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城市房屋征收中,行政权力不当扩张和滥用,表现为,信息公开不充分、补偿标准裁量权过大、征收程序不规范、甚至产生征收权力"蛀虫"。对此,应明确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的性质、充分信息公开、合理全面补偿被征收人及推行"自主拆迁"等,以限制行政权力,平衡征收中的"权力-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2.
城市房屋拆迁本质上是政府基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收回而进行的对城市规划区内房屋的征收行为。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为一项独立的用益物权,是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益之一,具有对抗第三人包括土地所有权人的效力,在遭遇公益征收或非公益拆迁时,理应对其价值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补偿。在国务院改革城市房屋征收制度之际,应明确将“收回”国有土地使有权纳入补偿范围,并建立相应的补偿程序和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3.
城市房屋拆迁中公共利益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利益的需要是征收单位和个人房屋及其他不动产的前提条件,何为“公共利益”我国尚无明确的法律界定,为避免“公共利益”的滥用,规范城市拆迁行为,建议颁布《国家征收法》对城市房屋拆迁中“公共利益”范畴、认定等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4.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拆迁条例》)实施以来,对城镇化建设起到_『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物权法》实施后,各地不时出现的“暴力拆迁”和“钉子户”现象,使得拆迁问题一次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也使《拆迁条例))几近沦为“恶法”的代名词。因此,2011年1月21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以下简称《征收条例》)的出台将征收限定在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并彻底抛弃“拆迁”这一非法律语词。但寄希望于名称的改变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征收所带来的问题,显然不切实际。从实践反映的情况来看,房屋所有权人与其说是关注征收(拆迁)是否是基于公共利益这一上游问题,不如说更多关注的是能否对被拆除的房屋进行“足额”补偿这一下游问题。因此,房屋征收中如何保护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不因为征收而降低被征收人的实际收益,就显得十分必要。以下以一起行政案件为例,通过《拆迁条例》与《征收条例》中的“变”与“不变”,来分析被拆迁人房屋被拆迁(征收)时的权利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5.
非常态被征收人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中相对于常态和中间形态被征收人而言,与政府、拆迁人无法达成一致协议,为获得法外的"额外利益"而阻扰拆迁的被征收人。对非常态被征收人的心理和行为分析是研究房屋征收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从而可以明确制度设计的需求导向与确保房屋征收制度构建的周延完备,同时也可以对房屋征收制度可能的负面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非国有财产征收拆迁问题涉及到的利益冲突极其复杂,与此有关的各类纠纷频繁发生,并一次次的成为媒体、公众以及政府关注的焦点,而《物权法》的颁行对于城市征收拆迁问题起到了很好的立法整理作用,但尚未见到有关非国有财产征收的专门立法。为此,本期特开辟专题,邀请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柳经纬教授担任该专题主持人,并选取赵万一教授、温世扬教授撰写的二篇论文先期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城市房屋拆迁是指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将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附属设施拆除,对房屋所有权人予以货币补偿或者房屋产权调换的现象。目前,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仍不完善,拆迁问题持续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新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虽进步不少,但仍存在相当问题,包括"公共利益"扩大化、程序设计存在缺陷、征收补偿和纠纷救济机制不完善等。本文通过对当前城市房屋拆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完善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摊贩被视为“城市之瘤”,城市的干净、整洁、有序不仅被视为城市政府管理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城市政府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砝码。但是另一方面城市是个有机体,各个部分在有机体获得规定的同时也证明了自己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城市摊贩作为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但是无疑在当今城市治理中,主管部门的取缔和摊贩的抗争成为城市管理的难题,分析摊贩产生的复杂原因,在综合摊贩正负作用的基础上认为主管部门应该转换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9.
2011年1月21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出台使城市房屋征收与补偿制度更加完善。就贯彻实施该条例的情况项目组以济南市为例进行调研,发现由于《条例》本身对某些难点问题的规定较为原则,地方上在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中仍会面临诸多问题。我们建议,在济南现有规定的基础上,还要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征收实施主体、征收补偿程序、补偿的标准等问题做出进一步规定。这对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完善土地管理及征地制度以及实现依法征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洪芳 《工会论坛》2010,(6):89-90
立法方面的漏洞和不合理是目前城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的首要原因。应改革与完善我国的城市房屋拆迁立法,制定《公益征收法》。用"公益征收"代替"拆迁"用语。在权力(权利)配置上,坚持分权制约和权利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在程序上,应坚持正当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11.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历经四年多的调研、座谈、论证、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于2011年1月21日颁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尽管条例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被征收人在征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权利,但面对强大的国家权力,被征收人依然处于弱势地位,对征收补偿中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还存在困境。就在条例实施之后发生的首例强拆事件就说明,制定出法律仅仅是第一步,还需要有配套规定来具体化,规定征收补偿的正当程序,廓清公共利益的范围,对征收补偿进行利益衡量。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月21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出台使城市房屋征收与补偿制度更加完善。就贯彻实施该条例的情况项目组以济南市为例进行调研,发现由于《条例》本身对某些难点问题的规定较为原则,地方上在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中仍会面临诸多问题。我们建议,在济南现有规定的基础上,还要对公共利益的界定、征收实施主体、征收补偿程序、补偿的标准等问题做出进一步规定。这对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完善土地管理及征地制度以及实现依法征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晓燕 《工会论坛》2008,14(5):151-152
毕飞宇是中国当代作家群中比较独特的一个,“他被认为是当代男作家中最关注女性命运的人”。在他笔下,无论是渴望逃逸的自领女性,还是事业痴狂的追求者,亦或欲望诱惑下的堕落者,这些城市女性在欲望的挤压下趋向焦灼不安、矛盾困惑,以致放逐精神追求,最终导致了人性的扭曲与自我价值的失落。  相似文献   

14.
集体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和补偿标准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强化了征地对程序正义性的依赖性。集体土地征收应当顺应参与式行政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强调程序参与和程序平等原则,保障被征地人提前、全面和深度介入土地征收,强化其征收话语权,保障其土地财产权。从确定土地利用规划方案、认定公共利益、设计补偿安置方案、分配土地补偿款项、争议解决程序和司法救济机制等各个环节,都应当拓宽被征地人畅通、平等的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5.
诉讼(复议)不停止执行系行政救济法上的基本原则,行政法规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不必重复规定。为保障被征收人于强制搬迁中的居住条件等合法权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应当细化规定强制搬迁的停止执行条件及程序,以推动被征收人暂时权利保护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和谐、统一、舒适成为当今城市生活的主旋律。市民对自己城市的生活便利、生存安全和生态良好的期许是必然的。满足市民的这些要求,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在新一轮的城市化过程中,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并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集聚集约、功能配套、特色鲜明、区域协调的城市发展格局,就必须贯穿人本理念,即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拆迁冲突由社会层面引向法律层面,拆迁条例的立改废问题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城市房屋征收多元立法主体之间的立法存在立法冲突,严重影响法制统一和权力分工监督。法律保留是法治国家的一项基本原则,房屋征收属于法律保留事项,应该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征收法律。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使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对土地享有了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同时可自由流转承包地。《物权法》对征收的规定,使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成为被征收人,使被征收承包地的农民获得了足额补偿的权利。这对于保障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全世界的眼光在聚焦上海世博会的同时,人们也会更多地去思考未来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生态文明在全球蓬勃兴起。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建设生态城市亦被国际众多城市确定为重要战略目标,一场以生态城建设为标志的“城市建设革命”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建设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的核心与本质,城市现代化的独特魅力在于人文关怀。当前我国的城市建设"见物不见人",造成了城市历史的断裂与记忆的消失、城市面貌的趋同化与形象的媚俗化、人的异化与困难群体的边缘化、公共空间的"被挤压"与公共需求的"被漠视"等恶果。必须以人为本,让城市回归本质功能;加强人文精神的宣传与培育,增强文化自觉;注重对困难群体的人文关怀,让城市富有人情味;扩大市民的公共参与,让城市人文精神获得高度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