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蜗居之痛":一项关于青年置业观念的社会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的热播剧目<蜗居>引起了持续而热烈的社会反响,而"蚁族"、"房奴"、"80后啃老族"、"逃离北上广"这些热门关键词都真实再现了高房价背景下一些青年群体的迷茫、无助与困惑.但于社会各界激烈反响之外学界的回应尤其是从"青年研究"--这一中性立场进行的学术探讨尚处于空白阶段.本文以跨国比较的视角切入问题,结合个案访谈,以"置业观念与行为变迁"这一线索展开分析.通过研究未来青年一代所面临的社会结构与制度变迁,探讨青年群体"蜗居之痛"的根源所在,从可以利用的经验研究范式以及理论创新维度提出个人的研究设想,以激发更多、更好的研究力量来关注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手拍"之所以能够在青年中流行,是因为手机、网络等在青年中已经普及,青年追求新奇、刺激,而且它可以有效监督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青年的正义和爱的需求.但是它在流行和满足青年需求的同时也影响了青年和社会,所以要辩证地看待"随手拍"在青年中的流行,更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对"随手拍"这种行为进行典论和法律规范,以及教育方面有效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青年"啃老"现象的道德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年"啃老"现象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关乎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的问题。"啃老"虽是青年自己的选择,但"啃老"问题却是多因素促使并日积而成。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需对此进行反思,并从中找到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80后"青年的时代特征:历史社会化的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后"青年是伴随改革开放进程成长的一代,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条件与事件都将对其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四个因素来分析"80后"青年成长的社会化条件,将"80后"的特性融入社会时代背景加以讨论,分析了"80后"青年时代特性与社会结构的嵌入性,指出"80后"青年是历史社会化的产物,应在社会历史背景和社会发展趋势中评价"80后"青年.  相似文献   

5.
"超女现象"的社会文化分析与青年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女"作为青年和整个社会都密切关注的公众文化现象,其火爆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它的风靡证明青年娱乐、成长的需求和价值取向正发生重大的转变,如何理性对待"超女"等类型的文化现象并形成对青年工作的推动和发展,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6.
周详 《人民论坛》2020,(3):114-116
近期,"空巢青年"呈现出年龄范围扩大、社会心态与集群行为联动、在线互动主导社会互动、工作关系过多侵入社会关系等特点。"脱嵌"状态的"空巢青年"面临自由与风险的双重境遇,一方面意味着个性发展、个人选择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与自由,另一方面也面临人际关系冷漠、集体意识隐退和精神生活空虚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7.
身心机能与社会化状况的不平衡性从根本上决定了青年是一个具有一定质的规定性的独特文化群落.青年文化与成人文化密不可分.不可更改的生命节律昭示着两代人文化继承的必然性;而迅速多变的生活又在逼迫成人时刻追求"跨代"的完成(接受来自青年人之新异刺激的催化,从而完成观念的变革).于是,青年文化与成人文化只能携手共游.这种关系可进一步表示为:1.成人把生活的若干准则传给了年轻一代(主要是以其理论文化来影响青年,内容多具传统色彩).2.青年人则更多地用其行为文化来影响成人(青年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青年文化对社会发展影响的机制不在它的内容本身,而主要通过其行为文化的新异性对成人文化的刺激与催化来完成).3.理论文化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青年亚文化是伯明翰学派和早期英国文化研究的研究重点.伯明翰学派认为青年亚文化是社会结构出现矛盾的产物,是为了抵抗资产阶级的霸权和解决父辈文化和主导文化之间尚未解决的问题.在青年亚文化理论的阐释模式从"世代模式"到"结构模式"的转变中,伯明翰学派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无厘头"文化作为近年来影响广泛、深远的青年时尚文化,其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整体上看,它是青年极度功利化、实用化追求后的一种文化态度上的大转变,其搞笑、颠覆的特质正迎合了青年在社会竞争重压下需要轻松解脱的心理,而在这种心理动力驱动下的叛逆性流行文化正是青年成长规律与社会背景互动互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独立与传统:"80后"性别角色的双重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当代中国特有的独生子女政策,走过文革时代的母辈们的性别体验,纠合转型期社会的竞争性与资讯的开放性等多重因素,使得"80后"青年男女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独立"与"传统"并存的"双重标准".本文通过双其复杂成因的解析,揭示双重标准所带来的逻辑予盾与难以避免的两性突,提出只有扬弃"男强女弱"传统性别刻板观念,才能建设真正平等的两性和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现代转型, "少年"、 "青年"作为现代性的特征被反复强调. "青年"象征着对现状的不满足,富有批判精神,并被赋予青春期反抗、内在冲动和乐观主义等特征,同时又包含了偏激、破坏、狂热、粗暴的先锋精神.新文学运动一直延续着"青年"的特征.从五四文学到左翼文学,从延安时期的工农兵文艺到"文革"时期的红卫兵文化.都可以看作是"青年"精神在不同历史环境下的体现.但经历了"文革"后,中国社会结束了"青春期",逐步进入了告别理想、崇尚实际的"中年期".进入"中年期"的文学的特征是以中年作家的创作为主体,作家逐渐形成自己的成熟风格和对社会的稳定看法.他们不再以理想主义为动力,而是沉入民间大地,履行独立的批判功能,同时也存在着隐患.在21世纪,对照研究两个"新世纪"的文学特点及其精神,可以使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世纪文学的特征、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寻求未来文学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袁志香 《人民论坛》2020,(14):118-119
"饭圈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具有狂欢性、交互性、圈层性等特征,其在青年主体意识构建过程中可能带来网络暴力、被动跟风、文化偏离等负面影响。对此,应当发挥偶像和"饭圈"对青年的正面影响,引导青年增强辨别力,塑造积极正向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心态、消解主流价值以及干扰言论自由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愤青"与"恶搞"给和谐社会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和照顾青年的利益诉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和改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对策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关注转型过程中的"新失业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年失业问题日益严峻,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03年度世界青年报告>数据显示,青年失业者已经占据了全球失业人口总数的41%,某些发展中国家的青年失业率甚至高达56%,青年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我国的失业问题也面临着一个拐点——以失业下岗为主体的"老失业群体"达到峰值,"新失业群体"开始凸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世界青年运动与"青年危机"为切入点,探讨全球化下"被牺牲的一代"的发展境况,分析了青年危机的内因、青年生命历程的断裂与政策建构中将青年看作是"问题"还是"资源"的根本定位,指出对青年发展的承诺已经成为世界青年政策、区域性青年政策和国家青年政策的重要原则和出发点,同时也都面临着从纸上承诺到政策实践的现实困境。在借鉴世界青年政策经验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新时代下我国青年政策建构需要参考世界经验,不断完善新时代国家青年政策体系;鼓励青年参与,强化青年政策中的青年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高校开展和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要注意全面性与系统性相结合、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途径,加强大学生和大学生骨干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青年低生育现象、有何社会风险、缘何生成、如何破解为逻辑主线,着重从"不想生"的内在原因、"推迟生"的重要促因、"不敢生"的现实原因,即个体本位、家族观念、生存压力三个方面,探讨与分析青年低生育现象的生成缘由。针对上述成因,从完善普惠配套政策支持育龄青年"敢生能养"、建立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育龄青年"想生乐养"、构建新型生育文化倡导育龄青年"早生共养"等方面,提出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18.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青年群体应转变创业观念,加强创业技能,提高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优惠政策,给青年返乡创业更多的"动力"。乡村社会应积极优化生态环境,夯实青年返乡创业的"定力"。当"能力""动力""定力"三者兼具,乡村振兴将迸发新"活力"。  相似文献   

19.
在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市青年在空前严酷的竞争压力下,对人生丧失热情,逃避做事业和家庭顶梁柱的责任,在工作、婚恋、学习中自我放弃,最终导致从社会中间层向下滑落.目前这种"下流社会"化新态势正在成为中国都市青年面临的严峻问题.我们需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科学破解这一难题,引导都市青年健康成长,保障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子纯 《创造》2021,29(4):54-59
在网络空间中,"泛娱乐化"思维入侵了新闻、教育、文学等各个领域,对正处于价值观塑造重要阶段的青年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a为避免青年在娱乐中迷失自我进而形成不良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理性分析网络"泛娱乐化"背景下青年价值观现状与归因,立足现实提出可行性引导策略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