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世靓 《前沿》2014,(3):88-90
快速城市化引发各种“城市病”和近十年一系列城市内涝事件的诱发、催化作用,是城市内涝防治政策出台的问题源流;我国政府意识到城市内涝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城市管理和城市化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内涝防治政策出台的政治源流;官方与非官方参与者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建议,是城市内涝防治政策出台的政策源流;“7·21”北京特大暴雨致死79人引起全社会极大关注,成为直接催化剂开启了政策之窗,促成我国城市内涝防治政策的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2.
<正>经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石家庄市城市排水管理条例(试行)》8月1日起施行。据悉,这是河北省第一部城市排水管理条例。针对城市发展"重地上、轻地下"的问题,条例在规划层面作出要求,明确提出编制城市排水专业规划、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要求,规定城市排水专业规划的编制,应当根据城市人口与规模、降雨规律、暴雨内涝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内涝防治目标和要求,充分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提高雨水滞渗、调蓄和排放能力。明确以自然生态滞渗是条例的一大亮点。条例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应当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增加绿地、砂石地面、可渗透路面和自然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单个省份中实力均衡的两座城市被称之为"双子星"城市。"双子星"城市本着传承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有利于消除两极分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充分释放"双子星"城市区域发展活力,应科学规划挖掘其区域发展潜力,把握区域平衡发展关键,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雨果的话言犹在耳。而在今年几轮暴雨的袭击下,我国部分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多个县级以上城市一度进水,城市的"良心"岌岌可危。这个消息有人早已见怪不怪,每年发生的内涝几乎已经成为城市常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1,(8):4-7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雨果的话言犹在耳。而在今年几轮暴雨的袭击下,我国部分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多个县级以上城市一度进水,城市的“良心”岌岌可危。这个消息有人早已见怪不怪,每年发生的内涝几乎已经成为城市常态。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设理念从追求建筑艺术、室内艺术、园林艺术,到海绵城市,一直在城市开放与生态保护间寻找平衡.直到热岛效应、城市内涝等城市生态问题扑面而来,人们对城市生态文明的反思开始付诸行动.以遵循生态优先,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为突出特点的海绵城市成为全新的思维角度和行动方式. 去年底,住建部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从技术层面指导全国各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为海南特别是海口、三亚打造热带特色城市雨水系统,有效破解城市内涝等突出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7.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6月以来全国遭遇内涝的城市多达14个。如此严重的问题,是今年独有吗?答案是否定的。住建部2010年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过一次城市内涝调研。结果显示,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都曾发生过内涝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如此大面积的内涝问题呢?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的外交角色被日益广泛的跨国流动和社会参与所激活,城市外交正成为一种新的外交形态。青岛是我国最早开埠通商的城市之一,在对外交往方面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改革开放以来,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和经济强市,青岛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对外交往日益活跃。目前,随着被国家确定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青岛应在结交友好城市、经济"引进来"和"走出去"、科技人文交流等方面加强建设,以开创更具活力的城市外交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正城市暴雨内涝已成为我国城市安全发展的重要挑战,全球变暖触发更多暴雨事件以及城市建设未遵循自然景观地理格局等原因导致我国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对此,我们应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制定、科学规划地下空间建设、精细化研究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气象巨灾监测预报预警体系等提高应对城市暴雨内涝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全周期管理"意识是指城市治理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将城市治理视为一项系统工程,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和城市治理逻辑,把握城市治理的整体性和周期性,并采取与全局相一致又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此,应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增强"全周期管理"意识,在城市治理过程中践行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正一、"大排水"理念得到共识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系统承载着卫生防疫、内涝防治、污染减排、水环境改善的基础功能,是维系一个城镇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多年来,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领域一直缺少一部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2014年1月1日,《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出台,对城镇内涝防治、海绵城市建设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使我国城镇排水与污  相似文献   

12.
从2014年第1期开始,本栏目增设"城市品牌"子栏目,与清华大学城市品牌研究室合作,旨在探讨、研究品牌文化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探讨了城市CIS系统在城市品牌塑造中的作用,对城市CIS系统的城市理念识别、城市行为识别、城市视觉识别进行了阐释,论述了通过城市CIS战略挖掘和重塑城市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功能,并提出了导入城市CIS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面临着城市帝国主义和城市文化霸权的殖民,城市文化安全是国家文化安全中需要强调和加强维护的文化战略问题。城市文化安全的维护在其关键意义上必须坚守城市发展的自我坐标而不是他者坐标,确立城市的文化自主、文化自觉、文化内生而不是城市的文化依附。中国城市文化安全的维护和应对,要加强国家文化战略中的"城市自觉"与"城市自信",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更新,构建中国城市标准和价值体系,不断探索创新城市文化安全维护的体制机制,通过"城市输出"等战略转型更好地促进中国本土城市系统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口不断膨胀、雾霾内涝频发、暴恐等极端现象越来越多,我国城市公用事业运行压力日益增加,城市管理的复杂性不断提高,城市运行的安全形势越发严峻。因此,我们不得不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反思并回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城市运行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是什么""城市运行的安全性如何保障""我们的城市应该怎么运行管理""城市运行安全管理的有效模式到底是什么""解决当前城市运行的  相似文献   

15.
罗竖一 《中国减灾》2011,(15):17-18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6月以来全国遭遇内涝的城市多达14个。如此严重的问题,是今年独有吗?答案是否定的。住建部2010年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过一次城市内涝调研。结果显示,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都曾发生过内涝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以“三台合一”为契机大力推进城市应急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10必须与时俱进,实行110、119、122"三台合一",建立城市应急机制已势在必行.当前城市应急机制建设中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机制尚未完善、立法相对滞后、特服号码过多、经费装备没有保障等问题.为此,要采取统一接警、分级分类处警的模式,统一特服号码;要切实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党委、政府对城市应急机制建设的认识;要大力加强对城市应急机制建设的宣传教育;要加快有关城市应急机制法律法规的立法步伐;要设立地方应急处置领导机构,加强对应急机制建设的指导;要加大投入,确保城市应急机制建设所需经费.  相似文献   

17.
周长生 《中国减灾》2011,(21):46-47
近年来,因暴雨或集中降雨而引发的水灾越来越频繁,其灾害结果已渐渐由农村向中心城市蔓延,城区内涝现象严重,防灾减灾形势也越来越严峻。集中发威的"城市病"2011年6月以来,我国很多地方遭到强降雨袭击,杭州、深圳、南昌、北京等多个城市遭遇"内涝"尴尬。接二连三的城市,在倾盆大雨之后,汪洋一片,暴雨无一例外的造成了严重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我有幸和林荫茂、严诚忠两位代表作为召集人,与另外13位上海市全国人大代表一起组成第二调研小组,以"完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机制"为题,开展深入调研,体会颇深。调研主题贴近民意。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城市运行的"命脉"、经济发展的"引擎"、民生保障的"基石"。但是在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同时也伴生了一系列的"城市病"—一市政地下管网建设薄弱、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滞后等等。城市内涝、交通拥堵、  相似文献   

19.
2012年7月21日,一场大暴雨肆虐北京,全市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多处受损,经济损失严重。北京的排水系统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脆弱性显露无遗。因此,必须大力提升北京以及国内其他城市的防范涝灾能力,不断加强城市地下管道的建设和配套管理,完善城市内涝防御应急体系建设。美国在城市地下管线运行管理方面有值得借鉴之处,特刊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城市暴雨导致的内涝严重影响城市建设与民众生活。如何应对内涝灾害?较多的人从城市基础建设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从硬件建设的角度出发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然而,有效应对内涝灾害还需要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从加强应急管理这个软件的角度,从强化预防与预警机制建设出发,探讨公安机关在应急管理的预防与预警中如何发挥职能作用,强化信息收集与传递,拓展信息的发布途径,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甚至避免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