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留守儿童社会化研究的新视角:非社会性行为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发展中的行为发展、儿童行为发展中的社会化发展,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学术热点之一。而留守儿童群体的研究也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问题有过不少论述,本文则借鉴非社会性行为这一理论视角来分析留守儿童群体中的非社会性行为,借助这一新的理论视角来拓展、深化留守儿童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把他们留在原住地入学接受教育,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亲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了。以农村留守儿童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为研究视角,来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将有助于农村留守儿童身心更为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了"留守儿童"教育的国家支持系统、群体支持系统、个人支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认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目前的体制下,只要给予足够的社会支持,这一问题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的.  相似文献   

4.
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群体自出现至今不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通过从发展型社会政策的视角出发对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鼓励投资家庭的社会支持模式、从政策上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等对策和建议,以期能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于小艳 《传承》2006,(12):40-42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群体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根据相关调查,对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这部分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留守少年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亲面对面的教育和关爱,他们的青春期性教育基本缺失了.以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青春期性教育缺失为研究视角,来分析这一问题的成因,从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将有助于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留守儿童院舍服务机构的抽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目前大多都面临着成长困境和教育问题,值得社会各方的积极反思,在一定程度上也应该引起社会工作者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为此,我们探讨将小组工作方法引入留守儿童教育领域的积极意义,试图从新的有效角度解决该群体的成长教育问题,提高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能力,促进这一群体整体素质的提升和身心健康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界定标准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研究从功能分析的视角,对留守儿童的界定标准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留守半年的儿童在自尊、心理控制源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上都和一般儿童有显著的差异。留守半年比留守三个月更具鉴别力,可以作为划分留守儿童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它是新兴的中国社会文化的衍生词。留守儿童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特种群体,间接反映了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状况。全世界仅此中国有如此之现象,归根结底离不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体制的转型所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通过对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成因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对策建议,对于解决当前我国留守儿童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袁晶  李洋 《前沿》2012,(9):122-123
本研究选取了安徽芜湖、江苏省泰兴两个调查点,通过问卷及半结构式访谈搜集资料,进行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抗逆力保护因子的对比研究。研究表明,非留守儿童抗逆力外在保护因子的发展优于留守儿童,但两者内在保护因子的发展并无显著差异。基于此,笔者反思了目前国内留守儿童研究领域普遍采用的问题视角。  相似文献   

11.
儿童权利理论研究领域中的新篇大作———吴鹏飞先生的《儿童权利一般理论研究》,最近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明确了儿童权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拓展和深化了儿童权利研究的范围,有力地回应了我国儿童权利理论与实践所面临的困境。著作以儿童为本位,从宪法学人权理论入手,站在权利哲学的高度,基于全球视野,对儿童权利理论进行的基础性研究的新理念、多视角、落脚点等值得理论与实务界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contribution of family relationships to the social–emotional functioning of children of incarcerated fathers. College students who mentored 134 children over one academic year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measuring children’s social–emotional functioning,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demographic data. In general, children’s affection towards family members was lower than other relationship qualities and antagonism was highest towards their mothers. Conflict towards mothers and siblings, antagonism towards siblings, and affection towards father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children’s conduct problems. Conflict and antagonism towards mother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children’s low pro-social behavior. Several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虐童行为主要表现为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及忽视等形式,对儿童身心健康会造成潜移默化的损害,进而阻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儿童权利公约》规定了儿童的生命权和发展权等基本权利,上述权利免受一切形式的暴力侵害是其应有之义。当前,我国已构建以宪法为统领、以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核心的防治虐童行为法律体系,同时以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出台的司法解释文件、部门规章予以补充。在法治社会建设过程中,以法教义学的研究方法为切入点,结合相关案例对我国防治虐童行为法律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并进行体系化的分析,可以为我国防治虐童行为法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郭山  吕昭河 《思想战线》2007,33(6):82-87
常规的人口理论将"多生、男性偏好"视为在我国获得广泛社会认同的传统生育行为,但这一命题在西双版纳傣族中却得不到历史实证材料的支持。相反,傣民族的传统生育行为表现出"少生、无性别偏好"的"现代化"生育特征。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literature on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children is pervaded by value‐laden statements. This article stresses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factual basis of such statements. Selected research findings on children's health, play behavior,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school behavior indicate a need for environmental policies for children. This need is further augmented by children's characteristics regarding their level of development, their decision‐making authority, and their economic position. Four approaches to child‐environment congruence are distinguished. A fable then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basing environmental policies for children on a certain and integral conception of how children's development over time relates to the environment. Space‐time methodology is discussed as one such framework, elucidating contexual considerations that surround research and policies regarding children's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6.
论侦查学的逻辑起点--兼论学科逻辑起点及其价值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逻辑起点是学科建设的基础理论问题。在探讨侦查学逻辑起点时,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以商品为其逻辑起点构建学科的特征为依据,将侦查学的逻辑起点置于法学大系统中研究,将法学逻辑起点定为行为,将侦查学与刑事法学作为同一系统分析,从而得出侦查学的“基因”内核即其逻辑起点为犯罪行为。并从理论的层面上研究逻辑起点的特定的理论存在及其功能,力图推动侦查学的理论研究, 进而发展侦查学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7.
陆烨 《青年论坛》2011,(2):29-33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群体访谈的方法,对上海市"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作了全景扫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出"转校频繁"、"英语学习困难"、"学习资源缺乏"等现况,但其同伴交往良好;2."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在城市融入的过程中,正逐步自我接纳为"新上海人",未来不想成为"无根的非市民;"3.为了生存与发展,"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具有强烈的升学意愿;4.对于未来的职业定位,"90后"农民工同住子女几乎都不愿从事父辈一样的工作,教师、医生、警察(军人)等受人尊重、服务社会的职业是他们大多数人共同的职业理想。  相似文献   

18.
法律行为是法哲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在法学理论中居于重要地位,但法律行为理论却是我国法理学中的薄弱环节,我国尤其缺乏对法律行为的性质、特征及法律行为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模式的系统研究,不能为各部门法学研究具体法律领域的行为提供一般理论。同时,现有的理论与部门法理论又很不一致,这无疑会影响我国法律调整的效果,影响法治进程。如何使法律行为成为各部门法行为的共同上位概念,实现对部门法的指导,改变法理学与部门法学脱节的状况,为未来我国民法典法律行为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是当前我国法律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科尔曼的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以宏观社会系统作为研究目标,以微观的个体作为研究起点,以方法论的个体论为特征,以合理性说明有目的的行为,强调个体的理性行为,将个人选择的微观互动与宏观市场模式的社会结构相结合.提出了社会理论研究与发展的新方向。从而弥补了过去社会学理论研究中微观面向与宏观面向相脱离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由此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和农村留守青少年。这些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和父母的有力监管,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因此,增强对留守青少年的家庭保护功能对于遏制青少年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大量农村务工人员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家庭中普遍出现“空巢”现象,而由此带来的留守青少年犯罪现象也日益突出。本文以G市为例,对“空巢”家庭中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