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有人说,存在银行的钱最安全。其实,如果储户不小心,存在银行的钱也会不翼而飞。2004年7月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历时500天,侦破了一个特大系列金融凭证诈骗案,摧毁变造银行卡犯罪团伙1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3人,破获系列变造银行卡案件153起,缴获制卡工具5套、变造的银行卡及存折1000多张(本),涉案金额1500多万元,是我国建国以来打击变造国内银行卡犯罪活动中涉案人员最多、涉案金额最大的案件。  相似文献   

2.
社会已经进入了"卡时代"。使用银行卡存取款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从法院审结的各类案件上看,出现卡内存款丢失问题,主要就是由于犯罪分子利用了持卡人的银行卡密码,因为银行卡的密码如同钥匙,没有钥匙开不了锁,同样,没有密码,即使有银行卡也取不出钱来。而在能够得知银行卡密码的人群中,被忽视的往往是持卡人的好友。为此,请你务必不要向好友泄露银行卡密码。  相似文献   

3.
金秋 《法制与社会》2012,(10):249-250
骗取被害人信任,获得行李保管权后将行李盗走,并用被害人的银行卡取款.这类案件如何定性有多种不同意见,是盗窃、诈骗、信用卡诈骗还是侵占,是一罪还是数罪,是否属于想象竞合或法条竞合,本文将对此做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信息的飞速发展,银行卡得以广泛应用。银行卡的使用确实给人们带来了便捷,但不时出现的"克隆银行卡"案件则令人忧心。不法分子将他人的银行卡非法复制并盗用,随之引发的储蓄存款合同纠纷案件让人深思。然而在各地的案件中对于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案件在责任认定、责任承担主体、银行和储户之间的利益分配上均有争议,各地法院的裁判结果各不相同,在法律制度和理论层面上也没有统一一致的意见,所以笔者拟对这类案件的民事责任方面做些浅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银行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使用,伪造银行卡交易引发的案件不断增加。但是,法律法规对伪造银行卡交易案件的法律适用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民事案件出现了刑民交叉的问题,民事案件是否可以独立于刑事案件  相似文献   

6.
“一元钱诉讼”与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一元钱诉讼” 本文的分析将从一个个案开始,这就是发生在1998年的“一元钱诉讼”,案件基本情况如下: 1998年,家住山西省的消费者A在北京旅游期间在B书店购买了一本图书,回到住所后发现该书缺页,遂乘坐公共汽车返回B书店,要求换书并赔偿因此支出的一元钱路费。B书店同意换书,但拒绝支付一元钱路费,理由是无此法律规定和行业规定,无法下帐。A遂到该区消费者协会投诉,区消费者协  相似文献   

7.
司马文 《检察风云》2013,(13):28-29
姓钱与金钱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有人姓钱不爱钱,有人姓钱偏爱钱,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原副区长钱增宏就是个爱钱的主儿。他为官几十年,让人称道的政绩没有几件,可受贿捞钱的"成绩单"却是门门优秀。钱增宏捞钱只恨聚无多,捞出了名,人们便送给他一个个与钱有关的"雅"号,什么"钱扒子"、"钱篓子"、"钱串子"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8.
中原 《法庭内外》2009,(2):35-37
一储户因在存款路上钱被抢而状告银行,结果被法院判决败诉;一储户到银行存款时遭抢而状告银行,结果赢了官司。近乎相同的案件,为何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判决?请看——  相似文献   

9.
银行卡明明在自己手中,卡里的钱却被人偷走了——原来,一伙骗子在得到密码后,复制了银行卡,偷偷把钱转走了。案发后,失主将银行告上法庭。几个月官司打下来,双方各执一  相似文献   

10.
陈甦 《法学杂志》2022,43(1):37-53
对于银行卡盗刷纠纷的法律处理,在迄今为止的司法实践中基本是沿着合同法思路展开。这种惯常思路固然能够给当事人以法律安抚而致银行卡应用实践以法律秩序,但实际上是以耗损效率和弱化公正为代价的。银行卡是代表持卡人财产权利的资格证券,因其使用中权利人识别机制的特点,相关义务人的识别义务、归责模式及免责事由均有本属规则,并非通常合同法规则所能涵盖,如银行卡上的证券关系与据以形成的合同关系相分离,对卡权利人的识别义务与卡的占有状态及持卡人的过错无关等。因此在处理银行卡盗刷纠纷的司法实践中,应当把握银行卡作为权利凭证的法律性质及应用规则,以此作为伪卡盗刷与网络盗刷的本质区别,并由此展开银行卡盗刷案件的情形类别设定及相应处理规则。  相似文献   

11.
考察诉至法院的案件可以发现,关于非公开信息披露的争议远比公开信息披露的争议多,涉及存贷款业务、理财产品、银行卡服务等各方面。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立法对信息披露规定不够细致,不同的法院在定性、责任分配等上面存有区别,为此需要司法机关及立法机关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进行更细致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李力 《法学研究》2015,(2):176-191
关于秦汉律所见"质钱",现有的契税说与抵押(或担保)之钱说,均存在疑点,难以成立。"质"是秦汉律中债的一种担保方式。以《说文》"以物质钱"的解释为据,并参照文献所见南北朝时期有关质钱的记载,可以推测,秦汉律所见"质钱"是因官府(债权人)占有民(债务人)之物以保证其借贷而产生的,是官府在借贷期限届满时所收到的、由民交来的款项(本钱与子钱之和)。中国古代"以物为质"担保制度的出现,因此被提前到战国时期秦律之中。由此可以窥见早期中国法中担保制度及其在当时社会运行实况之一斑。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现代经济发展,银行卡的使用越来越频繁,银行卡被盗刷案件也频频发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法律问题。由于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的缺失,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如:银行卡被盗刷后,  相似文献   

14.
巧计捉骗犯     
<正> [原文]汉慕容彦超为郓帅日,置库质钱。有奸民以(亻为)(?),(?)觉。(?)超阴教主吏夜穴库垣,尽徙其金帛于他所而以盗告。彦超即榜于市,使民自占所质以偿之,民皆争以所质物自言,已而得质伪银者,执之服罪。  相似文献   

15.
陈燕炳 《政府法制》2012,(29):13-13
唐朝临安人钱镏,出身布衣,家境贫寒,长大后以贩盐为生。后来,钱镏跟随唐将董昌征战疆场,英勇善战。公元893年,钱镏出任镇海军节度使。  相似文献   

16.
2004年8月份以来,深圳市公安局梅林派出所辖区储户银行存款被盗案件频发:8月,林xx、张x、李x的银行卡接连被调换,均被盗存款数千元;9月,申x被骗走银行卡后存款被盗1万余元,汤x娟被骗走银行卡和密码后存款被盗近4万元; 10月,李x、言x、林xx、周x珍的银行卡被调换,被盗存款数千元至上万元不等;11月,连续发生田xx、葛xx、魏xx、刘xx、邓xx、刘xx的银行卡被调换、存款被盗案件……接到群众报案后,派出所刑警中队搜集了大量证据材料, 对辖区银行等部位进行了重点布控。11月20日18时许,当赖x红等8名犯罪嫌疑人在某商场一银行柜员机处盗窃王x的银行卡和窃取密码、准备实施盗窃银行卡内现金时,被伏击民警当场抓获,该辖区多起同类案件随之一并告破。  相似文献   

17.
近期银行卡短信诈骗出现升级版,以前的短信骗术多为谎称“您的银行卡在某处消费××元即将扣除”,诱使持卡人拨打短信中指定的电话号码套取卡中的信息。如今利用手机短信进行银行卡诈骗的案件又有抬头,并且诈骗短信花样翻新,更具欺骗性,如出现的新诈骗手法有:“紧急通知:尊敬的银联卡拥护,近日发生多起银行卡资金被盗案件,您的银行卡尚未加密,请速升级加密。银联技术科热线:010-51262170。”对此,中国银联提醒,银联从未发过类似短信。持卡人收到可疑短信应通过发卡银行或中国银联客服电话95516查证核实。未经查证核实前,请不要与短信提供的…  相似文献   

18.
“克隆”卡案件中银行的民事责任承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银行卡业务的迅速增长,克隆银行卡犹如鬼魅般悄然出现。这些克隆卡多通过银行自助设备,窃取人们的银行卡卡号与密码,在真正的银行卡与储户并未分离的情况下,利用伪造的银行卡将储蓄账户上的资金取现或转账。进入2009年以来,克隆卡案件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发生,并呈持续高发态势。克隆卡的出现,严  相似文献   

19.
王鲁艳 《法制与社会》2010,(34):147-148
银行卡业务在全球迅速发展的同时,银行卡款项被盗的事件越来越多,银行ATM业务开始遭遇安全风险的考验。一些不法分子在银行卡出入口安装读卡装置窃取银行卡信息和密码,随后复制银行卡并将资金取走。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为我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困扰我们的生活。本文将结合案例从持卡人与银行的法律关系、举证责任对此类案件进行分析,探讨问题责任,探寻维权办法,减少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案件的定性,都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离开这个原则,就不可能准确定性。但是,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多样的,而法律规定却是比较抽象的,因此,在分析具体案件过程中,就必须紧紧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保证认识的准确性。分析张谭之案件就应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