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代以来,西藏社会也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西藏近代卫生事业发展是社会近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西藏卫生事业方面制定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对西藏卫生事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学术界对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西藏的卫生政策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卫生部针对西藏卫生事业的调查和制定的措施,来考察这一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治理方式和手段以及其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西藏自纳入元朝版图之后 ,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始终和全国各地同呼吸共命运 ,其社会发展的脉搏 ,也随着国家的历史进程而跳动。在民国时期的 38年里 ,西藏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是极为激烈的 ,所幸的是虽然中央政权更替频繁、政令多变 ,但历届中央政府对西藏始终坚持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政治立场 ,并在吸收元、明、清三代治藏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制定了治藏的基本法律规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英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立即唆使策动西藏各地掀起反汉暴动 ,企图达到分裂西藏脱离中国的阴谋。 1911年驻防拉萨、亚东、帕…  相似文献   

3.
西藏工作是党的民族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党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西藏工作,在西藏革命和建设发展的每一个历史关头,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西藏发展、进步的方针、政策,促进了西藏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关于西藏主权的争议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产物。从历史上看,元朝以来的历代中央政府都对西藏地方施政治理;从文化上看,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品质;从国际舆论上看,没有一个国家曾公开否认中国拥有西藏主权。新中国政府拥有和维护西藏主权的合法性是不容置疑和理直气壮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早在1279年成吉思汗建立统一的中央政权,西藏就正式归入了中国版图,成为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下的一个行政区域。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特征,西藏地区对西方国家一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本文从不同角度,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德国涉藏事务进行回顾和分析,层层揭示德国西藏政策的缘由,最后对中德关系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元、明、清三代封建王朝以及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代中央政府都对西藏实施着有效的治理,治藏方略也各有千秋。这些治藏方略演变传承,主要表现为羁縻互用、刚柔相济,尊崇佛法、因俗而治,反映出西藏与祖国联系日紧、治理深化的趋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议治藏方略的基本取向是:人本治藏、重教安藏、强军定藏、依法管藏、发展兴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对西藏和西康的控制极为微弱。由于缺乏中央政府的统一治理,西康北部地区的政治生态十分复杂,西藏和西康之间则存在着严重的界址纷争,西藏内部还存在着两大政教集团的尖锐矛盾。此外,因当时英国侵略势力已深入西藏,导致中英之间关系极为微妙。这些因素所构成的边疆政治,西康地区官员处理失策,使白利村内部的一场细小纷争,最终演变为第三次康藏战争。  相似文献   

8.
民国初年,中央政府派杨芬出任赴藏宣慰员,他历经艰难和曲折率团到达西藏, 不顾个人安危,深入驻藏汉军各派,严令整肃军纪,改善汉藏关系,穿梭于西藏战火中,来往于藏民与上层,积极斡旋,为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是对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在房地产领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均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利益博弈行为。本文以房地产政策为例,分析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博弈,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推动房地产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49年至1965年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的实施形成了六个方面的经验,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独立自主解决涉藏问题;巩固与发展统一战线;一切从西藏实际出发;形成与发扬"老西藏精神";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对1949年至1965年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实施的经验进行总结,有利于在新的历史阶段完善与发展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  相似文献   

11.
行为保全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前或诉讼中采取的一种民事强制措施,行为保全专注于债务人的行为,其范围适用于避免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案件和损害情形有可能扩大的案件,财产保全制度中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方式在行为保全中也可适用。  相似文献   

12.
做好我国边境地区的警民沟通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强化民警自身能力建设、激发群众参与边境治安工作的积极性。可当前边防民警与群众的沟通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应该树立宗旨意识和典型示范,掌握警民沟通技巧,提高执法能力,消除警民沟通障碍,共同做好新时期边境地区的安全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执政后,以建设新世界的革命热情,创造了一种新的农村经济社会的运行态势,其政党功能的发挥过程可以说是在"创势"。对于挫折的反思促使中国共产党开始了顺应农民意愿的改革,其功能的发挥可称为"顺势"。随着三农问题的凸显,更由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功能的发挥可称为"引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新世纪以来宁夏少数民族和民族经济发展的态势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对当前宁夏民族和民族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法学应当把科学地认识人权、认真对待人权、切实保障人权、持续发展人权作为终极关怀和研究重心。在社会转型时期,时代特点决定了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理论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持和法治理念,实践中以培养了解国情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为目的。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必须弹性整合知识结构,将人权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纳入法学体系是本文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刑事被害人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类群,一般处于弱势。现行的中国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害人以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被害人得以全面参与刑事诉讼活动,其合法权益在诉讼中得到了较为充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就代议制民主的建构过程来看,制宪者通过对民主制和代议制的改造弱化了民众对政府的参与和控制;就复合共和制的确立路径而言,麦迪逊对纯粹共和与反联邦党人共和观的否定就是对大众参政、多数统治等民主核心理念的抛弃.制宪者成功实现了构建现代国家的伟大任务,从而为美国后来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制度框架.民主的刽子手同时充当了民主理想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8.
自招危险情形下的紧急避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招危险者是否享有紧急避险的权利?理论界存在否定说、肯定说、二分说以及相当说四种观点。破解这一理论难题的关键在于实现权利保有和责任追究之间的平衡。一方面,应当允许自招危险者实施紧急避险,因为这体现了法律宽容谦抑的品格和法益保护的思想,符合刑法关于紧急避险和中止犯的规定,在具有可操作性的同时又与社会一般观念相吻合。另一方面,行为人也必须为自己招致危难的过错行为承担相应的刑事或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9.
税收立宪问题的研究,是中国宪法学研究亟待补强的领域,也是中国法治实践的必然要求。中国宪法必须明确规定税收法治的基本原则,并合理安排保障公民税收基本权益的制度。与此相对应要具体研究有关的宪法解释、宪法修改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利益衡量在税法中的应用——以个人所得税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衡量是指对发生冲突的各种利益进行估量后,考虑应置重于哪一方利益的一种思考方式。在税收领域,国家与纳税人、纳税人与纳税人、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与维护私人财产权以及税法与其他法律之间冲突的协调是税法的重要课题。广泛的利益冲突为利益衡量在税法中的应用提供了契机,利益衡量为探讨税法中各利益主体之间利益的平衡协调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