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寻求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三重维度的和谐,其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得以确立的前提,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赖于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确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挑战,不仅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从而使重塑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成为一项极其迫切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
崔杰 《新长征》2006,(10):23-24
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即人际关系的健康和谐。实践表明,在影响人际关系的诸多因素中,思想道德建设占据重要位置。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调控手段,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调节和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民团结的强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必须对大量的价值现象作出思考,价值问题普遍存在。和谐社会中价值问题的核心是人的价值问题即人与其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得与失、义与利,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展价值与稳定价值是和谐社会中重要的价值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8,(4):31-3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二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毛公宁 《实践》2007,(8):20-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当然也包括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民族关系的和谐,既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也包括少数民族相互之间以及民族内部的和谐。和谐民族关系的核心是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与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正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特别是在以教书育人为主要宗旨的高等学府,此项任务显得特别重要。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社会秩序的和谐,最终也要归结为人的和谐。如何培养和谐的人,如何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有专长、明事理、懂和谐  相似文献   

7.
中国当代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推进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基本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养等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物质基础、社会氛围和人才支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刘志国  赵勇 《世纪桥》2011,(1):10-11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而要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应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优秀的民俗文化是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新民俗文化的发展集中体现了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多重和谐,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要和谐地发展新民俗文化,必须加大硬件支持、建立长效机制;培养优秀人才、提升文化实力;文化深入民心、塑造文明风气。  相似文献   

10.
汤海艳 《党史文苑》2009,(11):54-57
和谐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的价值观、态度、取向的一种精神性存在。和谐文化建设必须以和谐的思维方式取代对立的思维方式,处理好价值观领域里的一元与多元的关系,文化领域里的本土文化与异质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坚持文化的民族主体性,在尊重、理解传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基础上,立足传统.综合创新。和谐文化建设必将促进人、社会和世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邓敬雷 《世纪桥》2007,(3):21-23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的奋斗和努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真正地解决,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的基础上,努力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地发展,形成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生命力和优越性之所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活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蕴涵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和谐。这四重伦理关系是反映当代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特别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凸现的利益共同体之间的矛盾,进而亟需调节的、发展过程中的伦理关系。男女平等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伦理关系有着内在的相关性,协调和谐社会进程中的诸伦理关系,不仅能够促进男女平等伦理关系的协调,而且是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推动妇女运动新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从思想上消除不利于妇女地位提高的各种障碍,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全面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3.
浅论高校党内和谐与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在余  黄瑶 《唯实》2007,(5):46-48
党内和谐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高校各级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党内和谐就是要实现党员之间、党员与领导干部之间、党员与党组织之间、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之间的和谐。和谐校园建设应该用坚强的班子引领人、用先进的理论武装人、用事业的发展来凝聚人、用和谐的校园文化激励人、用稳定的校内外环境保障人。  相似文献   

14.
生态社会主义主张把社会主义运动同生态运动结合起来,开辟一条既能消除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又能保护人类生存的绿色环境的途径。目前,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对于统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倡导公平正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慕毅飞 《求贤》2007,(1):45-45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够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从而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因此,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协调好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一个欢畅、愉悦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6.
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在此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目标,其近期目标是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目标的实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兼容并包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资源,探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性任务。这就充分说明,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需要通过对社会客体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更需要对社会主体--人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主观条件.和谐人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集个体和谐、人际和谐与类和谐的统一体.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社会主体的要求,和谐人具备自身的一些特性.本文从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三个视角分析和谐人的特性,一方面体现了人之发展的时代取向,同时也从社会主体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有一个安定有序、和谐的社会环境。而构建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关键是人。关键在人。人际关系的和谐是最基本的和谐。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建立新型和谐的农村人际关系已经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