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治忠 《求索》2014,(12):77-80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程中蕴含了三个方面的价值维度: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人与自然和解的视角出发,以“类存在主义”取代“人类中心主义”,从价值观的角度辨正了“内在价值”的合理界定;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在中国的演进过程中,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这个理论核心的“同一式’’发展的逻辑进程;从对“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绿色发展的相关概念的哲理辨析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的价值实现途径必须是基于全社会对节约观达成一致共识,形成一种节约型的、全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才能最终达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社会发展目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积极呼吁,推动建立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 “京津冀晋蒙区域经济合作”,是五地政协提出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战略谋划。要使区域经济合作从“坐而论道”到“起而行步”,除了依靠市场配置资源外,还需要五地政府的共同努力。目前,受行政体制等因素制约,五地之间还未真正建立起合作共赢的有效机制。应积极呼吁,着力推动五地成立一个各方参加、运行有效的协调机构。这个机构应当有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要求和对区域经济活动的协调职能,以寻求区域共同利益的实现途径.引导推动五地企业开展合作。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汽车产业有效增长的方向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义国 《理论月刊》2005,(7):161-166
本文从中国经济和汽车产业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的一系列资源与环境的问题,探讨资源与环境问题对中国汽车产业有效率增长的约束及产业发展面临从“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增长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基于资源的稀缺性,提出了中国汽车产业有效增长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浅谈绿色环境税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为解决全球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的“环境退化度”问题,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得到广泛认同。世界上不少国家开始利用税收强制手段,控制自然环境退化,实施了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绿色环境税收”制度。本文从绿色环境税收的产生发展、概念种类、中国绿色环境税收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完善中国绿色环境税收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知识取代传统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土地成为区县最主要的资源。“知识革命”成为区县经济发展最为重大的变革,知识已成为区县经济竞争的战略资源。我们从管理架构系统原理“组织管控与组织架构的设计理论”协调区县经济,和谐发展,完善区县架构经济,使区县经济从变革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白洁  于洋 《思想工作》2007,(7):16-17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经济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快速发展的经济,一方面带来了地区面貌的焕然一新,另一方面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负面效应”。如何协调资源与发展,经济与环境,生态与生产的关系,已成为达旗旗委、政府“当家人”必须面对的问题。2006年,该旗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开始全面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既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实施“绿色促进计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促进计划”是政府为了应对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促使经济由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发展模式向绿色、可循环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转变推出的一揽子支持政策,包括立法保障、财税、金融、土地、消费、产业政策等,其核心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构建绿色产业结构,培育绿色产业集群,引导绿色消费,最终通过绿色改革实现绿色发展。实施“绿色促进计划”是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模式,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夺取绿色产业和绿色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周新辉 《前沿》2005,3(9):25-27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并作出了科学回答,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的创立,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确立了新的走向,将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作为社会意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它对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巨大的精神主导与支柱功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找到了新的起点和动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为当代中华民族凝聚力找到了新的支点;它提出的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夯实了基础;“一国两制”方针则为国家统一与民族凝聚找到了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10.
凌云 《今日浙江》2008,(13):40-41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今后5年,是浙江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5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将放在改善发展环境和增进民生福祉上,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之一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将立足于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付出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问题,寻求缓解能源资源对我省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瓶颈”制约和用地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山清水秀、可持续发展的新浙江。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能源安全观经历了从“自给自足”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转变,能源安全政策也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重建能源工业”的保障政策到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通过“走出去”战略实施能源安全“双保障”政策;从“开源”与“节流”并重的综合性保障机制到积极关注“提能增效”“保护生态”的安全保障新策略,再到如今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保障体系,我国能源安全策略始终立足于国内的能源资源禀赋和国内外形势不断调整和完善,为维护总体国家安全,实现能源、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谭军 《群众》2014,(9):17-18
绿色发展是破解矛盾的总突破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一部署标志着中国进入到了绿色生态文明时代,标志着破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要从绿色发展着手。绿色发展是关系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强调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3.
湖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七山一水二分田”构成了我省基本的自然资源特征。山区农业经济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人口迅速膨胀,资源配置失当,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环境失衡严重地阻碍了山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因此,山区农业经济发展要着力推进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逐步将高投入、高消耗的发展模式转变成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农业经…  相似文献   

14.
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普遍带来环境恶化问题,引起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环境与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也引来环境恶化问题,但经济发展也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环境与经济既对立又统一,解决好两者的关系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环境与资源是公共产品,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激励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构建完善的资源和排污许可的市场交易体系,实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才能促进环境保护、经济增长二者的协调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凤岐 《现代领导》2008,(10):36-36
“和谐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黑龙江省庆安县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以“四大建设”为强县动力,努力打造“一县三区”(一县:即全省综合实力上游县:三区:全国绿色经济示范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全省人居环境示范区),用发展的目标凝心聚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困难,用发展的成果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发展集中反映了人类的进步与文明,但同时又集中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发生的一切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表现为生态问题,仅从单方面去审视和处理这些问题是不行的.从旅游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出发,对当代旅游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以期旅游城市的建设与生态经济的发展能够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05,(1):16-16
2005年春天,一些省市的G D P将由传统的“灰色G D P”改为“绿色G D P”。即在计算G D P时,发展经济过程中被牺牲掉的自然资产、环境资源将从G D P指标中扣除。一年半到两年之后,绿色G D P将取代传统G D P成为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主要指标。据了解,2003年,我国G D P增长达到9.1%  相似文献   

18.
追求绿色GDP     
传统的工业文明在创造越来越多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资源、环境和其它许多制约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有着明显的缺陷。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及“五个统筹”的要求,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也是在我国推行绿色GDP核算的理论基础。被称为绿色GDP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一种考虑环境成本的新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这种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净产值(EDP)及其指标体系,相对于传统的GDP而言无疑是一个进步。我国开始试行绿色GDP核算,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浙江要深入推进“八八战略”的实施和“平安浙江”、文化大省、“法治浙江”建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必须按照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协调东中西、统筹南北方,多层次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同步全面小康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