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左吉洲 《前沿》2005,(6):123-125
公私碰撞,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话题。人们在处理公私矛盾中,常常所持观点和处理方法不同。一些人公而忘私,敢于牺牲自己的小利益而顾全大局的利益;有些人在保全个人利益的同时尽可能地保全大局的利益;而还有一些人,在处理公私矛盾时,把个人利益放在突出地位,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而保全个人的蝇头小利;更有甚者,对公共利益漠不关心,在与自己利益无关的时候,故意损害国家利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损人不利已”。总之,公私碰撞中,人们的道德水准、法律意识都表现了出来。对此,我认为,道德观念、法律思想是协调二者关系的重要武器,我们不能忽略了道德…  相似文献   

2.
石莎莎 《求索》2011,(11):28-29,56
公私伙伴融资项目的推行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但是内资“次国民待遇”和外资“超国民待遇”两种截然不同的运行现状突现了项目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对利益关系结构的研究是公私伙伴融资项目进一步推行的关键问题。目前的理论研究较为分散,且没有产生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提升项目整体运行效率。本文试图构建公私伙伴融资项目治理机制的研究框架.将包含内外利益相关者的治理机制有效整合。其中,内部治理机制包括以契约关系为载体的项目产权合理配置和核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键契约优化设计,外部治理机制包括制度创新来支撑外部利益相关者对内部产权配置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安研究》2012,(10):89-89
欧阳恩钱在《当代法学》2012年第3期撰文认为,风险社会是发展的副产品。经济活动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经济法是促进经济发展之法。“发展中心主义”的经济法哲学无疑在基础意义上与风险社会因果性关联。而生态文明是人类应对风险社会的根本出路,它要求经济法哲学从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遵循生态文明建构的“共生、共进、再生”原则,将自由与调节建立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共生”之上,追求公私利益在对立中“共进”、权利与权力在循环中“再生”。  相似文献   

4.
《创造》2001,(8)
领导干部切莫“混帐”   何谓“混帐”陶行知先生有句生动形象的解释做:私帐混入公帐,公帐混入私帐,就是混帐。如此看来,“混帐”就是公私相混,公私不分,作为领导干部更是“混帐不得” !  可“混帐”的现象,在有些地方的少数领导干部中却时有发生,屡禁不止。这有思想上的“混帐”,有经济上的“混帐”,有工作上的“混帐”。经济上和工作上的“混帐”源于思想上的“混帐”,有的人公仆本质蜕变,在内心深处存在一种“公仆公养”的哲学,认为就在衣食住行上都应“公包”,因而就为在经济上工作上“混帐”提供了理论的根据。   …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法以公平与利益为基本价值目标,实现公私利益的平衡,最终实现国家科学技术、经济的不断进步及社会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完善知识产权法的价值目标需建立完整的价值目标体系、从人权的角度出发实现公私权益的平衡、建立合理的权利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技术是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高效化、便捷化的重要手段,但需要通过公私合作来应对其风险性与不确定性。已有研究主要从合作动力、机制与影响因素等视角对数字化公共服务公私合作进行分析,缺乏对合作主体心理与行为的关注。本文基于感知价值理论,以C市P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为例,构建“感知—行动”分析框架,剖析数字化公共服务中的公私主体合作心理及其行动选择。研究发现:数字化影响政绩导向的公共部门与市场导向的私人部门的价值感知;公私主体基于前景、利益与风险等价值感知,采取寻求合作、资源投入与资源撤出等行动策略。本文扩展了原有分析维度,为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合作效能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凡人类生活的共同体,小至家庭,大至民族、国家,都必然存在着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矛盾,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对二者概念内涵的界定莫衷一是,客观上使得学界对公私利益关系的研究也呈现出各说各话的尴尬。从哲学视野来厘清公私利益的各自内涵,应能对公私利益关系这一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写进党章“三个代表”是防止和避免重犯历次政治运动中“左”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这样“左”的错误的一种最有力的思想武器。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这次,“三个代表”写进党章,表明它是长期任务;“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仍然留在了党章里,说明它同样是长期任务。“三个代表”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根本利益,包括经济利益,但不止是经济利益,也包括政治利益,比如宪法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以后,不能只想到群众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其政治利益、政治权利。对任…  相似文献   

9.
警惕“公私两面人”洪家宁对待公与私抱什么态度,公与私在心秤上占多大比重,从来都是判断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标尺。对人对己是趋贵避贱,趋美避丑,趋大避小,趋强避弱,还是相反;对名对利是取是舍,是进是退,是亲是疏,是远是近,无不反映出不同的公私...  相似文献   

10.
社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时期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区建设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重要职责。在当今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的新情况下,大量“单位人”、“社会人”成为“社区人”,如何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功能,发挥社区作用成为我们街道、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明确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大目标后,绿色营销问题的提出,就是顺乎逻辑的,构成所谓“绿色经济”的一个关键环节。  “绿色”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它可以是指一种产品,也可以是指一种行业或产业,也可以是指一种思维方式、经营哲学和一种行为规范。  一般认为,绿色营销(greenmarketing),是指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体现“绿色”,即在营销中要注重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利益以及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  关于“绿色营销”的确切定义,目前理论界对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国家-社会”关系的变迁,政府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方式实现了由管理到治理的飞跃。目前,我国形成了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公私协作型治理模式和社会自发型治理模式。目前,我国突发性公共事件治理三大模式的实践表现都未能满足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因此明确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的应用场域、强化政府主导下“一核多维”的治理框架、推动多属性治理的法治化,能够推动政府主导型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型。明确公私协作型治理模式的应用场域、加强公私协同关系的制度化建设、实现公私主体在协同关系上的情感嵌入是实现公私协作型治理模式现代化转型的路径。明确社会自发型治理模式的应用场域、强化社会主体的自治能力、促进与公私协作型治理模式的衔接,能够实现社会自发型治理模式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3.
敲诈勒索罪是一种重要的侵犯财产罪,其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值得讨论的问题是:财产性利益是否可成为该罪的犯罪对象。我国刑法没有明确规定财产性利益是否属于敲诈勒索的对象,有的学者对此持否定态度,认为诈骗罪“侵犯的对象限于各种具体的公司财物”,而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都属于侵犯财产罪,具有极强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继二战期间的“美国制造”、上一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日本制造”之后.新世纪有可能出现的是“中国制造”时代 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以全球为版图配置资源,表现出了极强的经济活力。顺应这一趋势,世界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中心分工。一方面,国际分工的数量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国际分工的模式出现了重要变化。随着这一历史性变化,“国家经济利益”的含义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一国的国家经济利益不再仅仅体现为基于本国资本的传统“民族企业”,而且体现为有境外资本参与的“本土”企业。  相似文献   

15.
李家泉 《台声》2001,(5):13-14
自李登辉以来,台湾社会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这就是凡主张“台独”或倾向“台独”的人,都说他们是“爱台湾”的。最近一年来愈演愈烈。   李登辉是自称“爱台湾”的人,主张“台湾优先”、“台湾第一”、“台湾生命共同体”,并且自比摩西,希望率领台湾人“穿越红海”,去自建“台湾人的国家”。   吕秀莲是自称“爱台湾”的人,张口闭口“台湾人民的利益”、“台湾人民的意愿”、“台湾人民的幸福”,说什么“台湾是属于台湾人民的”,“台湾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金美龄是自称“爱台湾”的人,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最近台…  相似文献   

16.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实质是对“人”的认识,即关于“人”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是着眼于“人际利益”还是“人态利益”、是否照顾到“代际利益”、是否承认“自然价值”、是立足于“整体利益”还是“局部利益”、是从“眼前利益”出发还是从“长远利益”出发等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辽宁人大》2007,(3):42-43
元旦前夕,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酒楼“开瓶费”违法的法槌甫落,新年伊始.浙江温州23家酒店即联合谢绝“自带酒水”;消费者协会斥之为霸王条款,而烹饪协会则主张企业可自主定价……如此碰撞,近年来几乎每隔几个月就会集中“爆发”一次。关于收取自带酒水“开瓶费”的争论何以演变为一场扯不断、理还乱的拉锯战?社会公益与市场规律如何平衡?最终消除争论又该寄望何方?  相似文献   

18.
经济和社会发展离不开电力支撑.而电力发展必须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和谐”的要求。这其中的“和谐”不仅要立足提升内部工作水平和供电品质,而且要统筹考虑利益相关方期望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欧美国家和中国的公私观都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他们以利益为主线,二者在形成基础、立足角度、评价标准方面存在差异。理性审视欧美国家的公私观,对于我们树立"尚公重私"意识,实现公私的良性互动;追求人类公共的善,促成全人类公私利益的实现;法德并重,保障公私关系的正常有序;加强重要人群自身修养,防止公私权力的错位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与物本管理 西方第一代管理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和前提的物本管理。当时的管理理论学家认为,人是经济人,是经济动物,人主要是为金钱而工作,为物质生活享受而生存,只要满足人对金钱和物质的需求,就能调动其积极性。劳资矛盾也主要源于经济利益的矛盾。基于这种认识,他们注重实行物本管理。这种管理的特点是见物不见人,重物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