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集体身份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必然拥有的社会角色,对某种集体身份的认同或排斥是选择的结果。在日益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集体身份认同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整合的成功与失败。对于区域性国际社会成员而言,国家认同和跨国社会共同体认同是最重要的集体身份认同。这两种集体身份认同之间存在着复杂微妙的关系,并对地区局势乃至全球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东亚共同体建设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身份认同基础,但这种认同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着退化的风险。在目前日趋复杂和严峻的国际局势下,东亚一体化进程可以采取多轨道、多线路、多层次、多领域、以小促大、以民促官的方式逐步推进。其中,培养东亚各国及其国民的集体身份认同和构建东亚社会共同体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经历了一个身份的自我定位与重新建构的过程 ,原有的被侵略、被殖民的身份被打破 ,新的帝国主义身份逐渐得以建构 ,与此同时 ,日本的国家利益也得以重新建构。在身份的建构过程中 ,自我定位是基础 ,适度模仿是必要 ,而互动的进程最为关键。目前的日本再次处在了身份建构的关口 ,如果它错误地自我定位并试图建构错误的身份 ,将不可避免地重蹈历史覆辙。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墨西哥建交以来,双边经济合作发展迅速。然而,至墨西哥现任总统奥夫拉多尔执政以前,墨西哥对中国的重视程度并没有随着经济合作的增长而同步提高,两者之间甚至出现了错位情况。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一国政府对特定双边关系的重视程度?本文认为中墨双方的身份认同和经济合作期望共同影响了墨西哥对与中国关系的重视程度。本文使用话语分析和一致性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身份认知是否相似、相互期望是否满足选择了四个研究案例。埃切维里亚执政期间,墨西哥和中国的身份认知相似,但经济相互期望没有得到满足;卡尔德龙执政期间,墨西哥和中国的经济合作迅速发展,但在政治领域出现了巨大的认知分歧,在这两个时期墨西哥都没有重视和中国的双边关系。萨利纳斯执政时期,墨西哥与中国的身份认知不同,经济合作空间也十分有限,两国关系处于低谷。培尼亚执政时期,中墨身份认知相似,经济合作预期得到满足,两国双边关系日益密切。身份认同的优先级高于经济合作期望,经济合作期望的满足能够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身份认同决定着两国关系的发展程度。  相似文献   

4.
在有关国际组织的研究中,学界大多从现实主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角度出发,尽管两者的观点有明显区别,但均采用理性主义的研究方法.本文试图引入身份维度,为国际组织研究增添新的视角.文章在论述身份作为一种基于差异的社会关系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与国际组织作为集体身份的建构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刘昌明  张佳 《东北亚论坛》2024,(1):3-17+127
从话语到身份再到对外政策,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逻辑。日本在选择与调整对华政策的过程中,实际上便在体系、国家与政策议题三个话语层次上,通过“联系”和“区分”两种方式分别构建了中日差异化的类属身份、角色身份和集体身份。借此中国在类属身份上被置于“民主国家”的对立面;在角色身份上被建构为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冲击者”与“威胁者”、自由经济的“破坏者”;在集体身份上被置于“民主阵营”的对立面,并被排除在“全球南方”之外。在这样的基础上,日本以秩序为“名”,增强防卫建设,协调伙伴关系;以安全为“由”,开展针对性的军事部署,并加强对华经济对冲;以议题为“用”,实行对华软制衡,同时拉拢“全球南方”国家,以将对华政策“合法化”。  相似文献   

6.
美国媒体对华负面报道的建构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英 《国际观察》2004,(2):12-18
美国媒体之所以反华是基于以下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认知 ,即对中美不同国家身份的认同和对美国的国家利益的认同 ,由于这种认同的偏差 ,导致中美文化和安全上的困境。国家利益不是外生于体系结构 ,而是由体系结构建构的 ,决定国家利益的因素不仅仅指现实主义理论所强调的物质权力 ,而且包括由社会建构的观念、国家身份和集体认同。观念建构身份 ,身份塑造利益 ,因而观念建构利益 ;观念和身份建构利益的认同 ,社会互动重塑认同 ,进而改变利益。美国媒体的国家利益观就是观念、身份和认同与利益的共塑与融合的结果。中美关系是具有洛克文化特征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2007年11月,在东盟第13届首脑会议上东盟各成员国正式签署《东盟宪章》。《东盟宪章》强调“在维护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问题上……通过一体化推广东盟身份认同,以增强东盟大家庭意识和建构东盟安全共同体”。由此可见,东盟构建安全共同体的整体思路是,通过东盟一体化构建东盟国家集体身份认同,通过构建东盟国家集体身份认同内化东盟诸国认知国家利益与地区利益,并共享地区和平观念,进而达到实现东盟安全共同体的目标。建构主义关于安全共同体形成的“三个层级”假定对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刘永涛 《国际观察》2005,46(5):31-38
近年来,对外政策分析中最为显著的理论探索之一是对身份(或认同)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给予更多的关注.在一定的国际体系里,一个国家想要什么和为了得到它而采取怎样的行动,在含义上并非完全由该体系中的物质结构所决定,它还与国家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所处的身份有关.本文讨论了语言如何作为一种力量成为建构行为体身份的社会工具;然后把身份作为对外政策分析的一个变量,将其放在语言建构的环境下加以认识.本文最后以20世纪以来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邪恶论"为例来说明美国的现当代对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所涉及到的对"自我"及"其它者"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在欧盟和北美区域经济合作稳定发展的情况下,亚太地区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合作热点。日本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也更加重视东亚以外的其他亚太国家和地区,这种变化必然会对东北亚乃至东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深刻影响。一、日本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新动向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才开始探讨双边和地区FTA的可能性,并且其相关部门陆续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的15年中,美国与印尼的军事合作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中断到恢复、不断升温。现实主义的权力观根据国际环境发生变化后国家利益的侧重点也会变化这一视角进行解读。建构主义认为,观念会影响身份的建构,美国与印尼观念的变化对它们身份和军事合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印(尼)军事合作关系的恢复和升温,对东南亚地区安全环境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