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菲律宾新总统埃斯特拉达丁胜吴秀慧5月11日,在菲律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选举中,菲律宾爱国民众战斗党候选人、副总统埃斯特拉达战胜所有竞争对手当选总统。6月30日,埃斯特拉达在巴拉索艾恩教堂正式宣誓就职,接替拉莫斯出任菲第13任总统。菲历史上第一位平民...  相似文献   

2.
《东南亚纵横》2009,(9):112-112
1日,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夫人因病去世,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宣布菲全国哀悼10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阿基诺夫人逝世致电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表示慰问.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执政之后,美菲防务合作有了新的发展。经历了初期的“短暂疏离”,美菲防务关系实现了“质”与“量”齐升,双边军事演习出现多边化苗头。这既是因为菲律宾自身亟待加强防务能力,需要得到美国支持,也与菲律宾国内亲美的民意基础和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再强烈指责菲律宾人权问题有关。然而,美国对菲律宾安全和经济支持难及预期,美菲在南海问题等关键安全议题上存在分歧,菲律宾继续寻求外交多元化,诸如此类制约因素有可能致使美菲防务合作深化发展出现反复。  相似文献   

4.
(2009年8月1~31日)●1日,菲律宾前总统阿基诺夫人因病去世,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宣布菲全国哀悼10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阿基诺夫人逝世致电菲律宾总统阿罗约表示慰问。●4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家瑞在北京会见  相似文献   

5.
6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了该国第一部反恐法案,称这一法案将帮助菲安全部门加大打击恐怖活动的力度。阿罗约表示,颁布反恐法案是菲律宾“与邪恶势力斗争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自2016年6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执政以来,美菲同盟关系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奥巴马执政末期美菲同盟关系由密切变为冷淡;2017年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美菲关系得到改善,但双方之间的矛盾犹存。尤其是2018年底菲律宾国防部长洛伦扎纳提出审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引发轩然大波。美菲同盟关系跌宕起伏的原因包括:两国领导人关系、各自利益的重心方向、国内局势需求、外交政策变化等等。目前,菲律宾提出审查《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一事尚无结果,未来两国同盟关系的演变发展仍将充满变数,但总体是继续维系甚至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7.
菲律宾 2000年 11目底 发生一起轰动全国的 绑架秦,被绑架者是菲律宾的顶级公关人物达瑟,他拥有自己的媒体,并替多位菲要人做过包装。菲总统埃斯特拉达下令警察总监48小时内破案,然而,直到今日,达瑟仍生死不明。菲政要纷纷出面对这一事件进行谴责。菲报刊杂志在头版予以报道。电视广播也将其作为头号新闻。这是一起怎样的绑架案?达瑟又是何许人? 11月24日中午,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商业区马卡地的一个繁忙十字路口。前去参加菲前总统拉莫所午宴的萨尔瓦多·巴比·达瑟乘坐的白色丰田车,突然被1辆面包车和2辆小车挡住去…  相似文献   

8.
自小马科斯就任菲律宾总统以来,美菲同盟迅速强化。美菲宣布将加快全面实施《加强防务合作协定》,菲律宾对美新开放四个军事基地,美菲制定双边防务指针,深化海事安全合作,实现联盟的现代化。美菲同盟的强化是小马科斯政府对杜特尔特时期外交政策的“再平衡”,也是美菲双方战略利益契合的结果。未来美菲同盟可能经历短暂的微调再逐步走向强化,但双方在国家利益上的差异、中菲关系的发展和美国战略资源的投入等因素会制约同盟的发展。美菲对地区安全形势产生复杂的影响,也给中菲关系健康发展和解决南海与台海问题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9.
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任以来,积极推动独立自主的菲律宾外交政策,由此导致菲美关系、菲中关系以及菲律宾的南海政策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调整。杜特尔特政府的对外政策已调整为远离美国亚太战略,与中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暂时搁置南海仲裁案,开启中菲间关于南海问题的双边对话。但菲律宾不可能轻易放弃南海仲裁结果。菲美同盟暂时不会有大变动,仍会维持在之前的保证菲律宾国家安全的两国条约及协议基础上。杜特尔特仍需要通过中菲友好合作促进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及民生改善,来证明自己推行的对外政策调整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序言 1975年12月7日,星期天,珍珠港事件后三十四年。这一天,美国的电视安排观众看到福特总统和国务卿基辛格乘坐在菲律宾总统的沋艇上前往科雷吉多尔岛,福特总统和马科斯在那里悼念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勇牺牲的菲律宾和美国的战士。虽然把花圈摆在菲、美阵亡战士纪念碑前是一项庄严的典礼。但是,两位总统的随从人员的大部分(钅井)头却增加了节日的欢乐气氛。用菲律宾外交部长卡洛斯·p·罗慕洛的话来  相似文献   

11.
2~6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率团对菲律宾进行了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访菲期间,曹刚川先后会见了总统阿罗约、众议长德贝内西亚、国防部长特奥多罗、总参谋长埃斯伯隆,并与菲国防部签订了价值1500万元人民币的军援协议。  相似文献   

12.
●6日,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了该国第一部反恐法案,称这一法案将帮助菲安全部门加大打击恐怖活动的力度。阿罗约表示,颁布反恐法案是菲律宾“与邪恶势力斗争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1992年11月24日,菲律宾总统菲德尔·拉莫斯与美国驻菲大使理查德·所罗门参加了苏比克湾海军基地移交仪式。随之,最后一批美军撤离了苏比克湾海军基地,结束了美国在菲律宾将近一个世纪的军事存在。菲律宾人迎来了希冀已久的独立自主的后美军基地时代。  相似文献   

14.
5月11日菲律宾举行20世纪的最后一次大选。参加竞选总统的候选人共有10名。登记选民为3400多万人,实际投票率超过80%。菲选举署认为,此次选举总的来说是和平和有秩序的,标志着菲民主制度的日益成熟和完善。在本届大选中,埃斯特拉达获得1052多万张选票,占选票总数的40%,当选为菲总统,并于6月30日宣誓就职。  相似文献   

15.
菲律宾2004~2005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马尼拉时报》报道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把菲国的2004年形容为“胜利和灾难的一年”。这称得上一个贴切的总结。政治上 ,当任总统阿罗约在2004年5月的大选中击败对手 ,获得连任 ,当选菲律宾第15届总统 ,保持了菲政权的持续性。菲政府的反恐、反腐行动以及与反政府组织的谈判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经济上 ,菲国内生产总值取得了可喜的6.1%的增长率 ,达到15年即198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然而 ,年初的海难、接连遭受的洪涝和台风灾害 ,千头万绪的国内政治、经济问题 ,提前撤军给外交关系蒙上的阴影等等或许都算得上本年度菲律宾难以跨越的坎。2005…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总统拉莫斯将于今年4月应邀访华,他是在去年5月大选中获胜后出任第八届总统的。名门官宦世家拉莫斯1926年3月16日出身于宋岛名声显赫的塔克瓦克族官宦世家。父亲纳西索·拉莫斯是老外交家,曾任菲外交部长和驻台湾“大使”。母亲与菲前总统马科斯之母是亲姐妹。妹妹拉莫斯·沙哈妮夫人先后任菲驻东欧等国和澳大利亚大使、联合国秘书长助理、菲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副部长、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和菲民主战斗党副主席等职。她曾积极支持科拉松竞选和出任总统,对拉莫斯的政治思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16年,菲律宾顺利完成大选,并成功进行权力交接,政治社会总体稳定;经济以6.8%的增长率跃居亚洲首位;外交上一改依赖美国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在新任总统杜特尔特的率领下,菲律宾试图走独立自主的外交道路.随着杜特尔特的成功访华和两国领导人对南海问题的磋商,菲中关系逐步恢复正常.2017年,菲律宾将继续走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并有望实现7%以上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霍维托·萨隆加是菲律宾政坛的要人和促进中非友好的使者,也是1992年菲总统候选人的热门人选。1987年7月菲律宾进行参众两院选举,萨隆加深孚众望,在参议院选举中,以1287万票最高票数当选,并被一致推选为参议长。目前菲律宾执政党联盟基本上分成菲民主战斗党和自由党联盟两大派,后者又由四派组成,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其中自由党的影响较大,该党1945年成立,至今有44年的  相似文献   

19.
本刊2000年第11期曾报道菲律宾反政府的阿布沙耶夫武装劫持人质事件情况,时隔一年,2001年5月24日凌晨4时,24名全副武装的阿布沙耶夫分子又突袭了位于菲律宾西北部巴拉望省的度假胜地道斯·帕尔马岛,包括13名菲律宾华人和3名美国人在内的20名游客成了绑匪人质。菲律宾动用重兵解救人质,6月2日晚,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宣布,菲军方当天在南部巴西兰省拉米坦镇共营救出了6名上月底被恐怖组织阿布沙耶夫绑架的人质。就在菲军刚救出6名人质的同时,阿布沙耶夫匪徒又袭击了在南部巴西兰省的一所医院,将医护人员和病人…  相似文献   

20.
韩凝 《东南亚》2012,(2):46-51
本文梳理了美国国际开发署在菲律宾援助活动的沿革历程,指出国际开发署对菲援助政策的调整与菲律宾国家的发展和美菲同盟关系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在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框架下,国际开发署对菲援助的策略也有了调整,在援助范围上进一步拓展,在援助机制上更加完善,在援助方式上更加注重多边化机制的利用,体现了美国“巧实力”的外交理念。这种政策的转变在促进菲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巩固和深化了美菲同盟关系,有力地配合了美国亚太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