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岩 《思想工作》2009,(7):24-25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经从"止血"、"输血"进入了培育"造血功能"的阶段,世界经济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需要及早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次危机表面上看是总量矛盾,但暴露出来的主要是结构性问题,无论世界经济还是我国经济都是如此。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在扩内需、稳外需、保增长的同时,深入研究开放型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十分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2.
精耕细作:中国对欧外交的深度耕耘 从象征"团结而多元"的德国首都柏林,到拥有2000余座桥梁的"世界桥城"汉堡;从象征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与战后国际秩序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到西方世界的"文明摇篮"罗马,再到即将举行2015年世界博览会的"时尚之都"米兰,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金秋时节对欧洲三国展开了一次"精耕细作"的外交耕耘。  相似文献   

3.
清晰的人生规划与富于挑战性的性格,使他没有错过时代的任何一个制高点。李开复辞职了,GOOGLE(谷歌)中国的李开复时代宣告结束。(9月4日中国新闻网)没有人会否认,李开复是一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相信,也没有人会怀疑,他是作为跨国公司高管与中国社会,尤其是  相似文献   

4.
张云阁 《新东方》2014,(1):8-12
本文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为研究文本,从思维方式、阶级属性和理论旨趣三个维度对马克思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及一切旧哲学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之"新"主要体现在":实践思维方式"对"直观思维方式"的超越;"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立脚点对"市民社会"立脚点的超越;"改变世界"原则对"解释世界"原则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世界给我十六天,我给世界五千年"——北京的承诺在奥林匹克中心区的祥云小屋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从武当太极到脸谱绘制,从民族服饰到丝竹乐器,全国各地的文化民俗精粹都浓缩在这30个承载着展示"中国故事"这一深厚主题的"祥云小屋"里。小屋面积不  相似文献   

6.
李晖 《求索》2011,(6):131-133
庄子和维特根斯坦都以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为立足点,强调语言既提供言说的便利,又禁锢对世界的终极表达。庄子之"道",最高的境界是"不可说";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的主旨是通过"可说"来显示"不可说"。从比较视阈看,庄子和维特根斯坦因各自所处时代、地域、文化的不同,两者有关"可说"、"不可说"的哲学观在起缘、具体内涵和最终解脱方式等诸方面既有融通又有分流。  相似文献   

7.
曲亮 《前沿》2010,(21):161-163
本文基于当前世界的管理体系正处于新旧秩序交替的混沌时期这一时代背景,对比了"经典式理论"、"链式理论"、"超越式理论"、"人性四要素理论"等四种国内外典型管理哲学体系,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力图在差异中寻找出共性,研究管理哲学的发展历程,揭示出管理哲学真正的现实意义,为探究管理世界的"真正灵魂"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郭继文 《前沿》2009,(10):30-32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话语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 件。随着世界格局深刻变化,西方发达国家从自己国家利益出发,话语推陈出新,试图主导话语权的发展。"和谐世界"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吸取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反映了人类求和平、求发展的普遍愿望。中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使我国在对外交往中进一步提高了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提升了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9.
熊丙奇 《群众》2016,(1):33-34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世纪之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推出"985工程"、"211工程",以加快推进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黎珏辰  陈强 《前沿》2011,(7):42-45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变化,当代世界的发展趋势已经由"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发展为五大主题:和平主题、发展主题、环保主题、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主题、人的"非人化"或"人化"主题。从美学视角看当代世界的五大主题,可以知道每一个主题都蕴藏着一种美,世界五大主题蕴藏着世界五大美。  相似文献   

11.
人性是京派建筑文学理想大厦的核心,京派文人厌恶都市文明,赞美乡村世界,他们通过"爱"与"美"来构筑美好的人性。京派的女作家凌叔华、林徽因从自己的女性体验视角肯定了女性的情感,积极呼吁女性的人性自由和精神解放。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中国GDP毫无悬念地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50年前中国提出"超英赶美"的目标时,曾被国际上认为是"天方夜谭"。值得关注的是,从政府到民间,面对这样的成绩却似乎"无动于衷",世界第二的位置,不仅不值得炫耀、自夸,甚至被普遍认为"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3.
秦海燕 《传承》2011,(9):62-64
巴马是世界第一长寿之乡,通过结合田野调查资料,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解析了其长寿现象除了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外,还与其悠久的敬老传统和长寿文化、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习俗、乐观豁达的心态、丰富的精神生活以及"补粮"和"备棺"等文化习俗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方明  李光 《前沿》2010,(21):37-40
人通过"物"在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像——"镜像"得到的对世界的把握是否能够反映世界的本原?这一发问涉及哲学史上对本体论的探讨。马克思主义没有建构独立的本体论哲学,但对本体论哲学关注的问题给予了回答,通过翻转"镜像"本体论,在回答方式、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上超越了本体论哲学。  相似文献   

15.
继去年侦探小说《死亡循环》、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等图书在我们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首发并引起热烈反响后,新年伊始,李开复的新书《微博:改变一切》、热播偶像剧《一不小心爱上你》也选择了在我们阅读基地上首发。看到有越来越多作家和出版社选择我们作为新书首发平台,看到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我们来阅读图书,我真正感受到,手机阅读的  相似文献   

16.
孟祥林 《长白学刊》2013,(2):96-100
不断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自从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以来,人们在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层面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发达国家在自主创新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美、日、韩等国家都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引进和模仿技术之后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是进一步提升中国大国形象的重要步骤,在这样的战略引导下中国将快速从富裕走向强大。  相似文献   

17.
郑敏希  赵玲 《求索》2011,(3):126-127,11
现代哲学出现了重视身体经验哲学之趋势。二十世纪初,为了批判传统哲学抽象的实体观,怀特海将"事件"作为宇宙基本单位,把传统哲学中精神实体对物质实体研究转变为对世界即事件综合体的关系研究,为解释认识和世界之构成提供了更为具体直观的"实在"。二十世纪中期梅洛庞蒂的"身体哲学",以批判认识过程中抽象、主客二分的认识方式为目的,从身心交融、主体与客体相互转换的身体主体出发,突出身体经验在认识中的地位,实现了更为彻底的主体哲学转向。  相似文献   

18.
美国金融危机引起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动荡,"500年西方霸权动摇"成了热门话题。笔者以为,西方霸权动摇早已出现,并非始于今日,但"动摇"并不意味着会很快"倒塌"或"终结"。从"动摇"到"终结",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毕云霞  司爱霞 《前沿》2012,(8):28-29
2009至2010年间,西方世界试图充分利用凯恩斯主义来推动全球经济迅速复苏的货币宽松政策,已经逐渐失效。"占领华尔街"自2011年9月份爆发以来愈演愈烈,迅速蔓延至西方世界。文章从"占领华尔街"视角出发,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方面详细地分析西方资本主义所暴露出的问题,并从中研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带来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四斤 《创造》2012,(8):96-99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向世界展示了一幅"田园图画",曾执导《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丹尼·博伊尔的开幕式创意来自于莎士比亚名剧《暴风雨》的启发,讲述了一片土地从后工业化时期复苏的故事。在许多英国学者的眼中,英格兰的乡村,以某种方式表现了这个国家的所有"高贵"和"永恒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