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论刑法平等原则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邦友 《现代法学》2002,24(3):104-112
平等是指人们相互间权利获得与义务履行的相同性 ,它应是一种相对平等、地位平等。刑法平等应是权利意义上的人人平等 ,它以形式平等为原则 ,反对结果平等 ,但同时也应包括实质平等的内容。就目前而言 ,可接受的实质平等只能是给弱者优待 ,而不能给强者特权。上述意义的刑法平等原则 ,应在基本原则中居于最高地位 ,应担负起罪刑法定、罪刑均衡无能为力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的实质正义观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分别属于近代和现代法律分配权利和义务的价值观念。形式正义是按照绝对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分配权利和义务,而实质正义则是根据主体身份特征进行倾斜式分配。实质正义不但促进了民法的社会化,而且催生了经济法和社会法的诞生。实质正义首先通过立法环节转化为具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及法律责任,其次通过行政和司法机关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3.
对所有权进行适当限制是社会法的基本原则,它突破了传统民法中所有权“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赋予所有权人更多、更苛严的法律义务,或通过限制所有权实现对国民收入再分配,以保障弱势社会主体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由于现实社会生活的不平等,社会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即主体享有权利不以承担义务为前提,反之亦然.这种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不同于民法上的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它不以权利“恶用”或“过错”为条件,而是源于权利自身的缺陷和不足,限制的也不是个体权利而是类权利.社会法对所有权的限制有一定的限度,以不造成“反向歧视”和满足弱势主体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条件为尺度.  相似文献   

4.
平等原则不仅仅体现在权利平等方面,还表现在履行义务上的平等。义务平等的意义在某些程度上不亚于权利的平等保护,它有自己独立的存在价值。公民缴纳税款时,相同情况要得到相同对待,差别情况应得到差别对待,在个税缴纳中,更重要的还在于实质平等。在个人所得税问题上,效率和公平的位置应当予以调换,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这是宪法基本原则之一———纳税义务平等原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权利与义务之间的矛盾是社会阶级性在法律领域的独特表现。权利与义务的分裂决定了法的产生;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推动法的发展;权利与义务的合一决定了法的消亡。社会主义社会的权利与义务还不能做到完全的统一,还存在着部分对立,宪法中的平等原则不包含立法平等,只是指司法平等和守法平等。  相似文献   

6.
法律原则是指对立法、司法、守法在内的整个法制活动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法律准则。其特点在于“它不预设任何确定的、具体的事实状态,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更没有规定确定的法律后果。”但是,它是指导和协调着全部社会关系或某一领域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机制。与其他法律的结构成分只负载法律的一两项价值不同,基本原则差不多是法律的所有价值的负载者。  相似文献   

7.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理论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方法论入手 ,结合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 ,认为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从主体看有平等原则 ,从内容看有权利不得侵犯原则、公平原则 ,从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原因事实看有意识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作为法律的补充原则有遵守国家政策原则、遵守公序良俗原则。  相似文献   

8.
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医患关系是否是平等关系是医疗合同能否成立的条件之一。我个人认为医患关系是平等关系(这里的平等关系是指法律地位的平等),理由是:法律地位是由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义务所决定的。“法律权利与义务,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医患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从性质来看是相对的,如,患方有知  相似文献   

9.
邓辉辉 《河北法学》2001,19(6):53-57
在民事诉讼中,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是一个宪法原则,不宜作为基本原则加以规定。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应当更名为平等原则,以便完整、准确体现这一原则的涵义。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只是平等原则的内容之一,不能作为独立的基本原则。论述民事诉讼平等原则的立法定位、确立根据和完整内涵,并对这一原则的完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是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维护我国社会安定和公共秩序的重要法律。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完备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我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进行初步的探讨。笔者认为,我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任何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津规定的义务。”因此,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这才符合公民的  相似文献   

11.
继承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权利义务不可分”,是我国继承制度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紧密联系,不可分离的。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同时也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作为社会主义法律区别于剥削阶级法律的一个重要特征,权利义务不可分的原则必然在我国继承制度中得到体现,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继承法律制  相似文献   

12.
李秀梅 《法制与社会》2011,(18):295-295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一项基本的法律价值,有明确的含义和基本的内容。在理解这一原则时,应当将其与“同等”、“事实平等”区别开来,并注意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差别、法律适用平等和立法平等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法基本原则新论范进学(一)目前,对劳动法基本原则的论述,归纳起来有十几条之多。但总的来说,人们对劳动法基本原则的认识多停滞在对宪法原则与权利的诠释上,较少去探索劳动法自身应有的原则,从而把宪法确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径直作为劳动法...  相似文献   

14.
法哲学领域内,社会平等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1)基本人权的完全平等,(2)非基本权利的比例平等,(3)法律适当照顾弱者的利益。平等原则是权利平等在民事法律中的原则性规定,是民法中最基础最本原的原则。就民事法律而言,平等原则更多的表现为对物权的平等保护,合同关系的对价性和侵权法上对弱者利益的偏爱。  相似文献   

15.
江晖 《法制与社会》2011,(35):293-293
作为法伦理观念的正义表达了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条件下,以权利的合理性分配为核心内容的法律道德价值需求。因此,分配正义是立法的正义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合同关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平等原则。人们在横向商品经济关系中,总是运用合同设立,变更、终止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树立和强化人们的平等观,按平等原则调整和处理合同关系,是维护合同秩序的首要问题。我国《民法通则》第三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第四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济合同法》第五条规定:“订立经济合同,必须贯彻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原则。”这些对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行政合同是行政管理的新手段之一,行政合同法律关系在我国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一旦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在运用行政合同时发生纠纷,如何确定双方的责任,分配其权利与义务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本文就我国行政合同的归责原则的建立与构成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违法原则与公平原则相结合是我国行政合同的主要归责原则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试论新刑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指出它的基本精神是强调法律要平等地适用于一切公民,反对特权,反对歧视,并且阐明了它的基本含义及其在刑法上的重要意义。对于那种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排除在刑法之外的观点和那种罪刑平等原则取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观点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法和民事诉讼法都将平等原则列为基本原则之一,就后者而言,平等原则指的是,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双方平等地享有、行使权利,法律应在程序设置、权利配置等方面保障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而且是实质平等。根据这一原则内涵,对照我国新旧民诉法就可看出,平等原则在新旧民诉法中还未被彻底贯彻,这也是民诉法为不少人所垢病的众多内容之一。这里,笔者单从被告的民事答辩状角度来谈谈平等原则在新民诉法中应如何体现和强化。  相似文献   

20.
日语中的“生活保护”意即“最低生活保障”。无差别平等原则是现行日本生活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含义是全体国民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均享有向国家要求保障最低限度生活的权利,获得最低生活保障不是国家的恩惠。并且,这种权利只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均被无差别平等地予以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