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是党史上一次意义深远的会议,会议批准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的政治路线,基本上克服了党内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错误,完全确立了毛泽东的最高领袖地位。本文认为,共产国际的正确指示是毛泽东领导地位确立的组织保证;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思想为他领导地位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遵义会议以来中共的正确领导为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提供了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判断长征中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指标:一是毛泽东在党和红军领导工作中是否发挥了主导作用;二是毛泽东的思想和主张是否在党和红军中居于指导地位。据此,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考察长征中毛泽东领导核心确立的历史轨迹:在通道、黎平、猴场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并被采纳;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为红军制定的一系列正确战略战术被肯定;在决定党和红军战略方针、指挥重大战役战斗、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等方面,毛泽东发挥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苟坝会议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加强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而其更重要的意义是调整了中共中央的军事领导体系。正是因为调整了中共中央的军事领导体制,才加强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从而事实上开始了毛泽东对全党的领导。从这个角度去认识苟坝会议,就越发彰显了苟坝会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此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先后战胜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王明的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解决了党的统一领导问题。在此期间,毛泽东思想也不断发展和成熟,在党的七大上被正式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历史充分证明,确立毛泽东的核心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重要政治保证,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站起来这一伟大飞跃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由于毛泽东与共产国际代表、留苏学生在指导中国革命问题上存有分歧,导致毛泽东党内地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但远在苏联的共产国际对此并不知情,而是称赞毛泽东的革命观点,批评共产国际代表和留苏学生打压毛泽东,认可毛泽东领导地位.本文主要探讨毛泽东受共产国际代表和留苏学生的影响,党内地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而毛泽东坚持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准确把握中国革命的方向,并得到共产国际支持,最终确立了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一、遵义会议巨大的历史功绩70年前,中国革命处在一个生死攸关的危难时刻。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葬送了在艰难困苦中发展起来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被迫长征。惨重的损失,使英勇的红军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1935年1月举行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问题,坚决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并在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7.
一、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在处理中国各民族关系上,毛泽东特别强调民族平等和团结。这也是中国共产党贯彻民族政策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强调民族平等,并把这一原则写入党纲。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共同努力下,围绕着党和红军的中心工作,逐步确立了当时党的民族政策的一些基  相似文献   

8.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这次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实现这次历史性转折的过程中,王稼祥同志起了关键性作用。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1938年,中共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王稼祥传达了共产国际的一系列指示:强调中共党内要团结。本文认为王明回来传达的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意图的中共政治路线,是得到共产国际肯定的,同时毛泽东中共最高领袖地位的确立,也使王明的政治地位迅速走低,直至延安整风彻底远离中共中央核心机构。  相似文献   

10.
延安时期,刘少奇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对党的建设理论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这些成果与贡献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并巩固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促进了党内团结,加强了党的组织领导,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1.
遵义会议产生和铸就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一种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遵义会议召开前,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13年半,尤其是经过七年多的土地革命战争,从中央到地方,锤炼出一批求真务实、有实践经验、有领导能力、忠诚党的事业的干部,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这时,尽管"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占统治地位,但正确力量的发展已经超过错误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已经逐渐成熟,这是遵义会议精神产生的历史土壤。其内涵为"独立自主、实事求是;顾全大局,团结一致;坚信必胜,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12.
昭通的发展与党的发展休戚相关、血肉相连。1928年1月,中国共产党云南省临时特委派人到昭通成立昭通第一个党支部,撒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昭通党组织就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唤醒了广大民众的思想,革命的火种一直熊熊燃烧。1935年2月4日-14日,中央红军长征途经昭通,一渡赤水后进入威信县,在威信县召开了举世闻名的“扎西会议”,完成了遵义会议没有完成的议程,明确了常委分工,确定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思想史分期标准种种郑紫衡,田夫(一)理论界关于毛泽东思想史分期问题的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是“四段论”。认为从党的成立到大革命失败以前,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从大革命的失败到遵义会议的召开,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从遵义会议以后到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4.
遵义会议是我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王稼祥积极促成了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并在会上投出"关键的一票",为毛泽东在党中央领导地位的确立做出了重大贡献。今天,回顾王稼祥对遵义会议的贡献,对新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避免错误的思想倾向,时刻与"左"或右的思想作斗争;在实际工作中要时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要树立维护大局的思想意识,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党内民主建设,视党内民主为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建设,是从军队民主开始的。遵义会议,是一次党内民主得到极大弘扬的会议。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特别强调民主的重要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放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恢复和推进了党内民主建设。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战略高度,从实现可持续执政的根本要求出发,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6.
1931年1月成立的中共苏区中央局,曾是中共领导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最高组织机构,在中国苏维埃运动史上有其重要的影响和地位。中共苏区中央局在成立后的两年多时间内,领导中央苏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主持召开“一苏大”和担负筹备“建国”的重任,成功指导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宁都起义,对中央苏区肃AB团错误进行了抵制与纠正,为遏制这一错误的党内肃反运动作出了艰辛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刘少奇从1932年冬进入中央苏区到1934年随红军出发长征,在中央苏区生活和战斗了近两年的时间。他用极大的精力整顿和健全了中央苏区的工会组织,指导和发动工人群众努力生产,参军参战,组建红军工人师,有力地支援了反“围剿”战争。他提出的国营企业的科学管理方法和关于经济政策的意见,至今对我们仍有启示和借鉴价值。在同毛泽东的合作中,他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了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路线和政策,这为他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和日后成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党员主体地位是相对于整个党的事业的客体而言,具体表现为党员是党内生活的主体,是党的建设的主体,是党内权力的主体。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治党理念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以人为本理念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体现。要把发展党内民主的重点放在大力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确立党员的主体地位上,通过建立充分体现党员主体地位的党内民主机制,全面推进党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二十年的反修斗争。实际上中国并没有修正主义上台。毛泽东错误地把国内外对于“三面红旗”的批评看成是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资本主义的。为了始终高举“三面红旗”,防止党内出现赫鲁晓夫式的人物,防止在他百年之后,有人反对“三面红旗”和他自己,毛泽东部署了防修反修的三大战役。但是,毛泽东对反修形势的判断是片面的.反修理论的指导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正当我们热烈庆祝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圆满成功的时刻,迎来了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四十六周年。红军万里长征,征途艰险,但由于遵义会议树立了毛主席在党内的正确领导,出现了由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的伟大的历史性转变。长征,便成了赞颂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使革命由挫折转向胜利的不朽的英雄史诗。它不仅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荣史册,也留给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在我们党又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新的伟大的历史转折的时候,特别是在我们努力实现党的十二大所制定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的过程中,人们将会继续从中汲取信心和力量。在四十多年前,由于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造成的结果,使我们党和红军没有能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五次“围剿”,从一九三四年十月起先后被迫离开了原来的革命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在长征中,红军中的广大共青团员与青年指战员,在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