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关于妇女——家庭暴力的立法现状与不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妇女是家庭暴力最大的受害群体 家庭暴力问题无疑具有全球性,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一般意义上讲,它指的是在具有血亲或姻亲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行为人以殴打、捆绑、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给他人造成身体、精神、性等方面伤害的行为.众多的数据表明,妇女是家庭暴力的最大受害群体.根据全国妇联权益部门的统计,在目前的家庭暴力案件中,丈夫对妻子实施暴力的占绝大多数,家庭暴力的受害者90%~95%是女性.据龙岩市妇联的统计,丈夫对妻子的暴力案件占家庭暴力总数的96%.美国学者戴维·莱文森选取了<人类关系的区域性卷宗>一书中所列的90个未使用文字的社会和农业社会,第一次对家庭暴力的主要形式进行了世界范围的比较研究,结论之一便是:最经常的受害者是成年妇女,而成年男性是最主要的施暴者,是最少受到伤害的人.此外,妇女比其他类型的家庭成员更有可能因家庭暴力而受到严重和过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一、妇女是家庭暴力最大的受害群体家庭暴力问题无疑具有全球性 ,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一般意义上讲 ,它指的是在具有血亲或姻亲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 ,行为人以殴打、捆绑、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给他人造成身体、精神、性等方面伤害的行为。众多的数据表明 ,妇女是家庭暴力的最大受害群体。根据全国妇联权益部门的统计 ,在目前的家庭暴力案件中 ,丈夫对妻子实施暴力的占绝大多数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90 %~95 %是女性。据龙岩市妇联的统计 ,丈夫对妻子的暴力案件占家庭暴力总数的 96 %。美国学者戴维·莱文森选取了《人类…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家庭暴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家庭暴力的定义: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造成其中一方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所谓暴力行为,指的是会引起害怕,恐惧,不安全感,冲突等后果的行为。 (2)家庭暴力的类型: 家庭暴力从形式上来看,可分为: a.身体暴力:包括所有对身体的攻击行为,如:殴打,推操,打耳光,脚踢,使用工具攻击等。 b.语言暴力:以语言威胁恐吓,恶意诽谤,辱骂,使用伤害自尊的言语,从而引起他人情绪难受的言语。 c.性暴力:故意攻击性器官,强迫发生性行为,性接触等。 从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来看,可分为: a.虐待配偶:…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危害受害人的身心健康,危及社会的安定和谐。家庭暴力发生于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生活在一起的家庭成员间,但妇女受丈夫的暴力侵害是最普遍的,她们受到的身心伤害也最大,家庭暴力尤其指丈夫对妻子施暴。鉴于我国家庭暴力的相关立法不完备和可操作性不强,应完善相关立法,充分利用现有的法律框架意识,执法部门分工合作,加大打击力度,建立长效维权机制,构建多层次社会防治体系。为预防和消除暴力侵害妇女现象,全社会应树立维护妇女权益的意识,国家应加强相关立法和执法力度。更为重要的是,防治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伤害未成年人事件在媒体频频曝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海南万宁等多地发生的女童遭性侵案件,引起社会反思。当前暴露出来的未成年人受伤害案件从发生环境和对象上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家庭暴力。包括亲生父母对子女的忽视和虐待,父母间家庭暴力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以及继父母、看护人、其他家庭成员等实施虐待甚至性侵害。二是校园暴力。  相似文献   

6.
宣炀 《民主与法制》2010,(12):58-59
家庭暴力一直是婚姻家庭中的一道伤疤。近年来,家庭暴力呈现出上升趋势,一些关于家庭暴力的事件屡见不鲜,触目惊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家庭暴力行为给出了具体的定义:"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家庭暴力──这一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严重危害性已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1979年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将家庭暴力视为对妇女的一种歧视行为。1993年联合国《禁止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把对妇女的暴力定为对妇女的生理、性和心理造成伤害的任何行为。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的《北京行动宣言》,重申免遭暴力侵害是妇女的一项基本人权。 应该承认,在我国家庭暴力问题长期以来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自北京世妇会后,社会各界开始关注这一问题,许多家庭暴力事件才…  相似文献   

8.
家庭暴力是暴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危害家庭,同时又危及社会稳定。因此,家庭暴力不只是一般的家庭问题,而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建国以来,特别是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召开后,我国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反家庭暴力是与几千年传统的封建的陈旧观念和行为做斗争,是一场艰巨、复杂的持久战。消除家庭暴力不是单靠受害人自己,单靠妇女组织就能实现的,更要有赖于社会的干预,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家庭暴力的概念及现状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其手段包括殴打、捆绑、侮辱、残害身体、限…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前对家庭暴力的界定范围相对偏窄,从家庭暴力的实际防治来看,其范围需要拓宽,应将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从家庭成员关系扩大到亲密关系,将家庭暴力的形式从躯体暴力扩大到精神、性和经济控制等方面。对家庭暴力进一步分类有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提高工作效率。对偶发性家庭暴力,要及时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其演变为循环性家庭暴力;对循环性家庭暴力,要重点关注,用专业手段阻断暴力循环。  相似文献   

10.
持续偏高的出生性别比会导致婚龄阶段性别失衡,然而女性数量的稀缺并不意味着女性必然会获得更高的婚姻和家庭地位。文章利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婚龄期性别比偏高地区的妇女将更有可能遭遇家庭暴力的伤害,进一步分析发现,性别失衡加剧女性遭受不同类型的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的风险。文章对性别失衡对家庭暴力影响的作用机制作出进一步探究,发现性别失衡会导致婚姻匹配失衡,以夫妻间阶层差、年龄差为主要体现形式的异质婚姻可能是加剧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之一。研究还对提高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缓解性别比失衡对降低女性遭遇家庭暴力风险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国际社会关注对妇女施暴问题胡玉坤对妇女施暴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属于何种社会、经济、文化、种族及宗教背景,妇女均有可能遭受暴力。当前,妇女既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也是社会暴力的主要牺牲品。世界各地盛行的暴力主要有:...  相似文献   

12.
家庭暴力已经和正在成为文明国家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1993年联合国《禁止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中把对妇女生理和心理所造成的伤害的任何行为均定义为对妇女的暴力。免遭社会及家庭的暴力侵害,作为妇女一项基本人权在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制定的文件中再一次得到确认和重申。家庭暴力作为社会暴力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危害家庭,也同时危害着社会稳定的基础。日前,本刊记者就我省家庭暴力的现状及政府采取的防范措  相似文献   

13.
家庭暴力不再是私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暴力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为文明社会所不容。1995年在中国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上,“家庭暴力”首次被列为全球12项重点问题之一。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制定相应的法律,将家庭暴力视为一种犯罪行为,通过法律对家庭暴力进行干预和制止。这已是一种社会共识:即对他人身体的伤害(虐待)是违法的。不管这种攻击发生在何种场合,也不管受害者是否是亲属,只要你向你的伴侣或家人施加暴力,你就将被逮捕和被起诉。社会要通过警察、法庭和有关法律规定向家庭暴力者说“不”! 在90年代中期,英国…  相似文献   

14.
陈桂芬 《传承》2009,(10):112-113
家庭暴力根据性质可以分为对身体的暴力、性的暴力和精神的暴力。对家庭暴力原因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从个人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来分析。完善家庭暴力法律,加强地方性、针对性立法,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建构良好的家庭沟通机制;提高妇女自身的社会地位,提高维权意识;建立相关的社会干预和介入机制。  相似文献   

15.
家庭暴力根据性质可以分为对身体的暴力、性的暴力和精神的暴力.对家庭暴力原因的解释,概括起来主要从个人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来分析.完善家庭暴力法律,加强地方性、针对性立法,加大执法和处罚力度.建构良好的家庭沟通机制;提高妇女自身的社会地位,提高维权意识;建立相关的社会干预和介入机制.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犯罪主要指使用暴力杀死、伤害家庭成员或者是与家庭有牵连的亲属以及情人等。由于因家庭矛盾发生的伤害案件大多私了不报官,故无准确的统计资料,本文仅以天津市公安局1989年至1991年5月发现的100起家庭暴力犯罪案件进行分析研究。在两年零五个月的时间里,发生的这100起家庭暴力犯罪案件。为这一时期全部杀人案的38.5%。它不亚于其它杀人案件对社会的危害。在这百起案件中,死121人,伤26人,使一些完整的家庭变成残缺家庭,更有甚者使有的家庭遭到毁灭,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相似文献   

17.
家庭暴力犯罪是指家庭成员间凶杀、强奸、伤害等具有较大社会危害性的犯罪。亲友相残是指具有血亲、姻亲关系的人员之间的暴力犯罪。其产生原因在于社会集团意识对个体产生压抑,压抑积聚进而形成动机,通过诱因促动攻击,产生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妇运》2013,(10):36-39
一、针对妇女的暴力概念理解 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首次对针对妇女的暴力进行了界定。针对妇女和女孩的暴力是一种基于性别的暴力,包括以下几种形式:1、发生在家庭中的暴力(国外的学者们对家庭暴力最常见的定义是发生在家庭成员如配偶、夫妻、同居伴侣等之间的暴力行为,造成其中一方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包括对亲密伴侣实施的暴力、早婚、强迫婚姻及强迫怀孕。2、发生在工作场所、教育机构、公共场所及其他机构的暴力,包括性骚扰、强奸、贩运妇女等。3、其他的暴力,包括名誉犯罪、残害女性生殖器、杀害女性和国家纵容的侵害妇女的暴力(如慰安妇等)行为,以及冲突局势中暴力侵害妇女行为等。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家庭关系是每个家庭成员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公害,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家庭暴力不仅直接对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伤害和威胁,还会破坏家庭的稳定和安宁,这是与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背道而驰的。文章探析了家庭暴力的特征、成因及防治对策,目的在于遏制家庭暴力。  相似文献   

20.
社会转型时期的语言污染和文化暴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语言面貌和文化状态反映了社会面貌和社会状态。语言污染和文化暴力是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一种社会环境污染和精神暴力现象,是特定时期社会制度不完善的体现,是由传统向现代裂变的产物。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存在较为明显的语言污染和文化暴力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的洋化、封建化、粗鄙化和庸俗化及其对社会公众的精神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