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社区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区管理是我国新时期探索实现基层公共管理和培育社区自治能力的一种新型治理模式。对我国目前理论界关于社区管理的研究概貌作一次“立体扫描” ,可以更好地理顺政府、市场、社区“三大板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中存在的体制性矛盾:单一行政化管理主体与多元化管理要求的矛盾;社区管理中“条”与“块”之间的矛盾;组织职能上的“政社不分”、“政社混淆”矛盾。以及构楚社区管理新体制的对策思考:逐步构筑“强政府、大社会”有机结合新体制;着力构建“两极政府,三级管理”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社区的发展,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与其对应的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逐渐凸显。如何回应群众的期待?武汉市洪山区梨园街东湖社区交出了一份答卷。2013年起,他们试点在职党员“进社区、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活动,构建起“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党员管理新机制,推动党员力量和优质资源下沉,呈现出社区服务资源的“洼地效应”。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沉淀到城乡社区。社区最初主要是发挥帮困扶贫、助残育幼、敬老养老、计划生育的作用,现在则是包罗万象、一应俱全。“社区是个筐,啥都往里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点多面广、千头万绪,既复杂又繁琐,上级各部门的政策措施、文件要求、精神贯彻最终还要靠基层单位来落实。  相似文献   

5.
社区网格管理模式具有提升社区服务的水平、实现社区管理结构的多元化和社区服务的高效化等多方面的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网格功能虚化、网格化的行政化、网格员的非专业化与非职业化等问题。促进社区网格管理的实施须从网格组织结构的设置、网格管理的运行机制、网格员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6.
社区网格管理模式具有提升社区服务的水平、实现社区管理结构的多元化和社区服务的高效化等多方面的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网格功能虚化、网格化的行政化、网格员的非专业化与非职业化等问题。促进社区网格管理的实施须从网格组织结构的设置、网格管理的运行机制、网格员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7.
襄阳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双报到”工作常态化融入社区治理,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联系服务群众,解决治理难题,实现社区治理“加速度”。统领规划压责任。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主持起草市委深化社区治理改革“1+8”工作方案,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领衔“双报到”工作常态化改革课题,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及时研究出台《关于推进“双报到”工作常态化的实施方案》,为推动襄阳市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工作指明方向。全员培训解读,市级层面举办2期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组织城区206名社区书记,围绕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等内容开展培训;举办全市“双报到”工作专题培训班,对470余名“双报到”党组织书记开展系统培训。层层压实责任,对全市“双报到”改革23项重点任务逐一明确牵头单位和时间节点,加强调度管理和通报督办。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社会管理体制也由传统的单位管理模式向社区治理模式转变。社区建设成为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突破点。随着社区建设的推进和政府工作重心的下移,社区行政化倾向日趋严重,“小社区、大政府”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管理需求,亟需一场“去行政化,归还社区自治功能”的治理变革。文章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市南坪社区治理案例进行初步研究。重庆市南坪通过去行政化,重新定位居委会、街道办与社区公共事务中心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起“会站分离”、“会街分离”“街站隶属”的新型社区治理模式,从而归还社区自治功能。这对推进重庆市社区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处于探索阶段的南坪去行政化实践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问题和不足,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J占、建议。  相似文献   

9.
禁毒是一个关系到国家能否繁荣昌盛,民族能否兴旺发达,子孙后代能否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因此,抵制毒品需要从每个社区做起。推进“无毒社区”就是要实现人人远离毒品,户户远离毒品。但是,公安机关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在推进“无毒社区”社会化进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创建“无毒社区”活动,既要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又要充分利用社区管理、社区教育、社区医疗等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一个具有防控能力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社区禁毒体系,并使之具体化、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0.
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成效直接影响到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一直以来,公安作为国家的专政工具,围绕着高度集权的政府行使专政与社会管理,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承担着管控的职能。随着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公安行政也面临着服务转型,尤其是社区警务,必须以服务社区为导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公安群众工作综合体”将社区警务嵌入社区生活,为社区警务的转型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推动了社会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公安机关社会管理是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成效直接影响到群众生活和社会稳定。一直以来,公安作为国家的专政工具,围绕着高度集权的政府行使专政与社会管理,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承担着管控的职能。随着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公安行政也面临着服务转型,尤其是社区警务,必须以服务社区为导向,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公安群众工作综合体”将社区警务嵌入社区生活,为社区警务的转型提供了有效的载体,推动了社会管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社区建设既是我国社会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管理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新课题,社区管理机制创新成为中国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现代社区管理机制创新,要改变传统的社会管理理念,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社区管理机制和体制,搞好社区的平安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社区文化氛围,实现社区和谐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13.
2008年4月3日.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街唐蔡社区突破以往社区党委单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传统模式。将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党员、管段民警吸纳进来,率先在我省建立了第一个新型的社区“大党委”.这是江汉区唐家墩街党工委贯彻新党章中关于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本地区的工作”的新探索.是社区党建区域化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修正案(八)》已将“社区矫正”这一概念纳入刑法,随之即将修改《刑事诉讼法》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试点实践证明,作为社区刑罚(非监禁刑)执行活动的代名词,“社区矫正”这一舶来词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容易导致理解上的偏差、工作中的错位,同时还存在翻译不确切的问题.因此,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和《社区矫正法》正式颁布之前,有必要对这一表述加以斟酌,建议用“社区刑罚执行”加以替代.  相似文献   

15.
城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兰州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区社会管理的新途径,通过实行“民情流水线”管理模式,以察民情、晓民意、解民难、排民忧、聚民心为主线,积极探索形成民情受理、限期办理、公示反馈、跟踪监督四道运行程序,协调解决社区群众实际问题,满足了社区群众的不同需求。进一步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还需延伸“民情流水线”工程的“服务链”,扩大“民情流水线”工程的操作面,建好“民情流水线”工程的支撑面,夯实“民情流水线”工程的保障面。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绿春县平河乡平东社区成立于2008年,有4个居民小组288户3349人,与越南隔山相望。社区党组织探索实施“五制五联四型”党建网格化管理,有效促进边疆和谐与稳定,成为绿春县社区党建的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7.
在快速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传统上相对封闭、单一的农村社区变得更加开放、多元。如何妥善处理社区内不同组织、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区融合,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借鉴城市社区先进的管理经验,推行农村社区化管理,进行社区组织体系重构,在传统的“三驾马车”的基础上,设立“新**人管理委员会”、“料村共建理事会”、“新**人党支部”、“**村社区工作站”,旨在借用“四轮驱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合理衔接,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管理。在社区内部。新旧组织的冲突与共生,给社区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社区融合,提升了村民自治的功能。但是镇海的改革是有限度的,没有跳出“内外有别”的思维,在“一区两制”的制度设计中,外来人口不能和本地人享受均等的权利,在核心的村委会选举、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方面仍然被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18.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治理理论中的“善治”理论为各国提供了管理上的创新模型和分析框架。善治是实现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合作治理理念为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善治的基本特征为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提供了所应坚持的原则。善治也是改善学生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坚持强组织领先。实行组织设置网络化。宜城市上下牢固树立社区党建区域化理念,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网络化设置、扁平化管理、规范化运行方式,完善礼区组织体系。突破单位、行业、地域等限制,选任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组建社区“大党委”,统筹开展区域性工作,构建“大事共议、急事共商、要事共决、实事共办”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20.
妇女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受益者和重要参与者。社区妇女工作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区“妇女之家”,是深化党群共建,开创创先争优活动,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阵地”和“温暖之家”的重要举措。“妇女之家”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多角度、深层次地开展活动,对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