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法学》2016,(1):184-193
作为一种源自西方的法学理论和方法,"法教义学"成了当下中国法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也导致了空前的争议。考察以往的成果后可以发现,经济法中的法教义学研究选择并采取了"抛开理论和体系、专注工具和方法"的学术策略。法教义学对于经济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要真正发挥法教义学促进经济法发展的实际功用,则需要立足于经济法的部门法哲学范式,着力从经济法总论和经济法分论两个层面去推进经济法知识的教义学化。法教义学之困境和中国经济法学的现实决定了未来中国经济法学理想图景的建构不是在法教义学的基础上走向"单向度的规范法学"的立场,而应以探索"经济法是什么"为出发点,从而通往哲理化之路。  相似文献   

2.
体系结构的确立对于一个部门法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传统经济法体系划分方法进行再分析,对经济法的体系结构进行再认识,推介一种从经济学的维度合理划分经济法体系的新视角,以促进经济法学理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问题及其主义——经济法学研究非传统性之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飞虎 《法律科学》2007,25(2):86-94
经济法的功能决定了经济法学研究与其他部门法相比的非传统性,经济法学研究群体对此应该充分关注.非传统性要求经济法学研究抛弃思维定势,即不能绝对地以研究民法、刑法、行政法的思路、方法和视角来研究经济法.经济法的问题不应该从民商法等法的影子中去发现并基于这种影子进行解析,我们应该基于对经济法与传统法律的差异认识,从市场经济与经济法的实践中去探寻经济法特有的"问题与主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在经济法学总论研究中的地位渐次下降 ,与此伴同的是 ,经济法学总论研究的主题增多和领域扩展。由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研究被置于过高地位 ,致使研究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阻滞了经济法学总论的成熟。我们应当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调整经济法学总论研究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的概念包括双重含义,一是指作为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二是指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研究经济法学体系是在经济立法和经济法规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我国经济法学是门新兴的法律科学,许多基本理论问题长期处在争鸣,探讨中;经济法兴起初期,又大多集中于经济调整对象的研究,而对法的体系探讨就显得比较薄弱。对法的体系研究又以经济的“纵横统一”论为基础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类:分总则和分则两大部门;有的分引言、总论、附论、分论等几部分;有的以部门法分类,按章节排;有的为了  相似文献   

6.
史际春教授     
正史际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家》杂志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5年起史教授在高校法学院系任教,199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经济法总论、民商法总论、企业和公司法、竞争法、消费者法等。1995年史际春教授获国家教委首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1998年担任"中共中央法制讲座"《社会保障与法制建设》课题组组长,2005年担任"中央政治局学习讲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经济法律制度》主讲人,2005年受聘为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反垄断法审查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史际春教授的主要代表作是:《经济法的地位问题与传统法律部门划分理论批判》(1992)、《经济法总论》(1998)、《论经济法的理念》(2003)、《"问责制"研究——兼论问责制在中国经济法中的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法学总论30年研究:关键词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斌 《北方法学》2009,3(4):54-70
经济法是现代法,极少有现代化与传统冲突的痛苦,其开放性和对新观念、新理论的强劲吸纳能力,便于从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中获得支撑。中国经济法学总论30年研究表明,在我国传统、现代与后现代的共时性存在的具体语境下,经济法总论重在探究市场与政府、经济与法律、私法与公法这三对关键词。经济法既是“有关经济的法”,又是“经济法”。认真对待经济法,就必须克服“中国式”市场与政府、经济与法律、国家与社会、科技与财政等种种挑战,介于经济私法与经济公法、经济学与经济政策、经济行政与经济行政政策、传统与现代等横切面之间进行研究。经济法应主要作为法律科学而不是法律部门,经济法理论应由“小经济法”转向“大经济法”。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角色转型,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法学向何处去”的问题,真正面向中国社会的真问题,与西方经济法学前沿理论开展有建设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经济法学产生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殊历史时期,各种先天的不足致使我国经济法学的研究始终有所牵绊,或沉溺于部门法之争,或步入"注释法学"的误区,至今尚不完善.笔者认为,经济法的研究更应注重对基础性问题的阐释,对切入基点的把握.本文将对经济法产生的背景作以简要阐释,并对经济法的研究基点问题谈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迈向法理学的中国经济法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作为现代意义上的新型部门法,其理论研究的拓展与实践的运用需要法理学的支持与诠释。经济法学基本范畴的提炼需要法理基础知识的支撑;研究范式的取舍需要法理价值的评判与证伪;研兜视(?)的拓宽亟须树立法理背景知识的支援意识,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厚重的经济法本土资源,对其施以"创造的转化"有益于当代经济法的实施。经济法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凝练、升华与方法论的变革,需要提倡并迈向法理学的经济法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遵伟 《研究生法学》2007,22(5):96-107
引言自经济法概念引入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法学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是,经济法学理论的成熟程度还远不及传统部门法如民法、行政法等,甚至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仍然是各种经济法学说争论的焦点。由于考察视角的不同,对经济法调整对象  相似文献   

11.
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成就、缺陷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80年代初以来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在确立部门法地位、经济法定性、推动经济立法繁荣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经济法理论研究在基础理论、研究对象、法制理论研究方面仍存在缺陷,今后研究中应当关注和注意到经济法学的基本范畴和体系等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争议与困惑:经济法中的法律责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纲 《现代法学》2012,34(1):186-193
经济法学界对法律责任已有20多年的研究,在法律责任的一般理论基础上形成了多种学说。在这些研究中,经济法中的法律责任的称谓、独立性问题争议尚存;对经济法中的法律责任的特点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共识;在具体责任形态方面,经济法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承继了传统法律责任,同时又以企业社会责任、缺陷产品召回、惩罚性赔偿、纠正性广告等形式展现了经济法中法律责任的特色。相关研究的争议和困惑反映了经济法学理论研究中较为普遍存在的概念术语范畴体系的矛盾冲突,这主要是经济法学非传统的新兴交叉学科特征所决定的,用"经济"一词在传统术语上贴标签式的研究进路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3.
2003年9月16日至18日,十三省市区法学会第十九次经济法学术研讨会在安徽黄山举行,现将会议提交论文及分组研讨中的观点简要综述如下:一、经济法基础理论关于经济法的主体问题。经济法主体理论制度是我国经济法学界近年来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会上,有代表认为部门法主体的特殊性不在于创造一种新的主体,而在于该部门法的调整任务、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在对经济法主体理论诸多学说分析的基础上,有代表提出了经济法主体应当划分为政府、经营者和消费者三类主体的新主张。代表们还讨论了社会中间层的经济法主体地位问题。有代表认为社会自律组…  相似文献   

14.
徐孟洲 《法学论坛》2008,23(3):26-31
中国经济法是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法律部门.中国经济法理论对法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表现为:经济法理论对公法与私法两分法局限的突破;经济法理论对传统部门法调整对象理论的更新;经济法理论对法律调整机制及其功能的拓展;经济法学提出社会本位观丰富了法的理念,是对个体本位理论的超越.经济法理论的进一步创新既需要坚持思想的大胆解放,又必须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变革的现实,还应当经受社会生活与法律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5.
“经济法”是经济法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经济法”的概念研究是经济法学总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作为概念的“经济法” ,从学术史、语言学和逻辑学等视角进行了语词缘起、范畴定位和文字训诂等三个方面探讨 ,并为经济法本体论和经济法学科论的基本范畴研究提供了相应的思路、方法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1978年至2008年,中国的经济法学理论研究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理论发展主要体现在厘清调整对象、从制度功能的视角研究经济法的地位,以"社会本位"为核心研究经济法基础理论、提出经济法学基本假设、宏观调控法制化的研究、税收法定原则与税收法律关系性质的研究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反垄断立法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次上篇:从蓬勃兴起到初步发展一、部门经济法地位之确立二、早期经济法诸学说之理论争鸣三、初步发展时期经济法诸学说之统合下篇:从走向成熟到理性繁荣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法学之重构与反思二、新时期经济法代表性学说之考辨三、经济法基础理论共识之析出作为法学领域里的一个新兴学科,经济法学因应国家改革开放而迅速崛起,并在与经济立法、经济执法以及经济司法的互动中不断实现理论突破和创新,30多年来的诸多经济法理论命题和制度建构,契合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促进了中国法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历史分期是历史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中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变革与创新进行研究,科学确定经济法学发展的分期依据至为关  相似文献   

18.
第九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于2001年11月在厦门大学召开。会议代表对中国经济法学20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对中国经济法学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并就研究中的部分前沿课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现将与会学者在本届研讨会中探讨的主要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一、中国经济法学20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对中国经济法学的总体评价  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法发展经历了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经济法理论扎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并推动着经济立法不断发展。经济法仍是新兴、发展中的科学,不论过去还是将来它都…  相似文献   

19.
转轨经济法学学说是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又一新成果,但学界也不乏对其合理性的质疑之声。因此,本文从对传统经济法观念的反思出发,通过对转轨经济法与市场经济法、民法以及行政法功能边界之划分来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这对转轨经济法学本身及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法研究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法理论研究存在着严重的范式危机.热衷于调整对象之争,而难以跃出大陆法系板块思维束缚的樊篱;迷恋于国家权力情结,而忽视了经济法与市场经济的内洽性及其与私法的相容性;陷入了经济学的帝国主义阴影之中,而无法构建经济法学自身的话语体系.经济法理论研究的拓展亟需研究范式的转型,实现从"调整对象"--"对象调整"、"权力-市场"--"市场-权力"、"经济-经济法"--"法律-经济法"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