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往今来,在治国理政中,立法虽难,执行更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首要的问题是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能力是国家运用制度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事业和生态建设的能力,其核心就是制度执行力。根据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和我国现阶段国家治理现状,目前提高制度执行力应在制度设计中坚持公正性,体现制度理性;以制度的恰适性,提升制度认同性;以制度创新和制度优化提升制度执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正>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文化制度建设的两个层面。依据俞可平的观点,其中文化治理体系侧重顶层设计,关注宏观法律制度的构建;而文化治理能力则偏重制度的执行,制度的效能。就制度建构层面讲,推进国家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是要协调、安排好文化领域中政府与市场、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形成合力的制度体系;就执行的层面讲,是要形成灵活高效的制度运行机制,运用先  相似文献   

3.
周文彰  宋歌 《人民论坛》2020,(26):46-47
执行在制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既表现为执行是制度的内在组成部分,是制度发挥治理效能的不二法门,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只能在执行中实现;也表现在同一个制度由不同的执行者执行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必须重视和优化执行,把执行当作制度的生命。未来,我们应抓好制度执行这一关键,确保制度执行到底、各项制度落到实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完善。  相似文献   

4.
政府执行力文化是政府政策执行的核心,是提升政府执行力的精神动能和思想文化保障,只有它不断适应内外环境变化,才能够推动政府执行力朝高效、良序方向发展。随着我国治理现代化进程推进,对政府执行力水平要求逐步提高,传统政府执行力文化中消极因素,则成为政府执行现代理念培养的阻碍。为了更好契合当前治理现代化时代命题,提升政府执行效率和质量,应从重塑执行理念、完善执行制度和提升执行人员素质三个方面来积极培育现代化的执行力文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制度意识是制度执行的前提。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制度意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当前强化领导干部制度意识依然存在来自思想文化、制度体系、政治环境和教育培养等方面的一些阻碍因素。因此,新时代强化领导干部的制度意识,需要加强制度教育,优化政治生态,强化实践历练,开拓认知视野,形成强化领导干部制度意识的强大动力,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6.
乡村治理的复杂性造就了基层政府公共政策过程的独特场域。H县火化政策执行经历了政府运动式治理、村民消极软抵抗到政策隐性终结公开化的变异过程。这一过程演绎着府际关系、政府与社会关系、基层官员与乡村共同体关系相互影响的复杂场景。政策细化中的乡村文化融入是基层政府政策执行的必要条件。一旦缺失将引致基层官员的身份困境,成为乡村治理中政策执行变异的决定因素。协商民主的议事规则有助于通过增进公民参与,将乡村文化习俗融入政策细化,促成正式制度与非正式规则、习俗的互恰,为乡村治理中的政策执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对监狱相关极端个案的关注推进了监狱工作社会化和深刻反思监狱治理体系建设的进程。监狱刑罚执行工作应主动适应新媒体监督形势,推进减刑信息公开从半遮半掩转为充分全面,推进减刑制度设计从高频低效转为低频高效,推进刑罚执行地位从边缘地位转为工作中心,从而回应民众对新时代刑罚执行透明、高效、公正的更高期待,以刑罚执行深刻变革推进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前进》2019,(12)
<正>强化制度意识,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全会强调:"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全体党员干部应把增强制度意识,作为奋进新时代的必备素养,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加强制度的执行监督,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践告诉我们,制度再好,如果缺乏执行力,就形同虚设。强化制度执行力,保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执行到位,是深入推进铁路安全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铁路持续安全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铁路面临的长期、紧迫的工作任务。一、从优化执行安排上强化安全生产制度执行力执行安排是指安全生产制度执行的目标任务、工作流程、实施重点、责任对象、推进措施等组织领导、指挥协调工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之一,国家治理公平化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公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国家治理公平化的实现需要建立在国家治理制度的公平化基础上,包括政治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公平化、经济制度和市场体系的公平化、社会治理和保障体系的公平化、政治文化和价值观系统的公平化。  相似文献   

11.
从风险防范视角来看,“救火式”治理现象,有政府参与治理的价值取向、预防文化、能力建设、配套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加强治理体系的整体设计、政府和人的能力规范化建设应成为完善治理体系架构设计的重点;在治理工具选择上,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通过在治理中导入风险管理来完善自身的治理体系,全面政府风险管理制度设计应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质是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体体现为党运用国家制度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能力的现代化,党的执政能力与国家治理之间有着内生的逻辑性,双方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唯有实现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党才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真正发挥好领导核心的作用。适应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系统工程,应从提升对制度的建构与执行能力,从制度和组织层面加强政党自身治理,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等方面下功夫,从而达成党的执政能力提升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国家治理现代化重在提升制度执行力。政府作为制度执行主要主体,是提升制度执行力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制度执行力不断提升。但在制度执行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执行主体执行意愿不强、执行时效迟缓、执行精准度不高和执行绩效打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制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执行主体综合素质不够高,体制机制不健全,执行环境欠佳等。要提高制度执行力,需做到: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性;提高执行主体的能力素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执行机制;优化制度执行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从风险防范视角来看,"救火式"治理现象,有政府参与治理的价值取向、预防文化、能力建设、配套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加强治理体系的整体设计、政府和人的能力规范化建设应成为完善治理体系架构设计的重点;在治理工具选择上,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都通过在治理中导入风险管理来完善自身的治理体系,全面政府风险管理制度设计应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2.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  相似文献   

17.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与制度失调密切相关。具体言之,外在制度的不协调以及内在制度的文化堕距致使人们的生育意愿仍以男孩为主。因此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就需要从制度入手。这就需要发挥制度的奖惩功能;制度在制定、执行时应通盘考量;必须发展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要议题,全会报告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这表明,推进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坚持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促进乡村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由于文化具有基础性、指引性功用,其对乡村民众精神价值的塑造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文化治理也就成了乡村振兴得以实现的一种基本方式。具体而言,乡村文化治理就是政府立足文化的视角,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激活文化塑魂育人功效,更好地发挥文化的正向激励作用。强调人民中心地位,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为了达致乡村民众文化福利供给、乡村文化精神塑造的目标,乡村文化治理的制度构建起着根本性、全局性、权威性、稳定性与持久性的作用。因此,阐发乡村文化治理制度构建的价值意蕴,直面乡村文化治理制度构建的现实挑战,明晰乡村文化治理制度供给与制度构建的主要向度,必将为乡村振兴的实现与乡村善治的确立提供文化的柔性之力。  相似文献   

20.
谷昭 《群众》2020,(2):15-1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提升制度执行力,前提是要强化制度意识,强化对制度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内化为尊崇制度、敬畏制度、执行制度的自觉。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强化制度意识,对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具有重要价值。强化制度意识,必须自觉尊崇制度。《资治通鉴》有云:“经国序民,正其制度。”这强调了严明的制度在治理国家事务中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