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知识取代传统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土地成为区县最主要的资源。"知识革命"成为区县经济发展最为重大的变革,知识已成为区县经济竞争的战略资源。我们从管理架构系统原理"组织管控与组织架构的设计理论"协调区县经  相似文献   

2.
廖灿勇 《公民导刊》2005,(10):20-22
从去年开始,直为人大代表特别关注的三峡库区“产业空虚”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批准了国家发改委制定的《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庆市政府出台了相应实施意见,细化到各个部门确保分解任务的完成。 时近一年,库区产业发展是否有所改观?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日前兵分三路,重点对巫山、奉节、云阳、万州、开县、丰都和忠县等区县进行实地检查,同时听取库区其余区县的汇报。大部分区县已经从依靠“财政扶贫”逐步转变观念,走上自力更生“产业扶贫”之路。 经过长达周的实地检查,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组会师万州,为库区产业发展现状把脉,而“产业扶贫”已成为库区加速工业化无可争议的秘诀。  相似文献   

3.
十六大以来,西部民营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已经从过去的“拾遗补缺”身份发展成为西部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活跃市场的“兴奋剂”、扩大就业的“蓄水池”,民营经济成为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重要依托。在当前制约西部民营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地方政府行为已成为关键性变量,政府规划、组织和协调水平甚至决定着民营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和质量。规范和优化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经济已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转变。知识作为一种独特而又无限的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企业的发展逐渐从依靠资本积累转向依赖于知识积累与更新,知识管理开始作为企业管理的新模式而悄然兴起。"知识型"企业崛起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企业开始迎来新的变革。美国华盛顿大学管理学教授威廉·哈拉尔曾在《未来学家》杂志上撰文预言,在21世纪的头十年中,美国很可能出现"知识型"经济,一代懂得在网络等高技术条件下组织生产的知识型企业家亦将随之崛起。这一趋势将促使企业发生重大变化。首先,知识型人员…  相似文献   

5.
凌慧 《中国妇运》2011,(2):31-33
组织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妇联组织资源相较于一般组织而言,还是相对丰富的,从来源上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党政资源、社会资源、自身资源。对这三类资源的开发和运用,上海妇联组织近年来已积累了相当多的实践经验,特别是2003年以来的“百万家庭网上行”、“两病筛查”等市政府承办的实事项目以及“温暖送三岛”、“姐妹情”、  相似文献   

6.
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家庭就成为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被称为“细胞”组织。从50年代中期,为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保证国家的经济建设,从基层发起以评比为机制的五好家庭建设,逐渐成为妇联传统的特色领域。多年过去了,伴随社会进步和发展,特别是社会体制的变革,五...  相似文献   

7.
宁波柔性引才引智创新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的出现,人才已成为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在2l世纪资源稀缺与资源共享的综合作用下,一个国家和区域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其对知识创新资源的开发利用。随着我国体制改革深化、经济转型和科技不断发展,人才与户籍、档案、单位隶属关系高度统一的刚性约束逐步软化,人才资源的流动已经越来越灵活多样,这种“不求所在,但求所有;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形式称之为柔性引才。  相似文献   

8.
自本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信息网络的联通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提高了经济活动过程中知识的密集程度,引发了经济机制、产业结构的变革,于是出现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一词是由经合组织(OECD)于1997年初在其年度报告《1996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提出的。报告指出“知识经济”这个术语来自于对知识和技术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充分了解,体现于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该组织认为知识经济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科学和技术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2、信息和通讯技术在知识经…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县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提升,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部署的实施,必将推动区县经济更加蓬勃地发展,与此同时也衍生出了巨大的金融需求,为金融业特别是区县农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和发展壮大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董林 《北京观察》2011,(1):14-15
随着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步伐加快和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的总体需求,“高端产业兴区、绿色生态立县”纷纷成为京郊各区县发展低碳经济的主打招牌,而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1.
马云泽 《桂海论丛》2006,22(3):38-41
技术是产业发生和发展的先导,技术结构变革是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因,建立在知识与技术基础之上随着技术变化而变化的产业结构变革被称为“产业结构软化”,因此技术变革就成为了产业结构软化的本源。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只有以世界新技术革命为契机,努力提升产业结构软化度,积极主动地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才能真正成为“技术强国”、“产业强国”,乃至“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知识经济在西方成为热烈讨论的问题,值得我们特别重视。根据西方报刊发表的文章和国际组织的某些文件,他们所说的知识经济,简单说来,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基本内涵是:它是以人的智力资源和脑力劳动作为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的经济,是以知识的创造和...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科技的日新月异,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行业竞争的加剧,客户因有多种选择而导致的忠诚度下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与日俱增的威胁,已成为促使企业主动变革的力量,企业对前瞻性的要求亦日益迫切。如何提高组织的预测力,如何构架预测商业模式,如何驾驭与运用对自己的顾客、流程、资源及公司资产的信息,以确保公司长久的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造业的发展,为全世界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资源大量耗费和环境不断污染已经空前严重,危及人类在新世纪的建康和生存。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一场绿色变革浪潮正席卷全球,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新世纪的主导。  相似文献   

15.
由于全球经济的信息化.企业竞争优势从掌握自然资源转为掌握信息资源与智能知识.企业经营重点落在发展与掌控核心竞争力上。伴随和适应网络经济的发展,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与社会化管理应运而生.引发组织理论和管理理论的变革。西方管理界正试图突破传统企业管理观念的束缚.致力于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的探索和研究.而社会化管理模式正以其成功昭示了企业模式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面对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知识经济快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形势,对知识和智力资源的创造、占有和运用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关键作用已日益成为大家的共识。尊重知识产权,鼓励自主创新,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制度,从而持续有力地推动知识和智力资源实现从创造到应用的良性循环,正成为各国、各地区追求的重要目标。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我省的“十一五”规划中,都特别强调要重视知识产权问题,加强  相似文献   

17.
高红  王翔 《长白学刊》2023,(3):121-130
社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是我国社区发展的现实需要,社会组织结构性缺位与治理功能欠缺已成为制约其有效协同社区治理的主要瓶颈。日本社区营造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从开启到发展及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从日本社区营造的实践逻辑来看,政府提供“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加强非营利组织培育发展以及促进市民参与等是日本社区营造成功的重要保障。日本社区营造成功的基本经验是注重对非营利组织赋能,并使其成为社区营造的主体力量。“新公共性”理念、《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以及“协动政策”是日本培育非营利组织发展的主要经验。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及发挥其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亟须政府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推动社区公益创投与社区基金会政策创新,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与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8.
“文化建设”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核心课题,对这一点可以从“文化”的知识和价值两个层面来理解。工业化的发展是知识不断扩大再生产的过程,到今天即将步人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已逐渐居于社会生产的核心地带,工业化以来,它一直处于由资本与市场推动成长的过程,今天它已加速膨胀与扩张,日益使社会趋向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上下联动”是市人大常委会四大重点监督工作的一道“特色菜”。年初,市人大城建环保委组织相关业务培训活动,向各区县人大部署水环境保护检查任务。此后,区县人大积极响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保护水源、污水处理、废水治理、综合整治等方面入手,切实保护水环境。行动中,亮点频现。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人是传承知识的载体,人的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因此,工业经济时代的“物质本位”转变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和人的能力本位”,保护和寻求人的价值和尊严成为时代的主流。所谓以人为本,它强调的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