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同亮  杜鹏  郭芳 《学理论》2012,(31):184-185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国的一贯教育方针,但多年以来人们对美育缺乏必要的重视,总以为美育是可有可无的,尤其是高等教育更是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专业教育领域,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夏洪杰 《各界》2007,(2):81
苏霍姆斯基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忽视美育教育,将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而现阶段较普遍的现象是:学生缺乏在典型形象中领悟艺术作品深刻内涵的能力,他们往往抛开形象感知和情感体验来抽象理解作品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现有的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唐亚 《各界》2009,18(7)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是培养人对自然界、社会生活、文艺作品的审美观点和欣赏能力的教育,也是培养人对美的爱好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要素之一.所以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年的实践也证明,审美在移风易俗,美化人的心灵,特别是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寓善于美","寓教于乐"的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命美育就是把"生命美学"的理论运用到审美教育中,是生命美学与审美教育的结合.生命美育作为审美教育的基础部分,重在引导个体认识并实现自身生命的审美价值.结合"现代性"给人类社会和人类的生存状态带来的种种问题论述了生命美育产生的哲学、社会基础,并由此提出生命美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还根据美学和美育的基本理论,提出了生命美育应包涵的方面及过程,认为生命美育应包涵生命体难、生命智慧、生命与艺术、自然的关系以及诗化生命.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只有不断地建设、加强、巩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美育,亦即是审美教育,指为了培养人的感受、理解、评价、创造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好、崇高事物方面的能力而采取的一整套措施。审美教育是同文明一起产生的,也可以说,美育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本文试以五四运动后,我国  相似文献   

6.
谢灵 《学理论》2010,(14):171-172
书法艺术美育是以书法艺术为内容和实施手段,对人进行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心灵净化和个性完美的社会实践活动。书法的美育功能主要具有培养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精神;有助于培养审美通感能力;培养审美想象能力以及观照书法家的人格美,从中提升做人的品格,促进审美情趣的高尚化。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实施大学生艺术创新素质培养是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社会发展对高等院校人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艺术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创新素质培养是艺术素质教育的新课题.要从艺术创新的高度充分认识并发挥艺术素质教育的美育功能,处理好模仿、借鉴和艺术创新的关系,加强大学生艺术审美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孔灵 《学理论》2009,(28):270-270,272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运用艺术美进行的美育教学要注意:要有审美对象的存在作为前提;在审美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情感的延伸与升华;要注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注重教师自身美育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美玲 《学理论》2012,(23):253-254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园的艺术活动能够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而唱歌更是幼儿喜爱的艺术活动.在歌唱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故事法、表演法、游戏法、前置法、图画法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幼儿感受音乐美、表现音乐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孩子们的音乐技能和能力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通过美育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马克思指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劳动创造了美,美以真和善为前提。美育以人类世代积累的审美经验向对象进行教育,其目的是使人们对美好事物已经产生的初步的、低级的知觉、感觉发展为艺术的、审美的形象思维,进而培养人们正确的审美观,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美感的愉悦激发人们创造美的激情,进而逐步优化育人环境,这  相似文献   

11.
付忠霞 《学理论》2013,(8):144-146
群众文化与美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群众文化有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美育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群众文化活动是美育的普遍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美育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其思想与实践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将其作为独立的学科概念提出并作为教育的独立部分付诸实践仅有200多年。而无论怎样,美育在历史和现代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们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了解并适应艺术生活,从而获得健康审美的情感与和谐完善的发展。不仅如此,人们通过审美教育,还能够以审美的态度应对现实生活、社会和人生的复杂、变幻甚至困苦,使得人生更为审美化、艺术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音乐美育仅仅局限于专业艺术院系,而对于许多综合性的大学尤其是理工科高校来说,音乐美育常常游离于主干课程之外,而没有在所有大学生中进行普及,导致大学生音乐美育在整个大学生培养体系中成为了缺失的一环。而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是非常不利的,也不符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总体要求。因此,重新审视普及音乐美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理清具体的实施途径,多管齐下,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是当前一个极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谢灵 《学理论》2010,(5):122-123
美育是美学理论最广泛的实际操作与应用,是美学研究的终级价值的显示;艺术美育则有比较完善的理论结构和实践经验.特别是科学把握艺术审美教育的整体观,即整体把握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整体把握审美对象艺术美的合理转化,整体把握艺术画面的有机统一,整体把握美的本质:人的力量的“对象化”,可作为艺术审美教育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在青年中出现了一股“美学热”,尤其是提倡“五讲四美”以来,青年们以谈美为荣。于是不少的青年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了适应青年爱美的心理特征,主张开展美育。但是要进行美育,首先得研究被教育者的现有审美水平,审美观念,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惜目前对青年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很缺乏,几乎是一片空白,达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当然,人的审美现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  相似文献   

16.
军队学历教育院校"大学美育"课程教学实现学员审美知识内化与审美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在于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创立。实践性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以"实践"为抓手,优化教学内容;设置审美实践环节,增强课堂互动;以能力素质为牵引,实现多样化考核;以"实践"为表现方式,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检验学员审美能力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提出的“美育”这一概念,不仅是指青少年在学校或专门机构所受的音乐、美术、体育和其他艺术科目的教育和训练,还包括整个社会对青少年审美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諸如文学作品、电影、戏剧、音乐、舞蹈等等。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美育与青少年德育之间的关系,并试对目前青少年的美育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从而加强和改善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为培养造就一代新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电视剧承载着对观众的审美教育功能,然而这一功能往往不能很好地实现,原因之一就是某些电视剧在塑造反面人物形象时有意无意地对其进行"美化",在无形之中不是呼唤真、善、美,而是为假、恶、丑辩护.这不利于体现电视剧的审美价值,也违背了电视剧的美育功能和艺术精神.出于商业利益,暗合观众非理性的心理,迎合某种阴暗的心理,以及在进行表达时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的错位,是造成此种现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蔡世林 《学理论》2010,(6):174-175
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健康的艺术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能力,学习戏曲音乐能够增进学生了解我国艺术瑰宝,培养他们对戏曲艺术的欣赏与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与心智,增强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操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0.
张纯纲 《学理论》2010,(24):244-245
在中国现代美育思想史上,朱光潜的美育思想是具有重要地位的。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朱光潜从人类的天性和内在的心理结构角度,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并对美育和德育的关系,美育的功用与实施以较为全面的阐释,形成了一个美育理论框架。更为重要的是,朱光潜阐述了“美育是德育的基础”的深刻思想。这一思想是与朱光潜对审美与道德的关系的认识相一致的,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审美与道德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