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周俊敏  马海燕 《求索》2011,(5):128-129,124
文化消费内涵着巨大的善,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价值,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程度的满足,使社会的精神、文化事业生机勃勃,产业得以发展,社会的文化、知识水平大幅提高,也带来了社会的康宁。其不利于社会发展、不利于社会价值实现的方面包括娱乐功能的过度化,精神追求的相对弱化,审美意识的淡化,与自然的隔绝等。建议以更开放的伦理理念看待文化消费,促进文化消费的发展,保障文化娱乐功能的正常发挥,增加快乐总量,但要控制过度的娱乐化,避免纵欲,特别要注意对青少年的影响,注重培养文化精神,提升文化消费中的审美品位,让更多的文化消费活动回归自然,享受更多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消费文化中,"审美回归生活世界"的现象既有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又有其历史局限性。一方面,"审美回归"还原了感性的应有地位,促成了艺术向日常生活的渗透,在某种意义上为理解审美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另一方面,时下的"审美回归"停留于感官享乐的浅表层次,缺少了精神超越的维度,结果往往使人们缺乏对政治权利、社会改革等更为宏大的目标的热情,导致当代人使命意识的弱化。  相似文献   

3.
从艺术经济学的角度看,艺术欣赏(鉴赏)就是艺术消费.艺术消费是人类特有的以满足精神审美需要为目的,以艺术产品为对象的审美活动.而艺术消费过程可以具体化为感受知觉过程、理解领悟过程、情感体验过程、想象超越过程和内化升华过程,各个过程对艺术消费主体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它们共同带给消费主体深浅不同的精神愉悦和审美享受,程度不同地满足着人们的精神审美需要.  相似文献   

4.
消费文化是消费社会的必然性产物。消费文化注重于意义消费和符号价值的消费,其意义的核心指向是感受和体验性的审美活动。消费文化的审美表现,可以从商品艺术化、消费时尚化、消费景观化、消费文学文本化等四个维度进行审视。消费文化的审美优先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具有一定的限度。因此,揭示和批判其由历史、政治、经济等因素决定的局限性,是美学上的逻辑必然和具有现实意义的精神劳作。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发展趋势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由于物化隐忧加剧化、社会责任感淡薄化、奢侈消费过度化、精神文化消费单一化等精神生活失衡的特征显现,迫切需要全面考量各种现代性思想对重建当代精神生活的重要意义,推进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转化,培植强大社会化的精神力量,建立适应新的形势要求的精神生活范式,以彰显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审美人类学对美的历史性理解,一是指美是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发生的;二是指历史是美的发生基础和氛围;三是指美之为美的观念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呈现出鲜明的历史感。“羊大为美”和“羊人为美”代表了两种典型形态的审美人类学:一种是侧重生活感觉的审美人类学,一种是侧重文化仪式的审美人类学,两种形态的审美人类学都批判了美与日常生活的疏离。审美人类学的历史视野和批判精神赋予了其整体性美学和反思性美学的品格。  相似文献   

7.
精神消费与精神文明陈纯仁在我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消费在人们的生活消费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国的精神消费必须适应和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体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研...  相似文献   

8.
杨建生  吕在 《求索》2014,(8):130-136
文艺进入经济领域并转变为一种消费资源的过程与消费社会的形成是同步发展的,人们在文艺消费的过程中同步获得了审美价值和经济消费价值,同时也促成了两种价值在消费实践中不断趋于融合。这种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技术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当代虚拟现实技术及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将文艺审美活动与经济的生产与消费活动日益糅合起来,不仅促进了文艺审美价值与经济消费价值的日趋融合,而且重构了当代审美价值标准,改变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心理。为此,必须不断创造并运用新技术,最大化地将文艺消费资源纳入到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生产与消费之中,努力运用最新技术去转化传统文艺资源,积极探索语言精神文化消费向视像精神文化消费全面渗透的路径,致力于打造促进两种价值相融合的文艺表演平台,不断开拓电子化语言的文艺消费新渠道。  相似文献   

9.
薛妙勤 《前沿》2015,(1):57-60
作为低碳生活伦理基础的节俭与责任在公民的道德生活中遭遇到了难以逾越的挑战与困境。节俭伦理遭遇消费主义文化的挑战与冲击,责任伦理困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主义盛行。我们认为,要使低碳生活成为人们现实的选择和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除了坚持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逐步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需要重建消费伦理规范、引领大众审美情感,发挥官员道德示范、培育国民公共精神,创设责任实践机制、完善责任实现条件等方面进行努力,通过伦理和社会力量的引导,鼓励更多的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0.
消费是整个社会再生产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是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最持久的原动力。和谐消费就是要实现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的和谐、物资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和谐、消费主体之间的和谐、消费与自然系统的和谐、消费与社会系统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邓秋萍 《人民论坛》2010,(9):176-177
消费主义是消费异化思潮产生的思想根源,是西方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消费异化致使人本应追求的精神价值目标逐渐弱化。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建设,以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去解决生活方式中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自觉构筑抵御西方消费异化思潮的精神防线。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相比,在注重经济收入的同时,更加关注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文化权益的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消费、生活享受、精神状态、社会心理和婚恋情感等方面出现新特点的同时,也存在着精神文化生活总体水平低、群体封闭性强、文化消费"夹心层"现象明显、引导服务不足等问题。本文在大样本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现状、需求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从维护文化权益、建设公共文化、促进社会融入和人力资源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就四个突出的现实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中,适时引导城乡居民调整消费结构是一个重大课题。1996年12月5日(光明日报)发表(当前消费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一文提到:“在我国,精神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一直偏低。1995年精神文化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城镇居民家庭为8.8%.农村居民为77%。”’据计化娱乐占市体.教育消费比重更当社会未向小康.人们的温饱基本满足后,精神生活的需求必然益增多.对子女的消费开支迅速增长.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是,消费必须引导。我国有些地方富裕以后,物腩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了,但精神生活没…  相似文献   

14.
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5.
张洪彬 《前沿》2010,(14):189-192
现代社会丰富的物质生活让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选择自己的精神生活,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面对现实纷繁复杂的诱惑,开放的思想空间、无限联通的高速网络、令人沉醉的游戏世界、名利双收的速食娱乐,当代大学生如何把握住自己的精神境界,不因眼前利益迷失自我,这就需要大学生在艺术审美的学习中把握自己的审美取向,用健康的审美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拥有健全人格的充实心灵和乐观自信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精神生活物化趋势日益凸显的当代,大学生中也出现了精神“亚健康”、过度消费、攀比、缺乏担当等精神生活物化表现.这主要是由社会大环境影响、大众文化包围和网络化生活方式普及所造成的.应该积极塑造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构建核心价值观,丰富精神生活方式,引导大学生成为释放精神正能量的自觉规范群体.  相似文献   

17.
青年精神生活是由心理情感生活、道德信仰生活、文化审美生活等要素构成的一种满足和超越精神需要的存在方式.社会转型期青年精神生活遭遇了心理生活的自私化、文化生活的庸俗化、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和道德信仰虚无化等现代性困境,分析其原因在于遭遇传统社会与现代发展的脱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失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冲突、道德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强烈反差.其现代性调适与超越路径要以调适青年心理生活为基础,以丰富青年文化生活为中介,以充实青年心灵生活为目标,从内外两个维度围绕教育、制度、利益等范畴,提升充实新时期青年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与适度消费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唯一正确选择,它要求社会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实行适度消 费。这种消费具有自身的特征,即它与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满足人的需要,而不是铺张浪费;遵循代内平等和代际平等的原则;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统一;崇尚绿色消费。目前社会条件下需要采取相应对策,实现适度消费。  相似文献   

19.
精神生产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起点和基石。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认为,精神生产具有物质制约性、相对独立性、历史继承性、民族开放性和自由超越性等规律特征,精神生产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作为一项整体、系统、稳步推进的工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体系涵盖其基础目标、中心目标、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从实践理路方面审视,需要在精神生产活动的完整过程中推进共建共享共赢共富。要深化精神生产改革、优化精神分配机制、夯实精神交往基础、提高精神消费能力,实现精神生产的共建、精神分配的共享、精神交往的共赢以及精神消费的共富,使人们拥有丰盈的精神生活、积极的精神状态、进取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20.
论身体消费对青春期女生的身体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琳琳 《青年探索》2004,1(6):14-17
在消费社会中,身体消费已是一道无处不在的风景,而处于青春期的女生其身体意识正在构建当中,本文从消费社会的身体审美、消费型偶像取代传统型偶像、消费社会中的个性崇拜及消费工具的导向性作用等不同角度,结合访谈资料深入探讨了身体消费对青春期女性的身体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