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宫诚 《学理论》2010,(17):229-230
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构建21世纪大学生培养的最佳模式,努力实现从认知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是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从考察现代科技与传统美育的关系入手,讨论高校美育在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科技水准、道德境界和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2.
顾悦 《理论导刊》2006,(12):79-80
德育和美育虽各有特点,但互相渗透。在道德教育中运用美育,可以使理性灌输变成生动的形象,使道德说教转化为道德情感,从而净化人的心灵,发展美的品格,陶冶道德情操,形成和谐完美的人格。道德教育中美善结合的方法主要有:授课艺术法、思想感染法、活动熏陶法、行为培育法等。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2)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一书中不仅提及美学中关于审美与艺术创造的关系,更进一步提出了艺术与人生的关系。文艺创造不光是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艺术,更是一种用审美眼光发现人生的过程。朱光潜先生将美学与人生相联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面对艺术与人生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王红梅  朱磊 《学理论》2009,(26):243-244
体谅德育模式是西方很有影响的一种道德教育理论,体谅模式因其以道德情感为主线,以"教学生如何关心"为思想、内容,从而在教育理论界独树一帜。本文介绍了体谅德育模式的内容,分析了体谅德育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总结了该理论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美育是培育人们认识美、爱好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通常通过音乐、美术、书法、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载体进行。德育是培养人们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包含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起着引领和激励作用。个人品德建设是社会、组织、家庭层面道德建设的基础性环节,也是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构建完善的社会道德体系,是时代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培育健全人格、助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美育不同于一般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对  相似文献   

6.
本文所提出的“美育”这一概念,不仅是指青少年在学校或专门机构所受的音乐、美术、体育和其他艺术科目的教育和训练,还包括整个社会对青少年审美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諸如文学作品、电影、戏剧、音乐、舞蹈等等。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美育与青少年德育之间的关系,并试对目前青少年的美育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关注,从而加强和改善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为培养造就一代新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李瑞环同志在《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第六次年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寓教于文、寓教于乐,让群众在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受到感染、熏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也是文化娱乐活动健康发展的需要。”这段话讲清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美育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美育结合起来的问题。美育,我们称之为审美或美感教育,有些国家则称之为情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德育思想的内核是对中国社会道德体系和伦理规范的积极思考,也是对当代国家和人民现状的积极理解,更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想的丰富和坚持。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德育思想与国外近现代德育成果。其主要内容是:以德兴国是国家治理的根本道德原则;立德树人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标准;德育为先是人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理念。研究习近平德育思想内核,有利于国民道德品质的完善、文化建设根基的夯实、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  相似文献   

9.
谢灵 《学理论》2010,(5):122-123
美育是美学理论最广泛的实际操作与应用,是美学研究的终级价值的显示;艺术美育则有比较完善的理论结构和实践经验.特别是科学把握艺术审美教育的整体观,即整体把握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整体把握审美对象艺术美的合理转化,整体把握艺术画面的有机统一,整体把握美的本质:人的力量的“对象化”,可作为艺术审美教育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生命美育就是把"生命美学"的理论运用到审美教育中,是生命美学与审美教育的结合.生命美育作为审美教育的基础部分,重在引导个体认识并实现自身生命的审美价值.结合"现代性"给人类社会和人类的生存状态带来的种种问题论述了生命美育产生的哲学、社会基础,并由此提出生命美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还根据美学和美育的基本理论,提出了生命美育应包涵的方面及过程,认为生命美育应包涵生命体难、生命智慧、生命与艺术、自然的关系以及诗化生命.  相似文献   

11.
张桂莲 《学理论》2009,(32):170-171
面对今天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非道德现象,以及大学生在德育中所面临的种种困惑,让德育生活化是解决这一问题切实可行的途径。其主要策略是:一是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阵地,加强师生道德对话,让教育者走进学生的生活;二是强化德育实践活动,让道德教育走进学生多彩的生活。通过德育生活化,切实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以及德育工作者的主导性,还给学生主体性,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程颐和程颢的伦理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其因人施教、蒙正于养等德育方法,更是符合青少年成长的特征与过程。这些德育方法不仅对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形成起推动作用,也对当今德育具有可借鉴的价值。在分析二程德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对当前青少年道德失范现状进行剖析和反思,并由此提出提高青少年道德水准的建议如下:掌握知识;重视启蒙教育,防患于未然;树立榜样。  相似文献   

13.
当前,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音乐美育仅仅局限于专业艺术院系,而对于许多综合性的大学尤其是理工科高校来说,音乐美育常常游离于主干课程之外,而没有在所有大学生中进行普及,导致大学生音乐美育在整个大学生培养体系中成为了缺失的一环。而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完善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是非常不利的,也不符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总体要求。因此,重新审视普及音乐美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理清具体的实施途径,多管齐下,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学生是当前一个极为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付忠霞 《学理论》2013,(8):144-146
群众文化与美育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但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群众文化有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美育有利于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群众文化活动是美育的普遍而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在青年中出现了一股“美学热”,尤其是提倡“五讲四美”以来,青年们以谈美为荣。于是不少的青年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了适应青年爱美的心理特征,主张开展美育。但是要进行美育,首先得研究被教育者的现有审美水平,审美观念,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惜目前对青年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很缺乏,几乎是一片空白,达是一个很大的缺陷。当然,人的审美现象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  相似文献   

16.
鲁宽民  李运 《理论导刊》2020,(7):126-129
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集中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博大深厚的思想精髓及其所表征的价值理念,深刻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儒家教育学说是儒家思想文化的主体内容,德育思想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儒家德育思想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教学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起来的,是一套完备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充分发挥儒家思想文化在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过程中的涵育功能,对于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颜元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秉承经世致用之风,在反对宋明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性皆善"与"义利兼重"的独特观点。颜元以培育"实才实德之士"为目标,创立了"实学"与"习行"相统一的德育思想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颜元德育思想对现代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80年代,年轻一代中艺术欣赏水平下降、不道德行为较为普遍。教育界专家们说,这与缺乏起码的审美能力有很大关系。 人的审美能力的形成,取决于美育的直接参与。作为美育主要内容和途径的艺术教育,在中小学通常以开设音乐、美术课和开展课外艺术活动,潜移默化地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表达美的才能,进而对他们身  相似文献   

19.
张纪 《理论导刊》2001,(4):56-57
美育是以陶冶感情、培养情操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通过富有个性爱好的自由形 式,潜移默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美育是人类认识世界,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改造自身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它和其 他教育一样,是在人类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又促进和影 响人类的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另一方面,它又和其他教育不同,是特殊的美感教育。这种 不同正是美育的本质特点。   在实际生活中,德育、智育与美育三者虽各有特点,但又相互渗透。在德育中培养人的 高尚品德,实际上涉及人的…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4,(36)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人是社会的主体,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人的德行思想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作为国家的明天,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希望,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以现代学校的德育教学的现实意义为线索,简要叙述当前学科教育渗透德育教学所存在的难点,针对这些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策略,以期有效促进学科德育教学的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道德、有思想、有文化、有内涵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