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毛公宁 《实践》2007,(8):20-2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当然也包括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民族关系的和谐,既包括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和谐,也包括少数民族相互之间以及民族内部的和谐。和谐民族关系的核心是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各民族的大团结,可以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与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论共同富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华松 《探索》2006,3(2):17-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同富裕的社会。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影响着作为和谐社会主体的人的自身的和谐、影响着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合理调节、规范收入分配,才能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明娣 《求实》2006,2(7):60-61
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中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也是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理念科学内涵的实质。由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妥善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为基本途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必须对大量的价值现象作出思考,价值问题普遍存在。和谐社会中价值问题的核心是人的价值问题即人与其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得与失、义与利,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展价值与稳定价值是和谐社会中重要的价值关系,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自身所处的环境中的一切事物之间的和谐状态。我们今天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上是要惠及全体人民的最广泛、最高层次的和谐社会。这就决定了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涉及面最广的群众性活动,它要求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并在其中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纲领.它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产生重大影响。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生态伦理观念的支撑。和谐社会不仅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且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和谐社会的整个架构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认识、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当代和谐精神,是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和而不同"为核心,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以推进人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国与国之间的和谐为基本着眼点的价值理念、社会理想、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中国当代和谐精神具有价值引领、经济发展、社会整合、人才培养等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价值共识、物质基础、社会氛围和人才支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一个永恒而常新的话题,伴随着社会变迁,人与人之间失去诚信,人与自然产生对抗,生态系统出现失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东西方文化冲突,以及南北矛盾激化。这些都使人们更加珍惜和谐,同时也是我们研究和谐的重要意义之所在。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适时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新长征》2006,(9):32-32
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在2006年7月24日《光明日报》上撰文指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我们必须下功夫培育和建设有利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1.
生态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会主义提出要建立一个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基础、以满足新型需要为目标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其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对于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建设节约型政府理念的核心意蕴就是政府与自然的和谐。广义的和谐社会也就是一种政府与自然和谐的社会,既包括政府如何引导社会改造与利用自然以实现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需要,也包括政府如何引导社会改造和完善自身以遵循和顺应自然的需要。构建政府与自然和谐的路径主要在于强化政府的节约意识和建立健全政府的节约制度。  相似文献   

13.
桐城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主要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际之间的相互关系处于一种协调融洽的和谐状态。桐城文化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化是一种致力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它通过内在机理的方式制约着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从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而促进人类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转变;生态文化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础,对当代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价值取向上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这样的社会在理论和现实中都具有重大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起点和背景上是有关联的,以此为契机探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问题才是理性之路。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指人与人之间相处应该诚实守信。诚信也是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主导者——政府的要求。政府只有讲诚信,才能真正获得公众的信任。而有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才可能形成公众与政府之间的和谐,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而人们的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心理基础,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因此,在当前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积极面向社会心理领域,探索和发展新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人权保障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对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既是目的,又是条件,它是和谐社会题中之义。通过发展人权事业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应当特别关注和着力解决的问题是:保障生存权,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公正司法,切实保障人身权利;发展民主,全面实现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19.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和保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当前,我们的社会仍存在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弘扬古今中外的传统美德,用爱性维系和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大厦,以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目前要着力进 行执政先进性建设。由国家这种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社会功能决定,历史上的执政者无不以社会和谐作为执政的根 本。因此,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执政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标。确立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应当是构 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