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认识论的断裂”是阿尔都塞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分期中首先提出的。这一理论的提出与他对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理解密切相关,同时又是他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尔都塞提出他的断裂理论,目的在于将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和历史主义区别开来而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但是,由于阿尔都塞过于重视结构的作用,或者说。他的结构主义观点使他在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时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2.
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说明“实践一元论”的过程中提出了“绝对历史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他的“绝对历史主义”思想过分强调人的主体性,把自然仅仅看作人类实践活动的对象,忽视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一种再现。因此,重新认识葛兰西的”绝对历史主义”,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历史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科学既责无旁贷,同时也具有不可匹比的巨大优势。运用历史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把爱国主义与狭隘的民族主义严格区别开来;二是坚持以阶级分析与历史主义相统一的原则来评价民族英雄;三是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新历史主义是本世纪七十年代在英美文化界和文学界逐渐形成,八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诗学流派,是一种不同于旧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批评的“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旧历史主义是研究历史(包括文化史、文学史和思想史)的历史哲学方法,其基本内涵是强调历史的总体性发展观,坚持任何对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必须建立在关于人类历史的深思熟虑之上。然而,在本世纪初,这种“总体发展”的历史观遭到形式主义的攻击,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和法国结构主义认为旧历史主义诗学只重视文学的外部规律,即只注重文学与社会环境、文学与政…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曾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①中国文化正是由于继承了历史上的宝贵遗产,才得以在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至今。在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6.
丁晓平 《湘潮》2014,(12):4-7
"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4,(4):22-22
对历史人物特别是领袖人物的评价,应采取历史主义的科学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现象都要从它的历史形态去观察,一切都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相似文献   

8.
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毛泽东和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对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物质刺益原则都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物质利益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类实践──认识活动的发展史所包含的两个重要的带根本性的原则、准则。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则。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一脉相承”的表现之一,就是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两个出发点”的思想,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合于规律性”和“合于目的性”的特点,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原则和价值原…  相似文献   

10.
中国学者经由马克思主义者介绍而接受历史主义。延安时期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发出贯彻历史主义的号召,并对历史主义观点作出"中国式"的阐释。在中共党史研究中坚持历史主义,除秉承"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历史主义态度外,还应当恪守"必然"与"偶然"、"普遍"与"特殊"、"动态"与"静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历史主义原则,采用"历史比较"、"逆向考察"、"阶级分析"、"矛盾分析"的历史主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习总书记最近去山东,特别引用毛泽东的话:"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表示要认真看看孔夫子的书。  相似文献   

12.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第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客观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理论内核,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13.
论学习历史     
《求是》1999,(9)
今年元月,江泽民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号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认真扎实地学习历史,并且明确指出:一名领导干部不善于从历史中吸取营养,不可能成为高明的领导者。其心殷切,其意深远,各级领导同志切切不可等闲视之。历史是人类进步的足迹,是前人伟大创造的积累,是我们正确地走向未来的启示录。早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提醒全党:“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都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中国伦理学和伦理道德经历了复杂的发展演变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是本世纪道德转换和伦理文化选择的历史必然;坚持中西融合创新的致思路向,对前人的伦理探索给予历史主义的评价,坚信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当代最科学的伦理学说,是这一考察所得出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当代思想教育应当怎样对待传统思想教育成果?这似乎不应当成为问题,因为关于这方面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导师和我们党的领导人早已给予了明确的答案。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的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毛泽东也说过:“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我们不应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他的历史意识具有丰富的内涵 ,既包括深刻冷静的理论总结 ,也蕴涵着浓烈的民族情怀 ,更显现着严肃而崇高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信念。本文从历史视野、历史态度、历史经验和历史信念等四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邓小平历史意识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7.
赵坤 《世纪桥》2013,(10):64-66
实事求是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魂,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它的提出和贯彻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所具有的的唯物辩证性质、革命性质和实践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所具有的的特质成为实事求是原则存在的根据。实事求是原则的伟大意义突出蕴含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大高潮之中。  相似文献   

18.
赵坤 《世纪桥》2013,(8):64-66
实事求是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魂,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它的提出和贯彻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所具有的的唯物辩证性质、革命性质和实践性质所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所具有的的特质成为实事求是原则存在的根据。实事求是原则的伟大意义突出蕴含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三大高潮之中。  相似文献   

19.
物质利益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能否重视和解决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关系到革命和建设的成败。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曾对如何认识和处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作过许多论述。学习毛泽东的有关思想,对于正确处理改革开放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人民群众作为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历来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问题。马克思曾指出,历史活动是…  相似文献   

20.
要刊视点     
《求是》2004年第6期尊重人民群众的 历史主体地位 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重要原则。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坚定不移地坚持好这一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