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陈诗达 《今日浙江》2006,(17):35-36
浙江从1994年开始实施劳动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来,全省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为我省经济的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制造业加速向我国转移,以及企业改制逐步到位,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外商来华投资热情不减等,我省经济步入了新一轮的快速增长周期,与此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呈现爆发式增长。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目前我省技术工人队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结构上都与经济快速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如技术工人总量不足、技术工人结构不合理、就业压力与技术工人短缺并存、技术工人供给渠道狭窄等现状。对此…  相似文献   

2.
胡丽娜 《长白学刊》2023,(1):113-122
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装备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硬件”支持,既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当前,国际经贸环境不确定性和国内资源环境约束持续增加,深刻影响装备制造业在关键环节和部分细分领域的转型升级进程。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技术创新“卡脖子”问题较为突出、产业内部结构失衡与供需结构矛盾并存、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绿色化转型迫在眉睫、巩固提升装备制造业全球市场地位十分迫切。据此,从财政政策支持的角度,要注重增加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财政政策支持力度与政策结构优化并重;财政收支政策支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过程中,应避免政府“看得见的手”变成“闲不住的手”,坚持“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双管齐下;充分考虑装备制造业产权性质、行业特征以及区域差异等异质性因素,统筹财政收支政策作用方向、强度、周期和时滞等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创新"、"升级"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持续增长的成本压力,各级政府也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政策。当前,助力技术创新的产业政策仍在进一步探索、完善中。融资成本相对高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匮乏。技术创新,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由于前期投入大,风险  相似文献   

4.
过去20多年,制造业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以上,创造了财政收入的一半,并吸收了近1/3的城市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制造业也是中国商品出口的主体。但中国制造业主要是贴牌生产,赚取加工费,在出口贸易中有一半左右属于加工贸易。因此,有专家认为中国制造业如果不加快产业升级将有沦为世界蓝领的危险。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可能沦为世界蓝领的原因,在分析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国制造业避免沦为世界蓝领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数以亿计的普通人脱离了贫困,制造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球中国制造的阶段。国家实力显著增强,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仍在以中高速发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经济的一些内外矛盾也在不断积累。产能过剩、债务迅速增长、房价高企和外部经济环境恶化都  相似文献   

6.
IT产业泡沫的破灭,使世界经济发展失去推动力。世界经济的增长需要寻找新的力量。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因素。武汉经济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制造业的持续发展。武汉对制造业的正确定位,选择与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相对应的高增长行业是关键,引进外资和扩大出口是重要条件,注重产业积聚、延长产业链、构筑企业群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加快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必须将制造业作为一个关键领域和重要支撑。转型升级的根本要求是使制造业从产值型、速度型和数量型的增长转向效益型、结构型和质量型的发展,并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制造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且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演进,也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持与互动。  相似文献   

8.
管哲 《今日浙江》2013,(11):24-25
在浙江的发展理念当中,GDP要增长,但必须"绿色增长"。于是,浙江走出了转型升级调结构、创新驱动增动力、节能减排促发展这三步棋。转型升级,产业体系由"轻"转"重"轻工业独大,"低小散"当家,曾经是浙江经济活力之源。当活力之源遭遇"发展的烦恼"后,浙江果断从"轻"转"重",扶持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传统行业要提升改造,约60%的投入都在装备更新上;新兴产业的崛起更需要装备制造业先行。"本着这样的思路,浙江出台《关于推动现代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的若十意见》,规划了8个现代装备高新区、30个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引导相关企业集聚发展,将“块状经济”逐步提升为“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9.
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是促进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施质量强国战略的应有之义。通过构建产品、市场、产业三因素评价框架,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变化趋势,并从国际市场竞争绩效和产业增长质量两个维度比较了中国与德国、日本这两个世界制造业强国在制造业发展质量上的差距,进而提出要从质量监管、市场竞争、产业增长三个方面发力,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供给质量,显著增强中国实体经济质量优势。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我国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动力发生变化,东北地区制造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提升发展效益、增强质量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经济新常态下东北地区制造业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困境,"两难挑战"和"双端挤压"压力并存,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步伐缓慢,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的接续支撑能力不足,制造业产学研协同发展的局面尚未形成,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东北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打造区块链新兴产业生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重塑人才资源优势,推进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推动东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东北地区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1.
王建文 《乡音》2021,(3):26-26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业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装备制造业不断提质升级,对拉动全省工业经济增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智能制造在推动我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还存在部分瓶颈问题亟待突破,"十四五"时期,应全力抢抓智能制造这一工业革命先机,推动我省由装备制造业大省向装备制造业强省迈进。  相似文献   

12.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深远影响,全球供应链可能将面临新一轮震荡和重组,我国制造业供应链也受到明显的冲击。当前中国供应链开始进入竞争优势提升期,供应链发展正面临全球资金回流、供应商本土化、产业链升级、数字化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疫情危机后加快推动中国制造企业供应链发展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高度重视逆全球化影响,对制造业供应链进行长期系统布局;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深度提升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管理能力;加强区域经济全面合作,加强制造业供应链全球布局;高度重视供应链安全建设,提升制造企业供应链弹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制造业在大力推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面临自身发展的诸多问题。本文概括性地论证了新型工业化战略是制造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同时也评述了目前该战略在实施中所遇到的困难。为探寻武汉制造业的突破路径,本文分析了加工贸易在新型工业化战略中的作用,并据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焦点人物     
“中国工人”2009年12月,美国《时代》周刊揭晓2009年年度人物。“中国工人”荣登亚军位置。《时代》的评语是: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首先应当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中国青年报》指出,“中国工人”的收入不但与其他群体相比偏低,也远远低于企业利润增长。《人民日报》则指出,“中国工人”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未来五年,沈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世界经济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我国处于经济增长周期、国内外投资高速增长、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第十二届全运会等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经济形势日趋复杂、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装备制造业压力加大、自身诸多矛盾的挑战。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时期,中国地区制造业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调整,沿海制造业份额下降、内地制造业份额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在这一转变中,出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明显趋势:制造业各行业的区域分布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主要区域先进制造业的快增长趋势已经确立;高新技术制造业成为推动各地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制造业的跨区域产业转移大规模发生。从地区角度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具有以下特点:各地因地制宜地确定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注重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支撑要素的培育;不少地区在淘汰制造业落后产能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加快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还有赖于强化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上看,应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进一步推动结构调整优化,尤其是强化沿海地区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地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许怡 《青年探索》2023,(6):65-76
中国制造业过去十年所经历的自动化升级浪潮对制造业劳动者的就业和技能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以对青年劳动者的影响最甚。本文基于对广东省实施自动化升级的制造业企业的多案例研究,区分出两种技能发展路径及其对制造业就业岗位和劳动者技能变化的影响。第一种是自动化—技能替代式路径,企业主张减员增效,推行以机器替代人工技能为导向的技能管理策略,其结果是大量技能工人岗位被取代、少量机器维护岗位得以保留的自动化生产模式。第二种是自动化—技能偏好式路径,企业在推广自动化的同时重视对工人技能的培养和提升,并建立完整的技能培养体系,其结果是在整体岗位数量小幅变化的情况下实现产能的大幅提升,技能工种类型多样化、技能型工人所占比例增加。本文认为,自动化—技能偏好式路径更符合我国发展技能社会的政策导向,有助于促进青年劳动者的就业稳定和技能提升,实现制造业产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升级。  相似文献   

18.
现代经济研究表明,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加,而以金融、租赁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作用尤其突出,其增长速度也更快,甚至超过了制造业。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生产性服务的贡献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快速、合理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而借助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应该成为有效促进吉林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现代经济研究表明,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增加,而以金融、租赁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作用尤其突出,其增长速度也更快,甚至超过了制造业。近年来,吉林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生产性服务的贡献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快速、合理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而借助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应该成为有效促进吉林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徐梅 《人民论坛》2021,(5):116-121
作为实体经济的代表,制造业是国家创新力的重要载体,也是走向经济强国的基础力量。二战以来,日本制造业快速崛起并不断转型升级,已经稳居全球制造强国之列。日本制造业强大的主要原因是:重视发展教育和培养专业化人才;注重技术进步与产品质量提升;政府给予企业以导向和政策支持,并打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企业注重现场实践及构建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国际化运营弥补了国内资源与市场的先天不足。日本的经验为中国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