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书架     
《人民公安》2011,(14):63-63
《南渡北归》 岳南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南渡北归》讲述了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的命运变迁,"南渡北归",即作品中的大批知识分子冒着抗战的炮火由中原迁往西南之地,尔后再回归中原的故事。整部作品的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几乎囊括了20世纪人文科学领域所有大师级人物,  相似文献   

2.
马艳玲  王金霞 《青年论坛》2005,3(1):131-133
自古以来,知识分子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特殊阶层,其知识思想和价值观念在社会的各个阶层起着领先的引导作用.作家是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理应是人民大众的启蒙者.而20世纪40年代初在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的一群作家,在强大政治权势和群体意志面前或主动或被动地放逐自我的灵魂,经历了身份置换的痛苦蜕变,由启蒙者迷失为被启蒙的人,为以后更大悲剧命运的到来埋下了祸患的种子.  相似文献   

3.
常慧林 《求索》2012,(6):63-65
在漫长的以"革命"为历史主题的20世纪,以质疑乃至否定知识分子及知识价值为表征的反智主义思潮,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叙事发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自五四新文学对"劳工神圣"这一口号接纳起,在之后的"革命文学"、"解放区文学",乃至"十七年"部分红色经典中皆可见其踪迹。甚而,在某些自由主义作家的某些作品中也不乏对此思潮的呼应。换言之,在新文学开创的现代知识分子叙事传统内,对知识分子价值进行解构的反智性书写业已形成线性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温越 《新东方》2002,11(5):58-61
郁达夫作为新文学运动主要作家之一,其小说独特的死亡意识流露出作家思想与性格的矛盾性,反映了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意识与反抗意识这一历史性困惑。表明了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本质上体现出对人的关心和生命意义上对人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5.
本文一方面通过对翁闹和郁达夫的文学创作个案比较研究,揭示出二者与日本文化的密切联系,探讨在日本特定场景下,中国知识分子的创作情态及其作品中呈现出的"日本形象";另一方面力求揭示翁闹作为弱势族群和被殖民地作家无所皈依的创作心理,由此而产生的颓废意识和情绪书写,翁闹的文学创作典型地代表了20世纪30年代台湾文学的另类叙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随着国人对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同胞命运的日益关切,大陆报刊发表的涉台文章数量不断增多。这些文章不仅深度有明显提升,形式也更加多样,还出现了不少小说、话剧等体裁的作品。涉台的文学类作品,大多具有明显的左翼倾向,背后还可见中共及左联的影响。中共延续了大革命时期对台湾革命的关心,除了指导台共的成立,还体现在左联为首的左翼作家对台湾革命的书写上。大陆左翼文坛以“阶级斗争”为基调,关注台湾工农阶级的命运前途,丰富了中国大陆的涉台书写与关注视角。20世纪30年代中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大陆左翼响应中共组建抗日统一战线的号召,淡化话语中的“阶级斗争”色彩,以“弱小民族”为话语桥梁,在阶级与民族之间架起了书写台湾革命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7.
唐宝民 《人民公安》2011,(14):62-63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中华民族诞生了那么多大师级的知识分子,使得中国文化天宇上璀璨夺目,异彩纷呈。基于政治选择等诸多原因,民国那一代文人,在我们的印象中一直十分模糊,岳南先生用八年时间写就的《南渡北归》系列,为我们展示了那一代文人的真实面目,全景式地再现了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命运的变迁,第三部《离别》,  相似文献   

8.
张纪 《求索》2013,(6):178-180
对艺术问题的探索一直是俄国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着重探讨帕斯捷尔纳克在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艺术理念:艺术的产生、艺术与现实、艺术与永生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些观念渗透着作家对艺术创作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9.
张慧敏 《求索》2012,(1):186-188
日常生活及其批判作为一个问题源于西方现代性的展开,对一个多世纪以来正在努力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然而,从"五四"作家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开始,中经左翼文人的激进批判和建国后政治对日常生活书写的压抑,到新时期以降对日常生活热烈拥抱,由于日常生活自身的复杂性与中国社会历史的特殊性使得20世纪中国的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对其作出判然有别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分配领域出现了新的特征。出现这一现象,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对知识分子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继续增加我国知识分子的收入;正确认识收入差距问题;坚决消除某些行业内部知识分子收入分配平均主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