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我国民族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日渐增多和日趋复杂的新形势,梳理出民族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主要原因和社会危害,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角度,提出预防民族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治本之:策"学校教育是基础,营造氛围求实效,党的建设是核心,健全机制求保障"。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项综合的、长期的、导向性系统工程,必须分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展开,才能达到民族地区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从而预防民族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达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已成为危害社会稳定的严峻社会问题。构建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防控机制,是党和政府当前面临的新课题。应对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需要从它发生的社会机理、网络内外的关联性和网络空间的规制等方面入手,将构建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防控机制摆在首位,在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整个防控体系中,强化预防管理、预警管理、工具控制和制度规制四大管理流程十分必要,力求将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之诱因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以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国内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性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是预测心理学研究重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已开展了与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相关的“社会指数”研究和关于国内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的实证性研究。作为基础和前提,对国内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问题开展的研究应建立适当的模型,设定相应的指标体系并遵循科学的步骤。准确把握研究国内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内容的目的,在于指导政府面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危机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突发事件频发,已明显阻碍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需从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健全预警防范机制、加强危机防范意识以及建立科学的信息传递机制等四个方面入手,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民族地方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我国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呈明显上升态势。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既有群体性、公开性、违法性,又具有潜在的涉外性、敏感的民族性、较强的宗族性、时常的宗教性和偶尔的敌对性等特点,预防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基础性措施,即: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正确处理民族宗教文化冲突;完善体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二是法律措施,即: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民众法制意识;依法确认和保护公民参加宗教活动的权利;加强政府执法水平,保障公民权利;依法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权变领导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时期民族地区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基层政府领导的应对能力直接关系到事件的处置成效。而其特殊性导致了僵化的应对方式,表现在:应对量度缺失化、处置目标刚性化、处理手段简单化。而民族地区的法律规定、行政特色和政治环境则为权变领导提供了现实依据。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应从制度建设、人本管理、学习积累三方面来提升权变领导能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期我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中的风险因素和不和谐现象不断增加,反映到社会生活中就是群体性突发事件增多。新时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表现与成因呈现出新的特点,因而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机制也应体现出这一时期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是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党的执政合法性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实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治理,需要我们站在理论建构的高度,积极吸取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这其中,社会资本理论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社会资本与群体性突发事件治理的内在联系表明,社会资本是有效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资源。当前,我国社会资本匮乏是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的重要根源。因此,要实现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有效治理,就必须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推进法律制度建设与创新、培育壮大第三部门,以不断提升整体社会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9.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对于我国转型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对策研究是以甘肃的少数民族地区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从调查入手,对转型期因民族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问题、特征及原因进行比较深入地分析,目的在于探索有效预防和处置因民族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对策,促进甘肃民族地区继续保持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建立系统和完善的社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建设要注重采取增强人们的危机意识,加强法制宣传,制定应急管理预案以及充分的物质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网络谣言几乎与群体性突发事件如影随形,贯穿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全过程,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孕育、发生、演变甚至结束都起着重要的影响。纵观近年来处置网络谣言危机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在应对网络谣言时缺乏敏感度和预警性,缺乏舆论引导的积极性、主动性,缺乏总结反思和持续关注,不仅影响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顺利解决,甚至激化了矛盾,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因此,政府部门必须针对网络谣言在各个阶段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网络谣言控制策略,增强信息的透明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事件的频发。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公安机关在预防群体性事件工作中始终处于主力军的位置,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作中不能被动应付,无所作为,亦不能简单依法办事,不顾后果。应采取构建预警机制、建好预誓队伍、做好预警准备、把握时机、果断出击等方法和策略,稳妥地处置群体性事件,保障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群体性突发事件正呈数量日益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之势,已成为困扰各级党委、政府的严重社会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之一。为此,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妥善有效地治理群体性突发事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完善高校安全防范及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对高校发展与创新面向国际化、信息化、社会化带来的挑战。本文对高校安全防范预警机制的相关概念和研究的意义进行了归纳总结,简要分析了目前高校安全防范预警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构建高校安全防范预警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体性事件日渐增多,并成为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冲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既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党群之间的关系,又破坏了政府的形象。为此,结合当前行政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实际,积极构建群体性事件的预防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相互联动的预防预警机制、调解机制、司法保障机制、应急处置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警察机关使用社交媒体已成为全球警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英国近十年来几起严重的群体性暴乱为例,分析英国警察机关使用社交媒体的问题及原因发现,其实质涉及到英国警方对社交媒体平台的重视程度不足、认知和预期目标不清、媒体平台选取出现偏差及相应信息发布策略、情报预警机制失察等问题。通过深度分析案例,指出警方在突发事件处置中使用信息发布策略的重要性,提出媒体平台选择和预警机制设计的建议,以便为我国公安机关处置突发事件策略性使用社交媒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民族宗教问题是导致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的重要因素。能否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民族和谐与宗教和睦,甚至会影响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和政权基础。民族宗教领域突发事件的动因,主要有因民族宗教差异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教派冲突引发的大规模械斗事件、因民族地区人口流动引发的事件、因违反民族宗教政策引发的事件和因分裂势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制造的暴力事件等。要从扶持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好宣传疏导工作、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等方面予以应对,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上访呈现愈演愈烈之势,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加强群体性上访预警机制的建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切实解决社会预防控制机制中的缺陷,构建科学的、反应迅速灵敏的、协调一致、指挥有方的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高校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历来是突发事件的高发场所之一。而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引起突发事件的增加,因此,在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结合高校突发事件的特点、类型和成因分析的研究,提出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并就如何构建高校突发事件预警体系和稳定机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立足当前我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环境建设需要,以群体性突发事件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社会危害性和形成原因,提出了防治突发性事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防治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对策建议,期望对铜仁地区发展环境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