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铭传不仅是清朝任命的首任台湾巡抚,也是抗法护台的英雄和建设合湾的“现代化之父”。他修建了台湾的第一条铁路和第一座煤矿。在电视连续剧《台湾首任巡抚刘明传》中饰演刘铭传的台湾著名演员刘德传这样评价他的这位“当家子”:“他为台湾老百姓所做的一切,至今在台湾老百姓心目中仍占有很重的地位,我很佩服他,他是我的偶像!”  相似文献   

2.
邵友濂是继刘铭传之后的台湾第二任巡抚(1891——1894)。过去,人们在颂扬刘铭传在台湾的改革和贡献之后,往往都要对邵友濂进行一番指责,或批评他尽废了刘铭传所创设的新政_1,或批评他去任极不光彩_2。其实,要正确评价邵友濂,就要对他的生平,尤其是对他在台湾巡抚任上的作为,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本文准备通过若干方面的考辨和分析,力求对邵友濂作出合乎历史实际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经过了中法战争的惨痛教训,清政府认识到台湾在海防上的重要性,着力加强台湾建设、巩固海防。几经讨论,清政府于1985年宣布在台湾建省,刘铭传被任命为台湾第一任巡抚,第二年(1986年),在刘铭传上奏清政府的《遵议台湾建省事宜折》中,有省会设置一项,当时刘铭传将省城确定在了彰化的桥孜图(现台中市南区),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实际的行政中心一直在台北。1984年,继任的巡抚邵友濂将台湾的省会正式迁到了台北。台湾的省会设置几经波折,反映了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变迁。刘铭传之所以把台湾的省会定到彰化的桥孜图,是有他的考虑的,“新疆以迪…  相似文献   

4.
清末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不仅是坚决捍卫国家主权、誓死抵御外侮的英雄,而且也是奋力振兴民族经济、勇于积极进取的封建官员。刘铭传存台湾“创兴一切新政,其意不但为保障东南七省已,且台举一隅之设施为全国树之范”,“思以一岛基国富强”。他对于台湾的近代化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正如史学家所论:“有大勋劳于国家者,……溯其功业,足与将湾不朽矣。”  相似文献   

5.
光绪十一年(1885)台湾建省,刘铭传作为首任巡抚,担负着台湾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建设的繁重任务,而这些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支出。台湾建省前每年财政收入只有九十万两,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了谋求财政自立,刘铭传采取了一  相似文献   

6.
亦云 《两岸关系》2005,(12):51-52
凡是在历史上对祖国统一和富强有过贡献的人,人们总不会忘记他。刘铭传(1836—1895)过世已经100多年了,但他的名字和业绩却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人们不时以各种方式来纪念他。在台湾,出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纪念设施,如铭传路、铭传大学、中学、小学等,公园里有他的塑像供人瞻仰。在大陆,刘铭传的遗迹得到保护,而且在不少地方都出现了刘铭传研究热。相传他一生做过三件事:镇压太平军、捻军起义;抗击法国侵略者进犯台湾;开发并建设台湾,促进祖国统一和民族和睦。其中后两件事则以其不可辩驳的事实令后人倍加敬仰与赞颂。宝岛台湾的忠实捍卫者…  相似文献   

7.
京剧,自清朝传入台湾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两岸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很大的艺术成就,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清代,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从内地请剧团到台湾演出,因为语言是京腔,观众又大多是士绅,官兵,所以人们称它为京班或正音。当时台北的“淡水馆”是文武百官的娱乐场所,大陆来的戏班曾在那里演出。1945年台湾光复以后,内地京剧团纷纷到台湾,上演了不少传统剧目,如《凤还巢》、《霸王别姬》,《击鼓骂曹》,《挑滑车》、《钓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6,(22)
正今年是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诞辰180周年,又一项两岸民间交流活动登场。11月6日,"两岸一家亲,铭传故里行——海峡两岸铭传情交流周"在刘铭传故乡安徽肥西县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知名书画家、刘铭传后人和淮军后裔等百余人相聚安徽参加纪念活动,共同缅怀这位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建设台湾作出了杰出贡献的先贤志士。  相似文献   

9.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10月,刘铭传领导的抗清保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台湾建省,清廷命刘铭传担任台湾首任巡抚。至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5月离开台湾,刘铭传任台湾巡抚7年,对台湾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3月2日,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书画名家作品展——纪念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诞辰180周年开幕式在安徽芜湖举行,展览共展出了160余幅作品,涵盖了书法与绘画两种形式。此次书画作品展由安徽省刘铭传研究会主办,是继台湾首展的延续。"此次书画展以刘铭传的事迹、著作和精神为主体创作,希望通过此次画展,让民众认识了解刘铭传,刘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5,(19)
<正>刘铭传,1836年9月7日(道光十六年生),1896年1月12日(光绪二十二年)逝世。安徽肥西人,字省三,号大潜山人。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大清帝国重新启用淮军将领刘铭传,派其以福建巡抚身份督办台湾军务。刘铭传到台后积极整备岸防,曾一度击退登陆基隆的法军。中法战争落幕后,大清帝国于1885年决定在台湾建省,刘铭传任命为台湾首任巡抚。在台期间,他除建设多处炮台、兵工厂等近代化军备外,还推行多项基础建设,包括铺设最初的台湾铁路(初期仅大稻埕到锡口段完工通车)、福州和沪尾(今新北市淡水区)间的海底电缆,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5,(19)
<正>"英豪垂万古,勋业足千秋。"这是台湾学者陈延厚对刘铭传的评价。9月24日至26日,"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学院举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安徽省副省长谢广祥、合肥市委副书记凌云及台湾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主席蓝博洲、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创会会长林光辉、台湾铭传大学校长李铨等出席研讨会。数百名大陆和台湾研究刘铭传专家学者、刘氏宗亲和学生代表参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7,(13)
<正>6月16日,四集高清纪录片《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开机仪式在安徽省肥西县刘铭传故居举行。该片总导演王振涛介绍,《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将从世界和历史的大背景上来准确定位刘铭传的历史功绩,并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引用最新的学术成果和史料,尤其是搜集、考证欧洲国家关于中法战争的研究成果,包括一些新视角、新观点,最大程度地  相似文献   

14.
台湾正式建省始于一八八五年,第一任台湾巡抚便是安徽肥西县刘老圩人——刘铭传。刘铭传,字省三,号大潜山人,生于清道光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1836年6月7日),卒于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896年1月12日)。刘铭传的一生,曾做过三件较大事情。早年,他闯荡乡里,杀土豪,劫富户,“扦法网”,成为官府追捕的  相似文献   

15.
台湾建省是台湾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人们自然地将它同刘铭传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刘铭传作为首任台湾巡抚,对台湾建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台湾原隶属福建省,当时身为闽浙总督的杨昌浚在建省过程中亦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求对台湾建省前后的形势有更全面的了解。一杨昌浚,字石泉,湖南湘乡人。咸丰二年(1852年)由附生随道员罗泽南练乡勇于长沙。  相似文献   

16.
很多场合,介绍刘学馥时都会在她的名字前加上这样一个注释:刘铭传的玄孙女。的确,作为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身后的故事太多太多。1884年,刘铭传奉命赴台带领淮湘两军以及台湾人民共同打退了法军的进攻,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相似文献   

17.
管中闵从一位不爱学习的差生蜕变成台湾计量经济学的权威,循着"学而优则仕"的定律,成为引领岛内经济的人物,出任"经建会"主委。他是如何实现人生转折的?他有着怎样的行事风格?对当前台湾的"闷"经济会起到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外界颇为关注的。  相似文献   

18.
熊子杰 《黄埔》2023,(5):91-94
<正>第十五章左宗棠精神永存台湾:未曾踏上台湾一步,他无时无刻不心系台湾左宗棠在世时未曾来过台湾,他也不曾担任台湾官职,但台湾的命运却是与他息息相关。若不是左宗棠,台湾人早沦为亡国奴;若不是左宗棠,台湾早期的建设及发展,也将成为南柯一梦;若不是左宗棠和沈葆桢,台湾也可能不会建省,就算建省也不会如此早;若不是左宗棠和沈葆桢的眼光及推动,也没有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5,(19)
<正>9月24日上午,"铭记前贤伟业传承两岸亲情——海峡两岸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130周年大会"在安徽省肥西县铭传乡刘铭传故居隆重举行。来自两岸的各界人士在刘铭传故居共同缅怀了这位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建设台湾做出杰出贡献的先贤志士。中共中央台办、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全国人大常委、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汪毅夫,安徽省委书记  相似文献   

20.
“刘老圩”断想草萌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理所当然属于合肥的骄傲。乙亥金秋,此公辞世百年忌日,海内外研究他的学子近百人众,云集省城,召开学术研讨会。作为"刘学"的崇敬者,笔者得有机缘参观刘铭传故居"刘老圩",真可谓三生有幸。车抵肥西重镇官亭,再转向驶入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