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是对以先秦儒家为主要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返本开新,是对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当代国际格局已发生新变化,世界期待由中国来引领全球治理、维护和改革国际秩序。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重点在多边外交与全球治理上开拓进取、持续发力,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治理进入深度调整时期,急需凝聚价值共识以引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旧世界格局体系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对立价值逻辑建立起来的,已经在诸多领域内出现了亟待解决的全球治理难题。西方"普世价值"观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西方标准统摄世界的价值诉求,实质是实现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意识形态工具。基于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全球治理是以"治理之名"行"统治之实",结果造成了全球治理的普遍失效。基于文明交流互鉴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将全世界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最广泛意义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最普遍意义上的平等对话协商三者有机统一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实践之中,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推动世界历史深度发展和全人类和谐共在的重要价值指引。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在新发展阶段确定了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党中央明确指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1)从而实现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来实现社会治理善治。理性、现代理念对于包括我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其中就有理性、现代理念对当前数字警务新发展的引领。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形势,中国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引领全球治理体制变革,在实践中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中国的全球治理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以国际关系民主化为方向,以"一带一路"为全球公共品载体,为完善全球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积极融入全球卫生治理。从全球卫生治理的受援者转变为当前全球卫生治理的引领者,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背后是国家外交战略的指引、国内卫生治理能力的提升以及全球卫生治理的变化等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领域实现的角色转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提升国家实力是中国在全球卫生领域实现角色转变的基本前提,秉持团结合作是实现角色转变的先进理念,注重卫生援助是实现角色转变的重要手段,坚持多边主义是实现角色转变的最佳路径。通过积极参与并引领全球卫生治理,中国为全球卫生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卫生软实力的提升与大国治理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发生深刻变革。尽管西方还处于国际体系的核心位置,但由中国引领的新一轮全球化进程正在成为推进全球治理转型的关键力量。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必将开始塑造和影响全球化,这种"再全球化"进程超越传统全球化模式局限,将"二元格局"演变成"三元格局"。  相似文献   

7.
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是一种政党引领型的治理模式,该模式通过理念、结构、平台、功能及机制多个方面的引领,以实现多元主体共治的格局。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引领理念缺乏共识、引领结构不平衡、引领平台重复建设、引领功能脱节、引领机制缺乏制度规范等问题。为此,需要从凝聚共识、平衡结构、厘清定位、夯实功能、机制制度化等方面推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边主义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时代,随着全球秩序的矛盾凸显、全球经济发展的持续低迷、全球保守极化思潮的抬头和全球生态健康威胁的加剧,多边主义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未来的多边主义必须以全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角,坚持更加包容、平等的原则,在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前提下建设更有约束力的多边主义机构。中国一直是多边主义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将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继续支持现阶段联合国主导的包容性多边主义机构,并倡导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以此为未来多边主义的发展注入新力量。  相似文献   

9.
<正>91.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中国是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当今世界面临很多复杂问题,我们都相信保护主义不是解决方案,我们需要更多国际合作、多边主义。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和习近平主席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中国是多边主义的最重要支柱,积极参与全球发展合作,正和国际社会一道探寻解决全球性挑战的全球治理机制。"一带  相似文献   

10.
提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乎全球治理的具有战略高度和世界情怀的宏大时代课题。从全球治理现实出发,"人类命运共同体"内含的全球治理理念表征着全球治理的多重挑战,其现实指向性是在全球治理中维护共同利益,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作为与现行全球治理体系有着质的不同的治理方案,无论是从人类制度的多样性来看,还是从中国在国际体系内的发展目标、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来看,都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寻求替代现行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治理体系,只是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西方治理方案的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75年来,联合国一直为各国实践多边主义提供最佳平台,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面临着全球战略局势紧张、生存攸关的气候危机、深度且日益加深的全球不信任、数字世界的黑暗面等诸多挑战。随着21世纪国际格局发生变化,全球治理新议题不断涌现,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凝聚共识,以适应当今世界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的现实,推动建立和平、公正、稳定的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徐秀军 《人民论坛》2023,(23):121-124
“全球南方”虽然是一个包含多样化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发展水平以及多元化利益诉求的国家群体,但是“全球南方”国家有着共通之处——高度关注发展问题。“全球南方”的政治崛起改变了全球治理的博弈格局。随着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大幅上升、影响力空前增大,一种非西方的世界潮流也在重塑着全球治理价值观,致力于推动全球治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并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在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背景下,未来“全球南方”国家将承担越来越多责任、发挥越来越大作用,以更加有效务实的合作推动全球治理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逆全球化潮流的抬头极大冲击了全球治理格局,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转向贸易保护主义、设置贸易壁垒,无视全球治理责任,使全球治理陷入矛盾和困境之中。逆全球化所导致的全球治理困境植根于资本文明的客观事实中。主要表现为:剩余价值全球竞争塑造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竞争性关系;跨国"资本—生产"体系的不均衡性加深发达国家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悖论性关系;生产社会化的深度发展凸显全球治理"新要素"与发达国家维持旧秩序之间的冲突性关系。当今中国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需要正视资本文明在当前全球治理格局塑造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致力于提升全球治理驾驭资本的能力,倡导机会平等、互利共赢和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以期推动全球治理向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全球经济政治格局出现了全新变化,西方各国民粹主义思潮甚嚣尘上,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资本和产业链条分配的不公正、不平等越来越明显,全球治理"失序"和"碎片化"倾向日益凸显,国际格局逐步演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一系列全球治理的新理念、新主张,为全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2023年1月提出“对标高标准国际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的话语权”,为新形势下中国的制度型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按照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制度型开放的新目标,即以制度型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创新,新形势下中国的制度型开放主要通过以下三条路径展开:主动对接国际经贸规则、积极引领国际经贸规则以及向共建全球治理新规则拓展。同时,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的制度型开放也具有新的内涵,中国必须通过“内循环”与“外循环”的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制度型开放的发展。为此,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以制度型开放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创新的主要构想包括:以体制机制创新增强“双循环”的推动力、以“双循环”协同发展助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探索改革开放的“中国道路”、统筹“双循环”下开放发展与经济安全的战略协同。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目标和理念,而且是对传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必将成为引领世界各国人民努力实现人类社会长久和平发展的先进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杨振姣 《人民论坛》2023,(20):14-19
当前,全球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困境主要表现为治理理念滞后、国际立法规则效力不足、国际格局调整带来的治理体系矛盾以及政府国际责任缺失等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主权国家意愿不足、国际立法松散、治理体系不完善以及国家主义盛行。破解全球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困境,可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倡导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协调一致的共同行动建立全球海洋生态安全治理规则,优化全球海洋生态安全治理体系,平衡全球主义与国家主义,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23,(23):6-8
<正>新华社上海/江苏盐城12月3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上海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建设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使命,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城市治理现代化为保障,勇于开拓、积极作为,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充分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治理的引领主体。乡村社会利益格局多元化对基层党组织的治理实践提出了新的挑战,农村基层党组织当前需要积极探索其引领着力点。要以政治强化引领,以自治、德治和法治推进引领,以服务塑造引领,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转型,从而进一步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独立自主与开放共赢、坚持国际民主和不干涉别国内政、保卫世界和平和反对霸权主义,是国际安全关系的基本准则。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要与各国一道,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