权力向市民权力的渐进转移。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公共危机的治理对政府提出了挑战,政府作为单一的治理主体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公共危机的复杂性要求治理主体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非政府组织作为公共危机治理的主体之一,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必要性、面临的困境、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非政府组织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灾后重建中具有快速反应与自主参与、填补信息缺口、满足个性化需求、帮助"造血"能力恢复以及和谐社会建设等优势,也由此加深了各界对非政府组织的认同。文章分析了汶川地震中非政府组织的运行逻辑、自身优势、制约因素和完善路径,对数字社会环境下的非政府组织参与政府治理作了具体论述。  相似文献   

11.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2):113-121
以政府为单一力量主导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风险社会的现实需求,应急管理体系亟待嵌入社会组织的力量,形成应急治理的协同模式。在内在机理上,我国社会组织的成长与发展植根于经济社会的环境土壤,依赖于政府合法性的认可,并且受制于自我规制的约束性。这种外部与内部环境的存在致使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治理存在实践困境,具体表现为:参与的角色与边界模糊、参与具有较强的行政依附性、参与意识以及参与能力弱。要突破这一困境,政府需要转变应急治理的理念,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协同;社会组织需要在自我规制中提升自身能力,根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不同阶段明确职责,以实现参与治理的有序和有效。  相似文献   

12.
培育和发展非政府组织对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非政府组织仍处在起步阶段,数量和规模落后于美国。通过与美国非政府组织的治理模式比较分析发现,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治理模式在法律法规、登记制度、财税政策、监督机制和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共生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美国非政府组织治理模式启示我们:要加快法制建设及规范财税制度,推动我国非政府组织"走出去";放宽登记制度及完善监管体系,依法治理非政府组织;弘扬"共益、公益、私益"合一精神,促进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共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书巧 《理论月刊》2012,(6):97-101
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但由于公共危机的复杂性,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很难有效应对公共危机,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势在必行。市场与政府失灵理论、公民社会理论、治理与善治理论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与政府相比,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具有专业化、资源动员、行动和视角等方面的优势,能够发挥危机预警和宣传、社会动员和资源监督、稳定社会心理、关注弱势群体等功能。但我国非政府组织由于受到法律法规、传统管理模式、自身能力不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些优势和功能还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克服这些问题和困境,需要从政府、社会、非政府组织自身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刘坤 《前沿》2009,(3):24-27
治理理论强调政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共治,非政府组织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组织载体。非政府组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体系的当然构成,因着保护主客体双方特点的契合而在保护中显示着独特的优越性。善治理念要求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公民个人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并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体系内部各主体之间正和博弈模型的建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农村建设是在席卷全球的共同治理模式背景下提出的,这决定了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非政府组织公共性释放研究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农村非政府组织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修复机制和支持系统,是政府提供农村公共服务可以借助的另一只手。充分认识农村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作用,克服不利因素,拓展其公共性空间,对于建立权力平衡、结构稳定的新农村,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农村治理的制度绩效具有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理"理念的提出,社会领域的公众参与日显重要。但是,推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政府动力不足,制度供给不充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组织化、专业化程度偏低,不利于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必须转变政府社会治理方式,提高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健全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引入专业社工,促进专业社工与志愿义工的科学结合。  相似文献   

17.
李晓琛 《传承》2011,(2):68-69
伴随治理理论的兴起,非政府组织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管理主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论述非政府组织在提供公共物品,优化阶层结构,推进民主进程方面的功能优势,并对其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疑难困境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总结出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与政府合作并监督政府行为、制约企业的外部不经济性行为、传播社区生态文化以及引导居民参与社区环境决策,环境非政府组织在社区生态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生态化建设仍面临相当的法律障碍.应明确环境非政府组织的法律地位,使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公众参与行为制度化,并赋予环境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社会与非政府组织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政府组织以其独特的社会治理优势,有效回应了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问题,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优化结构、组织创新和社会整合的重大作用。但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还面临诸多困境,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的界限模糊,导致政社不分;非政府组织经费缺乏、能力不足,严重制约自身的发展壮大;有关非政府组织管理的立法滞后,影响其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对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体制不够完备,导致公益腐败案件频发,非政府组织面临诚信危机等。为更好地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应该采取必要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精细化治理是面对复杂化社会下城市治理所必然遵循的转型之路,也是城市善治的体现。垃圾分类与精细化治理的实施互促共进,前者是实施精细化治理的应然之举,也是检验精细化治理水平的显示器;后者为垃圾分类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理论遵循。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推行的困难可归因于相关主体责任缺失,既有地方政府"主导者"角色缺位,也有社区居民"执行者"环保意识、分类意识不强;另外,非政府组织参与能力有限、分类成本过高导致企业等市场主体消极履责等因素也不容忽视。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有效分类,建设绿色美丽新城市,亟待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居民、非政府组织、市场主体、城市社区等"利益相关者"各司其职,即"多元共治"。其中,地方政府承担起"主导者"责任;居民应增强分类主体意识;非政府组织需提升参与城市垃圾分类的能力;市场主体则需强化参与垃圾分类的社会责任;城市社区应发挥垃圾分类的"主场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