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贪污与腐败是当前人们非常关注且谈论得比较多的社会问题,反贪污、反腐败也是世界性的政治课题。但是,如何把握贪污与腐败这两个既紧密联系又有所不同的概念,以及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的贪污与腐败现象,确实是一个包括专门反贪、肃腐部门在内的人们都需要明晰的问题。贪污...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接待台湾赴“山东经济访问团”来泰安考察时,几位团员问我:台湾与泰安的经贸合作情况及前景如何?我告诉他们,目前势头喜人,今后前景广阔。泰安地处鲁中,交通便捷,资源丰富,是旅游胜地,不仅经贸上合作天地宽得很,优势互补,共谋发展,而且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交  相似文献   

3.
《中国保安》2014,(19):49-50
我叫徐西波,老家在山东省泰安新泰。1997年来到济南市振邦保安服务总公司天桥分公司,到现在已经17年了。17年的保安生涯,将我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变成了一个敢作敢当的保安员。我在家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姐姐。我出生在一个不大的村庄,也就几百人。老家人的思想比较传统,文化程度低,觉得家里就一个男孩就应该呆在家里,守着父母。因此,中学毕业后,由于没考上学校,我就留在家里,帮着父母务农。从小没出过泰安,很想到外面去看看。不图赚什么钱,但想丰富一下阅历,也想在年轻的时候闯闯。这个想法越来越强烈。  相似文献   

4.
腐败本质之我见胡昌喜正确认识腐败的本质,对科学指导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因为,只有科学地揭示腐败的本质,才能使人们正确认识腐败现象产生的社会机制与规律,从而正确把握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性质并采取相应的方针、原则与策略,以确保我...  相似文献   

5.
上海社保案牵涉的资金数额之巨、官员之多、职住之高、影响之大实属罕见,被称为改革开发以来上海最大的腐败案件。此案折射出我国腐败现象的新特点:腐败行为突破简单的权钱交易,上升为权力与资本的勾结,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更大;明目张胆的显性腐败有所收敛,隐性腐败不断增多,查处腐败更加困难;单兵作战的个体性腐败向群体性腐败蔓延,反腐败阻力加大。因此,要深化体制改革,消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推行领导干部家庭财产申报制度;增强纪检监察机关的相对独立性;整合各反腐败职能机构力量.形成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6.
权力腐败是我国社会肌体上的一个毒瘤。在腐败产生的根源上,学者们往往过于注重政治、经济、文化分析,侧重主体论、环境论、寻租论等论点,忽视了权力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因素。笔者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腐败产生的伦理道德根源也应纳入我们研究的视角。从伦理学视角透视权力腐败的根源,一是权力持有者个体道德已经变异,出现了人性蜕变,有了权力腐败的动机;二是整个社会道德出现了多元化,已经具备了容忍权力腐败存在的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证券从业人员,居住在长宁区新华路街道泰安居民区。以前,我也和大部分上班族一样,每天按时上下班,过着简单而平凡的生活。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的人生从此发生了变化。2003年10月,我通过居民直选,当选为泰安居委会主任,当年我34岁,是长宁区最年轻的居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有两个外号,一个是“小巷总理”,说的是社区工作的纷繁复杂、千头万绪,工作难度很大;一个是“天底下最小的主任”,说的是这个位子虽然名为主任,但无权无势,只有辛苦和操劳。  相似文献   

8.
医治腐败的良方:法制、道德、舆论三管齐下●孙艺芬腐败是普遍存在于不同类型国家的社会现象,它像瘟疫一样侵蚀社会机体,危及国家政权,破坏社会稳定,因而世界各国都在寻找对付腐败的良策。受历史传统、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经济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国政府采取消...  相似文献   

9.
中外腐败行为基本特点比较分析金书娟《辞海》中关于"行为"一词解释为:行为是生物以其外部和内部活动为中介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的行为有其自然前提,但基本上是受社会制约的。纵观不同社会制度下存在的腐败行为,不难发现,由于受不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习...  相似文献   

10.
涂旺福 《理论月刊》2007,(2):111-112,115
腐败是一个社会历史现象,也是存在于人类社会机体上的毒瘤,它严重危害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与生存发展。当前,我国腐败现象呈现出发案数量多及大要案持续增长、腐败范围扩张、“高官腐败”及顶风作案现象突出、腐败的主体向多样化方向发展等特征,而要反腐败则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腐败是一重大社会病,应认真诊断,下力疗治,尽早除之。所谓腐败,是指社会公共职权的性质、功能发生变质、异化。其原因,是社会公职人员利用其代理的公共权力谋取个入私利,致使公共权力私人化。腐败有多种表现形式,从其以权谋私的实质推断,化公为私、损公肥私、行贿受贿、贪赃枉法、循私舞弊、任人唯亲、排斥异己、公报私仇等等均在腐败之列。这些年,在我国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腐败的集中表现是“权力寻租,以权易钱”,即社会公共权力掌管者通过出租手中所有权产采取得租金。他们或是以“提成”、“回扣”、“索要”、“罚…  相似文献   

12.
权力变异的原因、危害及对策吕芃 这些年,因涉嫌腐败而被曝光和处理的官员越来越多了。让人感到不安的是因权力变异而产生的腐败行为不但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反而更快地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蔓延、渗透,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深思。一、权力变异的原因一般说来,在?..  相似文献   

13.
杨亲昭 《湖湘论坛》2001,14(5):41-42
当前,反腐败斗争在全国范围深入开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人民群众并不感到完全满意,腐败的现象还大量的存在和发生。一方面反腐败斗争在深入进行,另一方面腐败现象又大量存在和发生,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不得不这样提出问题:产生腐败的根源究竟在哪里?事实上只有探寻到腐败产生的根源,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标本兼治我们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腐败。 一、浅析腐败的产生根源 腐败现象的产生有着它深刻的历史、社会、文化根源,它的滋生和发展均与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究其根源,笔者认…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2,(9):94-94
郑春勇在《理论探索》2011年第4期撰文认为,社会中介组织参与腐败,已经成为我国反腐败工作面临的新挑战。“中介腐败”的表现形式主要有行贿或帮助行贿、在重大资产处置中造假、在招投标中出卖情报和参与非法洗钱四种。中介组织与行政权力存在依附关系,长期未被纳入反腐视线,监管存在漏洞,是“中介腐败”得以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治理“中介腐败”,应该阻断中介组织与行政机构的依附关系,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不断提高其自律水平,同时,还要明确划分各部门的管理权限,形成多部门合力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5.
风险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团体腐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团体腐败具备风险的三大本质特征,因为它是人为的风险,具有严重的后果并且是可以被治理的。本文试图采用风险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社会团体腐败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的社会团体腐败风险是在我国特有的风险背景下产生的,是转型社会特有的产物,是制度设计失误和操作失误共同作用的后果。根据社会团体腐败风险的引发因素,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来治理和干预社会团体腐败风险。  相似文献   

16.
王刚 《湖湘论坛》2002,15(4):69-70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存在于历史上各种阶级社会和各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中。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腐败也呈现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腐败的主要成因是权力过度集中,而又缺乏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腐败的本质特征就是用公权谋私利。英国历史学家艾克顿认为:“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腐败就是缺乏监督的权力转化为私利的过程。权力的公共性使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支配力量,公共权力的实现最终要由社会个体来行使。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市场竞争新秩序尚未完…  相似文献   

17.
理论界对个案监督褒贬不一、各执一词。总体看 ,从事人大制度研究的褒多贬少 ,从事司法制度研究的贬多褒少。笔者研究以为 ,个案监督能够兴起、存在和发展 ,必然有其积极的方面 ,同时 ,从整个国家体制看 ,也确带来了许多值得研究思考的问题。个案监督的积极方面 ,概括起来主要是 :1 .有利于减少和克服司法腐败当前司法腐败现象比较严重 ,已经是人们比较共同的认识。腐败是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避免不了的一种社会现象。可以说 ,只要有人的地方 ,就有腐败 ,但腐败的程度有所不同。我们说现在腐败比较严重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8.
一、“用人”是杜绝腐败滋生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用人”要看“德”,“德”比较好的人,他的思想境界比较高,对自己做人的要求比较严,自律能力比较强,能经得起诱惑,抵挡住腐败。 二、“建制”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的“环境”和“土壤”。在制定“制度”时,应想到哪些环节上会产生腐败,应有配套的监督执行的硬规定,从根本上和客观上提供了不易产生腐败滋生的条件。 三、“监督”是制约权力、制约腐败的重要环节。这是一种用一定的法律形式、用行政手段来规定的,官方不叫你“监督”不行,执行监督者不“监督”也不…  相似文献   

19.
防止两极分化和铲除腐败的根本途径恽希良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社会问题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和腐败到处蔓延。据统计,全国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高收入户有500多万户,约占全国总户数的2%;家庭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超过100万户。而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的贫...  相似文献   

20.
胡尘 《当代广西》2005,(6):17-17
腐败是社会最“不和谐”的因素之一,因为腐败所首先侵害的,正是作为和谐社会基石的公平与正义原则。腐败就像是一个存在于社会肌体上的毒瘤,它导致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冲突。因此,反腐倡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题中之义,是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